单位名称 | 神木市环境卫生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维护城市环境卫生提供管理保障。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运营与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监督·城市环境卫生作业管理 | |
住所 | 神木市迎宾路街道麟州街南段24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杨丕君 | |
开办资金 | 947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神木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862万元 | 6300万元 | |
网上名称 | 神木市环境卫生所.公益 | 从业人数 10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所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环卫工作整体呈现新面貌,有效助力我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一)扎实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深入实施主题教育,认真开展干部作风提升年专项活动,进一步完善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全面推出党建引领“橙心净城”工作思路,为环卫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二)超前谋划,履职尽责,守护美丽幸福城市。着力推进城区环卫一体化建设,城市面貌整体提升。基本完成迎宾、西沙等城区6个街道办的环卫业务移交工作,严格落实16小时清扫保洁制度,对城区主次干道实行深度清扫保洁,对道路俩侧绿化带、树坑、烟头及路面零星垃圾进行彻底清理。着力推进公厕环境优化美化,市民幸福感明显增强。不断完善公厕便民设施,认真开展岗位培训,加强督查检查和考核评比,全面提升公厕服务环境。着力推进垃圾清运提质增效,道路环境舒适向好。大力推进环卫作业机械化、清洁化、新能源化,在各公园广场推广应用新能源电动环卫车辆11台,优化收集路线,科学调配各类清运车资源,提高作业效率。严格实行夏季洒水作业,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撤桶并点,两定四分”工作,推进垃圾分类取得新成效。着力推进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垃圾绿色循环初具规模。2023年生活垃圾处理厂不断调整填埋工艺,规范填埋作业,细化作业区域,有效转变垃圾乱堆现象,做到日产日覆盖。全年共填埋处理生活垃圾约13.1万吨,同比增长4.8%,日均处理量达358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第三方全年代处理渗滤液约3.7万吨,处理率达100%;全年已累计填埋市政污泥量达1.6万吨,日均达43吨。餐厨垃圾及污废处理厂今年以来全面加强废气除臭、消毒处理,加强废水规范处理,严格进行水质检测,全年处理餐厨垃圾10208.84吨,同比增长27.4%,日均处理量28.55吨,处理粪便总量共计1628.685吨,同比减少76.5%,体现了我市旱厕改造的巨大成果。建筑垃圾收储场规范日常运行管理。加强入场车辆密闭运输和分类管理,全年共收储建筑圾约14.3万方,同比减少0.7%,日收纳约390方,全部取土覆盖,覆盖率达100%。全力以赴、真抓实干,做好创文固卫工作。认真对照创建标准,深入开展背街巷道、空地垃圾、道路油污等卫生薄弱区和树坑、绿化带、烟头等卫生死角综合治理,严格实行手推车、中转站密闭管理。全面加强病媒生物防制,提高卫生水平,逐步建立城区环境卫生提升和薄弱环节治理长效化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垃圾堆积问题,助力我市顺利通过创文点位观摩、创卫暗访等保障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今年,我所紧紧围绕执法局“13666”总体工作思路,创新拓展“126”基本工作思路,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主动作为,坚定步伐,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专项活动,有力推进榆林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基本完成城区环卫一体化建设,实现城区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全覆盖,顺利完成创文、创卫迎检复审任务,城区环境卫生水平和环卫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三、存在问题(一)环卫清扫保洁力量薄弱。随着各街道环卫业务的移交,部分新增道路及巷道环卫工人短缺严重,存在一人兼扫多条道路问题,无法及时保障道路卫生质量,存在卫生死角。(二)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不足。针对干部职工的奖惩制度缺位,工作积极性不高,出勤不出力的情况仍然存在,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科室联动性不够,存在扯皮推诿现象。(三)管理不严、制度落实不到位。对部分不认真负责环卫工人劝说多处罚少,有关系情和老员工情存在,不能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四)环卫工人安全防范意识仍有待提高。部分环卫工人不注意来往车辆,安全锥使用不规范,中小工伤事件较为普遍。(五)工作创新劲头不足。多依赖上级部署,环卫工作缺乏突出改革措施。四、改进措施(一)优化环卫资源配置,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减少人工清扫,保障道路卫生质量。(二)强化制度管理,夯实各级责任。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主体责任,形成责任倒逼机制,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推进环卫工作落到实处,推向更高水平。(三)健全督查考核管理制度,夯实各级责任,强化制度落实,严格奖惩,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四)加强安全管理,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实行组长提醒制,提升环卫工人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五)加强理论知识教育和业务培训,优化制度,鼓励创新,增强创业创新意识。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聚焦党建发展,推进橙心净城党建品牌走深走实。围绕我市“三个年”活动,以开拓创新、服务大局为基本原则,把环境卫生管理和创建党建品牌作为新时期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效载体,树立“党建+环卫”理念,积极发挥党支部桥梁纽带作用,依托“三会一课”、集体学习、实践活动等载体,积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发现挖掘优秀人才,为党支部引进新鲜血液。(二)聚焦主责主业,继续守好环境卫生基本盘。紧盯清扫保洁、公厕管理、垃圾清运和无害化处理等主责主业,统筹推进城区环卫一体化同步提升,深入推进环卫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聚焦背街巷道、树坑等道路死角和公厕设施、垃圾规范化管理等短板弱项,抓实抓细抓严环卫工人日常管理和安全生产,保障道路卫生和环卫设施干净整洁、环卫工作安全稳定运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抓好创新发展和优质服务两个关键点,创新推进清扫作业结构调整,优化公厕服务,转变垃圾清运模式,多元化发展垃圾末端处理,着力打造“忠诚型、健康型、人文型、智能型、安全型、高效型的“六型环卫”;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建优督查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督导检查作用,强化科室联动,明确各级责任主体,形成合力,推进城区城区环境卫生质量全面提升。(三)聚焦机扫模式推广,促进道路卫生水平提质增效。不断优化环卫资源配置,科学调整人工清扫保洁和机扫力量,释放环卫现代化改革动力,积极推进道路机扫模式,着力打造机扫试点,引进多类型机扫车辆,扩大机扫面积,增加机扫频率,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增强道路保洁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减少人工清扫保洁,减轻劳动强度,有效降低一线人员作业风险,缓解环卫工人雇佣难压力,逐步实现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机扫全覆盖,全面提升道路卫生水平。(四)聚焦智慧城市建设,释放环卫数字化发展新动能。积极参与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全面赋能环卫发展,以大数据中心为依托,对接梳理整合环卫职能职责、责任划分、设施设备等数据服务,做到公开透明亮身份、亮底片、亮问题、亮责任,切实推动环卫数据和城市数据资源交换和共享,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城市建设释放环卫数字化发展新动能。(五)聚焦人文关怀,助力环卫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深入推进人文型环卫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情暖环卫的工作理念,政府主导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倡导成立环卫基金,定向资助贫困环卫工人,加强生活保障,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生活条件,增强环卫工人凝聚力和归属感,助力我市环卫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