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神木市> 神木市第七小学

神木市第七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3-19 10:55
单位名称 神木市第七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神木市麟州街道宏光路33号
法定代表人 阮林军
开办资金 12142.4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神木市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083.09万元 10820.61万元
网上名称 神木市第七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12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学期在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团结依靠全体教职工,不断丰富学校内涵,秉承“读好书、写好字、健好体、成好人”的育人目标,追求“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凝神聚力,整合教育资源,突出内涵发展,圆满完成了本学期教育教学各项目标任务。用专业坚守初心,用质量赢得信赖。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以党建为引领,以意识为抓手,提高责任担当,弘扬奉献精神。我校始终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扎实推进全面工作,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方向,在学校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带头、骨干先行,通过党建带队建,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抓好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1.深化主题教育,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我校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求全体党员教师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主题教育学习总要求。砥砺品格、修炼师德师能,努力在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规范从教行为,把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贯穿到学校建设中。(二)以德育为先导,以体验为抓手,丰富校园活动,培育时代新人。全体教师树立了“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方位德育”观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研究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注重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突出特色,狠抓重点,努力创新,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把德育“粗线条”的说教,落实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细节上。树立学校德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育人要精致、成功在细节的思想。(三)以质量为中心,以“双减”为抓手,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师资队伍、校本教研等工作,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要40分钟要质量,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持续、优质、快速发展。1.夯实常规管理。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抓手,切实提高教师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能力,实施新课标“学习任务群”,践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扎实抓好备课、上课、巡课、听课、评课、作业、辅导、教研活动等工作。教学常规做到抓得紧,管得严,落得实。进一步深入开展扁平化走动式管理机制,实行随堂听课、推门听课制度。重点落实了教学常规“五无”工作(即:上课无迟到早退现象、课堂无乱调课现象、上课无接听、拨打手机现象、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无不备课不带教案上课现象)。及时掌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与全体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与疑难问题,引领全体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提升各学科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每学期开展3次教育教学常规检查,有记录、有评价、有反馈。落实“五项管理”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人人学好新课标,用好新课标。2.深耕“三个课堂”,推动教学改革。立足“第一课堂”,注重课堂实效。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信息平台,小组捆绑学习模式,提高课堂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推行“四度课堂”,内容要有广度、活动要有亮度、训练要有梯度、思维要有深度。关注学困生,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落实培优辅差。通过人人一节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新任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达标课等活动打磨精品,促进教师成长,落实“课堂革命,陕西行动”,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目的。利用“第二课堂”,发挥学生特长。我校开设了语言文学类、艺体类、综合实践类等七十多个精品社团。分学段开展了小乐器进课堂活动:一二年级口风琴、三四年级陶笛、五六年级葫芦丝,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开设了益智类课程:一二年级智拼魔尺、三四年级巧移汉诺塔、五六年级玩转魔方,激发学生思维。打造了以足球、篮球为特色的体育教学,组建了足球、篮球、田径、乒乓球校队,做到了班班有球队、周周有球赛,让每个学生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探索“第三课堂”,拓宽育人渠道。我校开发了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开辟了“七彩农场”,也在不断探索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活动升级,通过参观神木市博物馆、红色记忆展馆等,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神木市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感受神木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参观神木市科技馆,让同学们了解到科技的力量是伟大的,创新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丰收节活动、扫雪等实践活动让我校师生对志愿服务精神、对劳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真实的体验。3.创新作业管理。学校坚持作业会商与公示制度,利用备课组精心编写分层作业,规范作业批改,做到有留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课内作业统筹规划,课外实践作业分为必做类和选做类,涉及阅读、体育、劳动、美育实践等内容,供学生选择。同时将作业管理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师绩效考核,并列为各年级各学科的校本课题,举行“作业设计大赛”,鼓励老师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反思、提炼、总结。4.加强队伍建设。学校以教师培训为途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创新教师发展机制,通过“名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示范课,青蓝工程结对等工作,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请专家名师来我校开讲座,上示范课。5.培育书香校园。我校提倡“读好书”,学校每学期给老师发放2本教育专著,要求人人精读,分享交流,撰写读书心得。鼓励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一本书,注重整本书阅读。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学校成立书香校园领导推进小组,保证读书有计划、有书籍、有时间、有策略、有评价。保障每位同学至少每学期读5本书,开展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多渠道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成长,成人,成才。6.构建智慧教育。积极推进信息技术2.0,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与“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推广与应用。积极参加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微课制作比赛等,围绕课堂变革开展相应活动。7.互助联合教研。我校积极参与联合体活动,承办第五教育联合体“新媒体新技术课堂大赛”,去锦界二小送教下乡交流,达到“校际合作、区域联动、研讨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四)以安全为重点,以督查为抓手,整改安全隐患,打造平安校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为切实保障我校全体师生的安全,一年来,学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建立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处处重监管,事事想安全。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了学校安全应急工作预案及疏散预案、安全工作台帐。通过《告家长书》和《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来不断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我校师生平安,保证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本学期,我校在神木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中小学校园篮球联赛中荣获小学男子组第二名,接受了陕西省级“平安校园”评定,专家组现场给予了我校安全工作的高度肯定。最为可贺的是:今年我市高考600分以上考生有二十几人我校生源独占了10名,其中文科状元也是我校生源。因此我校荣获高考“优质生源学校”称号。三、存在的问题1.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单一、速度缓慢,外出学习机会少。2.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各级骨干数量不足。四、整改措施1.加大教师成长的专业指导和培训力度,多渠道、分层次、经常化开展教师学习与继续教育,以三项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归属感。2.充分发挥现有骨干的引领示范作用,培养中青年教师成为骨干。3.以校本培训为主,挖掘神木周边的名师、省市教学能手来校培训,惠及教师成长。五、下一步工作打算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将课改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以质量求生存提高办学效益;减轻教师负担,使其轻装上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拓宽经济来源,提高教职工待遇,促进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3月,由神木市教体局授予“目标任务考核优秀学校”;2023年4月,由神木市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神木市图书馆、神木市作家协会授予第十三届“畅读杯”征文大赛最佳组织奖;2023年4月,由木市教体局授予“神木市第五届小学生诗词大会二等奖”;2023年9月,由神木市教体局授予“2023年神木市基础教育高中优质生源学校”。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