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咸阳市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8 16:03
单位名称 咸阳市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防汛抗旱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汛抗旱资金筹措使用、信息化建设管理、物资储备管理;水旱灾害防治,防汛抗旱保障;应急预案编制,汛旱情收集,灾情统计核查;防汛抗旱宣传、培训、演练和技术推广应用。
住所 咸阳市秦都区渭阳西路59号
法定代表人 王争光
开办资金 22.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4.07万元 50.8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防汛抗旱保障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20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防汛救灾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刻汲取我省“7·1”镇巴暴雨灾害和“8·11”长安山洪泥石流灾害等洪涝灾害教训,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扎实备战,狠抓落实,严密监测,科学防抗,全市无一人伤亡,无重大灾情、险情发生,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实现了安全度汛度旱。(一)在防汛抗旱工作方面。2月以来,市防指印发了工作要点、防汛准备、预案修编、责任落实等一系列通知安排文件,先后组织召开了备汛动员部署、水旱灾害防御、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内涝防范等专项会议和全市安全生产暨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等会议;印发了全市防汛抗旱和县城、主要河流、大中型水库防汛行政首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名单;重新修编了《咸阳市防汛应急预案》、《咸阳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全市共修编各类防汛预案526个;市县两级落实抢险队150支、6356人;开展防汛抗旱培训45次、3288人参加;举办了咸阳市2023年防汛应急抢险救援演练,全市共组织实战演练45场次,参演人数7295人次;举办市县区各级防汛业务培训班48班次,参训人数2827人次;全市各级共落实抢险应急队伍119支、5926人,共储备了总价值4500余万元的物资设备器材;针对咸阳城区内涝问题,共完成城区主要排水管网清淤疏浚95公里,集中开展检查井收水井清掏约6600余座,对6座立交桥泵站老旧电柜完成更新改造,正在实施玉泉路、滨河路、扶苏路等雨污分流项目;在水利防洪工程设施方面,完成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8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8座、山洪沟治理工程1处,5处堤防水毁工程建设正在修复加固;地质灾害防治方面,57处重点隐患点安装了261台监测设备,4处地质灾害点正在实施治理。(二)在处置雨水汛情方面。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七下八上”关键期防汛专题会议、防汛视频调度会等,对防汛减灾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细致安排部署。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会商会议,共组织召开会商会议23次,研判汛情形势,明确防范重点,制定防抗措施,为全市防范应对工作开展提供准确依据;市防指根据汛情发展,启动了全市Ⅳ级防汛应急响应,23次下发明传电报通知,63次发布预警信息,2次下达防汛指令,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暴雨洪水防抗工作。同时,彬州市、长武县、永寿等9个县市区启动县级防汛应急响应Ⅱ级2次、Ⅲ级6次、Ⅳ级12次;市防指办公室密切监视全市雨水情和天气发展趋势,及时传发预报预警信息,并根据雨情动态,对强降雨落区县镇进行点对点“叫应叫醒”,督导做好防范应对工作。运用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发布防汛安全视频、动画,提醒公众做好安全防护;先后组派30多个工作组深入镇村一线督导检查“最后一公里”防抗措施落实情况。据统计,全市汛期共提前转移撤离2221户、5318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三)在抗旱减灾工作方面。市防指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协调指导作用,先后2次组织相关成员单位会商研判旱情发展趋势,研究拟定抗旱减灾措施;2次下发抗旱工作紧急通知;全市累计投入抗旱人员5.6万人次,投入各类抗旱资金1134万多元,开动各类机井1.04万眼,抽水站219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6300台(套),共完成抗旱春灌面积199.1万亩次、抗旱夏灌面积128.88万亩次。取得的社会效益我中心主要承担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常工作,履行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牵头抓总、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等职能。2023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无一人伤亡,无重大灾情、险情发生,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三、存在问题今年以来,我市扎实认真开展防汛备汛各项工作,积极防范强降雨天气过程,成功应对处置了“7·29”彬州洪涝灾害,黑河、漆水河超警戒流量洪水,取得了无一人伤亡的成效,但对照新形势下防汛工作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一)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虽然近年来我市综合防洪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仍存在防洪体系不完善,泾河系统性治理还没有完成,中小河流防洪标准普遍偏低,咸阳城区雨污分流工程未建设完成,山洪、地质灾害精准预警难度大等薄弱环节。(二)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县区多年未发生大的洪涝灾害,加之全市连年“零伤亡”安全度汛,导致麻痹思想、侥幸心理不同程度存在,对极端气象灾害的多发性、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存在经验主义。(三)防汛指挥中心建设滞后。目前,市县两级防办受办公条件及建设资金等问题的影响,虽与气象、水文、水利、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主要成员单位建立了信息互通机制,实现了雨水情信息共享,但功能设施有限,难以满足防汛抗旱指挥调度需求。(四)防汛应急抢险能力不足。目前,全市共存储4500万元防汛应急物资,但仍不能满足防汛工作实际需求,尤其是镇级主要防汛物资器材不足。各县市区普遍没有建立专业化抢险队伍,专业人员少,防汛预案针对性还有欠缺,部分基层干部责任意识不强,演练和宣传培训开展不到位、不充分,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升。整改措施(一)持续抓好基础备汛。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加强预案修编、物资增补、队伍组建、撤离避险措施完善等各项防汛保安工作,进一步夯实安全度汛基础。及时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加快泾河系统性治理,推进提升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及城镇应急排涝能力。(二)聚焦实战提升能力。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和业务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防汛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分级分类组织开展市、县、镇、村四级防汛应急抢险救援和人员撤离避险演练,进一步激活应急指挥体系、强化应急实战准备。(三)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系,细化完善部门间分工协作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防汛抗旱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基层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充实人员,完善装备,坚持开展日常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工作。(四)强化应急能力建设。根据应急管理部门承担的防汛抗旱职责任务和现状情况,切实加强抢险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指挥调度平台、培训演练宣传等基础支撑能力建设,确保有手段、有能力正常履行防汛抗旱减灾各项职责任务。五、2024年工作计划(一)加快信息化建设。目前,防汛信息化建设比较滞后,业务信息数据分散,行业信息条块分割,大多数属于单一业务。建议:建设通用化、标准化平台,整合不同系统、行业之间数据,形成纵深横向互联互通、模块指挥调度、管理,进一提高防汛应对工作效能。(二)建立专业化队伍。现有的防汛抢险队伍,大多数由行业部门、驻地部队、社会力量组成,防汛抢险专业水平各有专长。但存在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综合防汛抢险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建议:建立专业化综合性防汛应急抢险队伍,进一步满足新形势下防汛工作要求。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