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知识产权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护专利权益,促进科技发展。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专利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研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战略和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重大问题;负责全市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依法处理专利纠纷和侵权案件,查处冒充专利行为;贯彻落实专利优惠政策和措施,筹集、管理专利发展基金;对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资产评估机构的设立进行初审;相关教育与培训。 | |
住所 | 咸阳市秦都区世纪大道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袁亚娟 | |
开办资金 | 14.1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5.24万元 | 47.6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知识产权局.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以来,市知识产权局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中省市知识产权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这一中心任务,锚定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这一核心目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2023年工作情况和2024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知识产权运用力度加大,数量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市年授权专利5799件,其中发明专利793件、实用新型4543件、外观设计463件,有效发明专利达到2695件,同比增长32.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397件,同比增长24.5%。年注册商标4363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56198件,同比增长3.8%。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件;地理标志产品5件;地理标志产品使用专用标志企业30家,地理标志商标使用专用标志企业14家。2.推动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专业律师担任调解员;与市中院联合成立咸阳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印发《咸阳市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实施办法(试行)》,协同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诉源治理,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初步建立。3.申请专项资金用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工作,立项实施16个重点专利导航项目,对工作突出的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资助。举办第二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咸阳分赛,8个项目入围省赛复赛,我市荣获优秀组织奖。4.联合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驻咸高校举办咸阳市医药产业专利转化路演等系列专利转化主题活动,撮合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与驻咸高校创新团队进行技术对接,实现专利精准转化。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知惠行”专项行动,立项实施知识产权入园惠企项目,在三原高新区等高新企业聚集区举办高价值专利申请系列专场培训,推动高端知识产权服务进园区、进企业。5.积极推进企业、高校、科研组织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持续召开咸阳市知识产权贯标工作会,我市23家科技型企业列入2023年度全省“贯标”工作计划,获批数量位居全省第三位,4家企事业单位立项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等项目。6.扎实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核查和打击商标恶意注册专项行动,高质量完成上年度三、四批832件非正常专利申请核查工作,撤回率达87%,年度非正常专利申请撤回率居全省第一,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7.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咸阳受理窗口正式启动运行,截至年底,共接待咨询320人次,受理商标注册及变更等业务申请85件,有效提升了全市商标注册申请便利化水平。8.印发《咸阳市强化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旬邑花子馍、淳化民艺等8个产品列入咸阳市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培育计划。对“兴平辣椒”、“泾阳茯砖茶”等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广泛宣传推介,优选“永寿槐花蜜”、“武功猕猴桃”实施地理标志项目促进工程,地理标志品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二、取得的社会效益2023年,全面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创建,我市年内新认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优势企业6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优势企业8家。泾阳茯砖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名录,“旬邑马栏红苹果”等22个商标被评为“陕西好商标”。三、存在问题1.体制机制建设还有待加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发展步调不统一,人员配置和业务衔接相对滞后,机构体制建设、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和专业能力方面都有待加强。2.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有待提升。目前我市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到生产、研发、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企业不到5%,大多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性不高、意识不强,往往发生侵权才仓促应对。全市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效益还不够高,高价值知识产权偏少。3.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还需提高。高水平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的执法条件和手段比较单一,特别是针对食品、医药、农业等行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方式方法较少。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现象仍然存在。四、改进措施1.强化政治引领,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区域知识产权工作,找准定位,积极履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计划,全面落实中省及局党组各项安排部署。2.积极贯彻落实陕西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相关要求,做好专利、商标、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团队,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培训计划,分批次对维权援助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维权援助人员能力素质。3.扎实做好2024年度知识产权贯标工作,组织遴选企事业单位开展知识产权贯标,不断提升我市市场主体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大对咸阳师范学院、陕西中医药品大学等驻咸高校院所专利转移转化指导支持力度,建立专利导航成果发布机制,有力支撑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2.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和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入园惠企活动,惠及更多企业。3.以我市16条重点产业链为重点,吸引更多项目参与第三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强化项目支持措施,扩大赛事影响力,争取更多高价值专利项目在我市转化落地。4.开展地理标志产品重点培育,进一步保护咸阳名优特色资源,提升咸阳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助力我市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5.依托建立的11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逐步在全市形成知识产权宣传、保护和服务的工作网络,为市场主体提供全面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帮扶。6.依托咸阳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咸阳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在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做好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拓展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途径。7.精心组织“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等大型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深入普及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