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商州区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推广和实施农村能源技术,开展农村能源技术培训、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检测、监管和处置等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 | |
住所 | 商洛市商州区北新街80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志敏 | |
开办资金 | 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商州区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9.47万元 | 296.3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农村能源工作有序推进1.农村沼气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为有效防范化解农村能源安全风险,坚决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为“三农”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中心持续推行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区农业农村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商州农发[2023]48号),并与各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签订了年度《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与全区28家养殖小区沼气责任人、2家大中型沼气工程责任人签订了年度《安全责任合同书》,每季度开展一次沼气安全排查。全年我区无一例农村沼气不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村能源“安全生产月”暨农村沼气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稳步推进。2.按时完成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和相关工作要求,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对全区再生能源管理推广机构、服务体系、产业发展、农村再生能源利用和消费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按时完成了年度全区可再生能源统计报表填报上报工作。(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开展1.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制定了《商州区2023年度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继续通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农作物品种调整、增施有机肥、土壤深耕翻、农膜回收利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技术措施,确保了我区耕地安全利用。2.重度污染耕地严格管控工作。对重度污染类耕地采取休耕措施,与相关镇办签订协议,共同推进重度污染耕地风险管控,督促镇、村对种植作物进行清除。3.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2023年9-11月,对下达我区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包括6个省控点和8个市控加密点共计14个监测点位,实地采样,记录监测点基本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土壤和农产品样品信息并进行取照,完成相关资料的填报,并及时完成样品交接。全面完成了我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各项工作。4.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为有效完成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成立了“商州区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组”,委托第三方技术单位“西安坐标原点地理空间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普查机构。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对发生频次前25%的植物和发生面积大于等于1亩的区域,设置了42个标准样地,共涉及14种外来入侵植物。全面完成了外业调查及系统填报工作。5.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工作。按照市农业农村局安排,依据《陕西省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技术要求》,对设立于牧护关镇韩峪川村、闵家河村及三岔河镇三岔河村的3个农田残膜监测省控点进行采样并及时对样品进行处理,掌握农田地膜污染基本情况,为地膜污染防控及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稳步推进1.“迎新春过大年”活动。全区累计发动群众投工投劳67335人,我区获全市城市环境治理、文化旅游活动、春节促销展销活动先进县区,我区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大幅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前提高。2.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西商城际列车开通相关要求,我区高度重视,制定了《实施方案》,区级领导靠前指挥,区级部门常态化督导、调度、驻地指导,沿线6个镇(街道)44个行政村(社区)迅速行动,扎实推进。3.农村集市环境整治提升。开展农村集市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整治集市摊点530个,清理野广告350处、“三堆六乱”150处、建筑垃圾120处;沿街立面改造1.3万㎡,街道硬化1.2公里,安装路灯530盏;划定停车位240个;集市街道商户住户“门前三包”责任全面落实,集市周边垃圾箱,均确定专人负责,确保每日清理拉运2次,农村集市绿化亮化美化全面提升。4.道路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开展镇(街道)辖区道路沿线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累计清理道路5448.6公里、河道沟渠3107.7公里、农户庭院7.35万户、垃圾5000余吨、“三堆六乱”6348处;整治规范各类经营场所32家,拆除违法广告牌130个;房屋立面改造84.26万m²,砖砌挡墙1040m,建设花池26个,新栽植绿化苗木24.82万棵,道路绿化16.45万m²,建设小微公园及公共绿地134处,安装路灯1911盏,镇(街道)主要道路沿线环境有效改观。5.与外县接壤门户区域环境整治提升。开展与外县接壤门户区域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我区与外县有接壤门户的闫村、北宽坪、夜村、杨斜、板桥、牧护关等6个镇,与外县有接壤门户区域整治提升取得显著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我区对外形象。6.“干净商州”农村百日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紧盯“六治一提升”目标,聚焦道路环境、河道沟渠、农户庭院、乡村田园、集贸市场“五大重点区域”及“三区”环境集中整治,创建示范村22个,高标准打造示范样板,带动镇域辖区全域整治,全面提升。7.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制定了《商州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实施意见》《商州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021-2025年)》,为我区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2023年,单位分别向陈塬办事处凤山村和杨斜镇黄柏岔村各派驻工作队员3人次,全面完成了帮扶村的巩固衔接各项工作。2023年10月重新调整后,单位参与杨斜镇黄柏岔村帮扶工作,12名干部职工包扶已脱贫户21户,并派驻驻村工作队员1名。深入村组开展调研,了解各户情况,完善帮扶计划,明晰帮扶工作思路。认真配合包扶村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坚决守牢防止返贫底线,积极参与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大排查大走访,全力以赴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国家后评估工作。三、存在问题及不足(一)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推进缓慢。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由于专业性较强,普查面广且前期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工作进展较缓慢。(二)重度污染耕地管控治理相关工作难度较大。我区重度污染耕地(严格管控类)面积大,治理难度大,缺乏政策支持、技术支撑和资金保障。重度污染耕地管控治理涉及政府多个职能部门,区农业农村局协调难度大。需要区政府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得力有效措施,推动我区重度污染耕地调整结果落实应用,确保我区重度污染耕地治理到位,彻底扭转被动不利局面。(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面。一是垃圾收运处置方面问题突出。通过调研,目前垃圾清运问题最为棘手,11个镇有垃圾箱1736个,转运车辆37辆,垃圾箱和转运车辆破损率均达70%左右,收运处置工作压力巨大。垃圾处理环节有的镇前期修建了垃圾集中填埋场,已达到场地填埋极限,存在溃坝的风险。个别镇垃圾焚烧站项目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正常使用。二是示范作用不强。从督查情况来看,个别镇对前期确定的示范村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流于形式,示范村未进一步健全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乱扔乱倒、乱搭乱建、残垣断壁仍然存在,道路两旁、河道沟渠垃圾清扫不及时。三是群众参与度不高。工作中缺乏引导群众转变生产生活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有效措施,群众长期形成的房前屋后乱搭乱建、柴堆杂物乱堆乱放、砂子石头任意囤放等陋习短期很难改变,参与建设的主体意识亟待加强。四是镇级长效机制不健全。环保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运行、后期维修管护未形成长效机制,农村环卫人员多由公益性岗位担任,补贴工资基数低,考核机制激励效果不明显,环境整治成果得不到长期有效巩固。四、2023年工作打算(一)持续加强单位廉政建设工作。中心将按照上级的要求,严格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好从严治党责任,按照责任清单的内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廉政教育上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加强对全体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全力打造一支“忠于职守、善于学习、勇于担当、廉洁奉公”的农村能源环保队伍,为实现全区农业能源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保障。(二)持续抓好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辖区沼气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夯实责任,持续推行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将安全监管常态化,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持续抓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持续抓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重度污染耕地治理、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农膜残留监测等工作。强化学习培训,不断提升中心干部职工业务工作水平和履职能力,确保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高质量、高标准进行。(四)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继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强化检查考核,将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纳入镇政府年底考核范畴。加大宣传力度,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等,组织动员群众开展大扫除、大整治、大清洁,倡导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习惯,激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讲卫生、讲文明、树新风”成为农村生活的新常态。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