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子长县> 子长市文化馆

子长市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4-03-19 09:45
单位名称 子长市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文艺演出组织、美术摄影展览、影视录像放映、文体比赛组织、群众文艺理论研究、文化交流、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保护。
住所 陕西省子长市十字街文化大厦一楼121号
法定代表人 张鸿儒
开办资金 151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子长市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万元 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依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在子长市文旅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工作开展情况:我馆组织举办协办各类文艺演出7次,其他活动12次。一是我馆和兄弟馆延川县文化馆联合创作完成音乐门类《大河流过的地方》。二是由单位副馆长张琴组织单位业务干部与艺术中心合作录制和编排陕北民歌《歌唱二十大》,创作编排了陕北说书《说唱二十大》。三是是单位业务干部张兰军2023年度“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并外出写生10天创作作品4副。单位业务干部吴建东的摄影作品《守·望》组照3幅、《都市纤夫》、《外婆印象》、《稚子嬉雪不知寒》共6幅作品成功入选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新时代摄影百名摄影师联展。四是“开展巧手传承匠心、工艺扮靓红都”纪念毛泽东“5.23”讲话发表81周年手工艺品展。此次展出剪纸作品55副、刺绣38副、其他手工展品28件。五是6月5日—6月7日,子长市文化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日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通过在文化馆单位门口发放宣传册进行《延安市非遗条例》和非遗项目保护成果的宣传。赠送书籍20册、发放非遗文化保护宣传单页500余张。7月1日——2日举办了子长市第六届山丹丹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六是8月12日-14日参加陕西省首届唢呐展演,并获得优秀组织奖,8月18日由子长市文化馆与子长市文化艺术中心联创的陕北说书《哄孙孙》在第一届陕北说书大会展演中获得金牌陕北说书人。七是11月6日-18日,由文化馆组织辅导老师在红都广场开展广场舞免费培训,为城区各广场舞团队、舞蹈爱好者现场进行教学,最大限度激发广场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群众乐享文化生活。单位免费提供场地120多场次,参加排练2千多余次。免费提供举办个人展览2次,展出作品160多件,单位提供免费辅导90多人次。在非遗工作中完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子长唢呐传承人的申报工作。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日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通过在文化馆单位门口发放宣传册进行《延安市非遗条例》和非遗项目保护成果的宣传。赠送书籍20册、发放非遗文化保护宣传单页500余张。组织全国群星奖作品陕北道情剧《一条棉被》、省级非遗项目子长煎饼、凉粉、非遗传承人、剪纸、刺绣等非遗优秀作品和文创产品赴延川、黄龙金参展。二、取得的社会成效:在活动中,我们十分注重内容、形式、表现手段上的创新,不断提高艺术水准和艺术表现力。单位积极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鼓励人民群众开展文艺创作,在创作、辅导、培训、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三、存在问题:截止到目前,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及局党委的领导下,在全馆职工干部的努力下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依旧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经费不足。经费缺乏实为民族文化工作的一大瓶颈,为破解这一瓶颈,建议市委市政府将民族文化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民族文化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专业人才紧缺。从文化馆专业人员的现状看,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但依然存在人员不足,年龄、学历、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四、整改措施:将人才进修、培训纳入每年工作重要日程。(1)多给予现有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培养、进修机会,每年遴选至少一名优秀人才外出培训进修。(2)依照有关政策精神,邀请邀请中央音乐学院、陕西省美术协会等专家教授莅临我市对演职人员进行对口专业培训。五、下一步打算进行总结:2024年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模式,给文化馆的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培育专业的本土业务人才。二是拓展免费开放培训工作。加入线上培训,线下线上相结合,同时增加培训项目,形式多样化,创新性的开展书法、舞蹈、美术、声乐、剪纸、器乐等各类培训班。三是做好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进景区”系列活动,邀请唢呐、道情、说书、剪纸、刺绣等民间艺人,到学校、广场进行现场展示。四是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及单项培训、推荐专业骨干人员外出培训学习等形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鼓励民间艺人带徒传艺等措施,加大民间艺术的传承力度,培养一批新型的民间艺术传承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