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阴县> 汉阴县市政园林所

汉阴县市政园林所

发布时间: 2024-03-18 15:47
单位名称 汉阴县市政园林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保障。县城市政基础设施、环卫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住所 汉阴县城关镇环城路30号
法定代表人 谢辉
开办资金 7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0.89万元 70.88万元
网上名称 汉阴县市政园林所.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汉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河道,打造最清澈的河水。月河川道沿线疑似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县城排水管道长度累计达到135.4公里,污水收集率较2022年上提2.65个百分点。(二)十路并进保畅通。进站路、月江北路开工建设,花扒路、县幼儿园配套道路、档案馆配套道路、永康路建成投用,迎宾大道、长乐路西延、吉祥路、汉太路加快推进,全年新增城市道路5.6公里,县城道路总里程达到110.85公里,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11.62公里/平方公里,城市生活性道路网络不断完善,以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绿色慢行交通为主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立。(三)打通堵点保畅通。攻克凤堰路、河滨路、长乐路、汉太路等历史遗留拆迁问题5个,将杨家坝一组武警通勤道路由3.5米拓宽至7米,完成了东南村安置区道路建设,全年打通城市堵点4处,贯通断头路2条,畅通了太平、双星、东南村区域3个微循环。(四)空间管理保畅通。颁布实施《汉阴县城市公共空间及杆线监管暂行办法》,对县城建成区内道路两侧的路牌、标识、标牌、网杆、垃圾箱等乱立乱放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实行地上地下统筹管理,建立统一的标识体系,在畅通街面空间的同时打造街头“风景线”。共整合拆除各类标牌、立杆2303个,统一更新定制路名地名特色指引标识118套,完成双八路、河堤路、汉太路等5条路段弱电入地,拔除水泥线杆73根。(五)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复验。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15%,绿化覆盖率达到45.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41平方米。积极构建“城市公园”全域体系,新建成凤台公园(占地33亩)、三沈公园(占地26亩)融入百姓生活,与花月湾迎宾公园、河滨健康主题公园、吉庆路消防主题公园、县城观音河湿地公园、龙岗公园共同构筑起“七大”高品质健康生活聚集地。实施月河岸线修复和河滩地治理,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完成了月河生态修复二期工程,播植草籽10万余平方米,通过疏渠引流、种植色彩植物,城区的月河一派“水草肥美、青草漫滩”的生态景象,成为了白鹭朱鹮栖息的理想家园,连接山、贯通水、串联绿的城市山水格局和连续完整的绿色生态轮廓愈发明显。持续开展园林绿化公益众筹和认建认养活动,2023年动员捐绿植树658颗,汇聚起政府、社会、市民共同参与公共绿化事业的强大合力,县城绿化面积不断延伸和拓展。(六)从回应社会需求入手,在体现城市人文关怀上下功夫,将城市建设与便民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方便旅客出行,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项目基本建成。有效解决了人行、车行不畅的问题。作为路地双方合作的一项重大成果,通过联合创建“最美铁路线”、“最美车站”,植入商业业态,打造标志性客运枢纽,还将积极助推旅游。(七)方便市民锻炼,老体育场改造项目更新投用。项目占地33.6亩,总投资8800万元,新建地下人防停车库及配套用房16900平方米,新增地下停车位450个,地面操场、跑道舒适整洁、焕然一新,成为市民首选运动场所,同时大幅缓解了老城区停车难问题,填补了老城区公共人防工程的空白,实现了战备、经济、社会效益三位一体。(八)方便户外劳动者休息,设立“爱心驿站”提升城市温度。协调城南、城北“三公一体”公厕管理用房改造升级为“爱心驿站”,解决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休憩、充电、饮水、热餐等实际问题,城市情感更加浓厚。(九)方便新能源车主充电,领跑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充电设施,构建便民的城区“5分钟充电圈”,并逐步向集镇延伸。2023年,通过空间织补方式,利用公园、停车场、道路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9处,新增充电桩103个,累计充电设施达到17处132个充电桩位,设施总数位居全市前列。(十)聚焦打造AAAA级旅游城市,精品建设独一无二县城。以县城西坛为龙头,深度提取码头、戏台、祭坛等历史肌理,还原历史商贸古街区;全面提升改造明城墙、文峰塔沿线风貌,培塑以文峰塔、明城墙、西坛、三沈纪念馆、文庙、月江夜韵、龙岗公园为主的县城文旅IP,打造以“凤凰山、卧龙岗、麒麟沟、观音河”为主的“吉祥汉阴”IP,激发“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活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匠心城市建设喜结硕果。精心谋划建设省级示范县城,以完善市政公用设施体系、提升环境卫生设施功能、增强县城安全韧性、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5个方面19项工作为实现路径,以净朗天空、路网畅通、宜居家园、绿化、便民服务、产城融合“六大提升行动”为实际举措,全力破题开局、奋力高台起势,“2022年县城建设示范县”荣获省住建厅命名,获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及县城建设示范县奖励资金各3000万元。(二)推动城市嬗变再启征程。