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神木市自然资源规划和测绘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执行国土空间规划和耕地保护等相关政策法规,协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相关专项规划的实施、违反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特殊用地调查;组织建设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提供信息共享。 | |
住所 | 神木市麟州街道神华路63号511室 | |
法定代表人 | 刘保还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神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4.52万元 | 139.9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1月以来,在局领导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扎实工作,积极主动服务。2023年全年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业务工作情况(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果审定待批。2023年12月7日,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厅长专题会议,审议通过榆林市及所辖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二)守牢“三条底线”优化空间功能。一是守牢永久基本农田底线。严格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理念,全市划定耕地保护面积130.1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08.97万亩。二是守牢生态保护底线。坚持“北治沙、南治土、全域治水、科学治矿”理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36.47万亩。三是守牢城镇开发底线。推动城镇协调发展、错位发展、同步发展,框定总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划定城镇开发边界39.36万亩。(三)高效办理城乡规划审报批。一是启动神木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和各个片区详细规划编制。二是高效完成行政许可审报批:出具用地性质及规划指标168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42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42宗、规划核实6宗。三是村庄规划编制“已完成未审批”99个、“已启动未完成”106个,启动率100%、完成率48%名列榆林市首位。(四)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化建设。一是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工作成果于11月22日报部,并通过部人机交互审核,成果上报圆满完成。二是印发了《神木市全面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神木市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了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各相关部门镇街具体工作。(五)科学开展自然资源调查。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已于2023年6月30日部外业在线核查通过,全年耕地净增加1.305万亩,建设用地净增加2.2958万亩。目前,按部、省实施方案要求开展2023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勘界成果现场踏勘方面,共审核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成果212个。二、取得的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统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全面整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各类空间规划,立足实际,结合市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合发展实际,在开展国土空间发展战略及目标、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发展和布局等一批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推进县、乡(镇)《规划》同步启动,动态对接。夯实“双评价”和“三调”这个基础,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切实体现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加强协调性。三、存在问题(一)国土空间体系架构尚不完整。一是乡镇级总体规划进展缓慢,其强调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性,其对县级国土空间发展战略性和系统性的细化和落实,目前可参考可应用的成果较少。二是各类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不充分,各部门、各专项规划各自为政的“管理惯性”依然明显,既需要加强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在总体规划层面与建设实施紧密衔接,也需要平稳地延续原有城乡规划的有效管理体制。三是对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不足,市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门各斯其职、各尽其责,国土空间规划对此类强约束规划的统一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建立。(二)建设项目规划审批亟待规范。每个建设项目都分为开工前、施工中到竣工后,前后涉及资源规划系统数个科室单位。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审批主要问题有:技术审查不标准不规范、审批服务效能较低、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较差、项目审批周期较长。(三)耕地保护协调机制方面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整改。一是部门联系沟通还存在问题,核实处置工作宣传不到位,导致基层干部对最新政策不了解。二是工作初期对此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初期工作进展缓慢,实地未仔细核查导致工作混乱,图斑如何处置方案不能按期定稿。三是耕地保护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缺乏耕地保护意识,乱占耕地现象时有发生。(四)涉及地类查询部分工作存在经验不足、业务能力不足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2023年完成村民宅基地、农转用用地地类查询业务90多个,基本都能按时限完成审批签字。建议要求各镇街按照审批流程,加快审批速度,积极沟通解决办事人员遇到的问题,合理安排分工。(五)勘测定界成果审查方面存在测绘单位较多、成果格式规范不够统一、部分项目存在测绘单位不去实地,影像图截取坐标的问题。严格履行本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测绘单位质量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强化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生产过程和成果质量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在实地无界址点的,勘测项目追究测绘单位责任。四、改进措施一是提升“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水平,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对审批流程进行调整。二是依法依规开展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三是大力推进全程网办,推动在“陕西政务服务网”在线审批逐步开通事项互联网申报端口,提升审批事项全程网办率。四是全面推进电子证照应用,计划向政务中心提供证照模板及审批证照台账,包括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地批准书、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五、下一步工作安排(一)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2024年1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按照榆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批进展安排,分级分步申报神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乡两级编制成果,构建“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库,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二)规范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立足“榆林市多测合一监管平台”一网通办,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决策部署,汲取重大安全事故和违法违规案件的深刻教训,举一反三,切实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和用途管制监督管理,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坚决守住法律底线和安全红线,坚决杜绝规划实施领域违法违规许可、重许可轻监管等问题。(三)深化耕地保护田长制建设。结合“田长制”实际工作,我市加快建立健全20个二级田长、326个三级田长,完善田长制度,夯实保护责任。(四)强化自然资源“全要素”调查监测。一要高度重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更好地支撑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二要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队伍建设。聚焦关键环节和技术难点,培养技术骨干,做实、做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三要加强与能源、税务、农林水牧、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协同实施专项调查监测,最终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全民所有制自然资源调查“全覆盖”,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在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支撑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基础作用。(五)推进测绘行业依法监督管理。宣传贯彻《测绘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测绘行业监管,规范测绘市场秩序,深化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为自然资源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更好地服务于项目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