已制定了《汉阴县推进“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示范建设工作方案》,报送县政府审定,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充分运用城市体检成果,围绕未来3年谋划争取实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提升县城品质、县城安全韧性、改善人居环境和功能完善6类72个项目47亿投资,启动新一轮城市更新,全面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增强综合承载力和治理能力,凝神聚力打造“干净示范、畅通示范、生态示范、宜居示范、便民示范、富民示范”六个示范的“汉阴样板”。(三)提升城市能级正当其时。牢牢把握市委赋予汉阴“市域副中心城市”的历史发展机遇,牵头拟定了《关于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的决定》,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务实举措,确保“一年出政策、两年就落地、三年见成效”。尤其是2023年6月,被省住建厅命名为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优秀等次,在县城建设奋斗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深入开展县城建设年度评估评价工作,得到省住建厅肯定,《汉阴县开展县城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分析》被刊登在《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简报第5期》,作为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重点项目全面完成还有短板。创业路、西坛进行棚户区改造、漩涡汉阳区域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进展不够理想。二是安全风险防控还有弱项。部分企业、项目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还存在落实不够到位、关键岗位人员到岗率不高、隐患排查不够深入等问题。三是数字化、智慧化城市建设还有堵点。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由于获取信息渠道狭窄,缺少相应的软件应用能力、数据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在监督、指挥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短路”的问题,导致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四是与住建事业全面进步还有差距。住建工作头绪多,干部职工在党的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结合方面有所欠缺,与“勤快严实精细廉”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二)改进措施。一是继续提升居民住区环境。统筹规划无障碍设施建设,并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以燃气管网改造为主线,统筹实施强弱电、供水、雨污分流、人行道、路面、绿化、路灯等综合改造,加快推进老城区城市更新,补齐民生短板,完善城市功能。二是继续完善交通体系建设。实施迎宾大道、月江北路、创业路、春晓路、南环路中段、西段、龙杨路贯通、南城壕道路、杨家坝片区道路、西坛片区道路以及进站路、北城街西段提升改造,完善城市路网骨架,打通关键瓶颈路段;强化老城区街巷整治,增补慢行交通设施,优化城市慢行网络;增加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惠民政策,推动新能源车发展。三是继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拓展关联领域智慧模块的开发应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并将其纳入智慧城市管理中心;进一步完善城市资产管理系统市政管网管线动态监测功能,加强地下空间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四是持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对架空线缆进行整治,推进现有道路架空管线入地,清除“蜘蛛网”,理清天际线,持续规范停车秩序。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加大项目储备。紧盯中省政策导向,抢牢市域副中心建设、县城建设示范县建设机遇,以城市体检、城市更新为基础,继续扩充城建项目库储备,争取实现“双300”(即项目个数300个,项目总投资300亿元)任务。二是加大资金争取。瞄准中省资金支持方向,做实做细燃气管道改造、雨污排水管网、防洪排涝设施、城市更新改造等类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城区农产品交易市场改造、花扒片区停车场建设等项目专项债券资金支持1.5亿元,争取“气化汉阴”建设项目、城市更新改造等项目资金支持1亿元以上。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持续推进完成南大桥北桥头、河滨路幸福里段、凤凰大道公园里段、迎宾公园B区(高速路出口东侧)4个口袋公园建设,全面加快老城区北城街西段、后街、新街、南街4条街道弱电入地。将地域相近、情况相似的涉及1302户、建筑面积13.02万㎡的老旧小区分片包装为双星片区、老城中片区、东城片区三大片区集中推进。按照《汉阴县推进“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示范建设工作方案》建设计划,聚力实施南一路道路、青枫大道东段等11条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和气化汉阴、城市公厕、县城电动充电桩等7个惠民生、补短板项目。四是查找城市建设短板。从城区切入,重点查找一河两岸综合利用、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综合交通、防洪排涝、应急避难、停车充电、园林绿化、文化旅游打卡、智慧城市应用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不断完善城市体系,持续优化城市布局结构,健全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全面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