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清涧县> 清涧县文化馆,加挂清涧县公共文化中心牌子,加挂清涧县道情研究中心牌子

清涧县文化馆,加挂清涧县公共文化中心牌子,加挂清涧县道情研究中心牌子

发布时间: 2024-03-18 15:29
单位名称 清涧县文化馆,加挂清涧县公共文化中心牌子,加挂清涧县道情研究中心牌子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负责宣传、普及文化艺术;搜集、整理、传承非遗文化;辅导基层文艺文化骨干,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指导群众文艺创作;负责道情推广、研讨。
住所 清涧县西城区文广中心7楼
法定代表人 黄小梅
开办资金 9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清涧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8.71万元 79.11万元
网上名称 清涧县文化馆.公益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文旅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重点工作(一)非遗1.抓申报保护,开展传承工作。2022年12月20日清涧伞头秧歌已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3年2月份完成第七批省级陕北道情非遗传承人惠东莲、白根升,伞头秧歌非遗传承人曹宏信、高光生申报推荐工作;3月份完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30人年度考核工作;4月-5月份完成清涧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157人的年度考核工作;5月份完成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清涧剪纸》申报工作;8月份完成非遗特色街区(人生影视城)的申报工作;9月6日完成省级非遗工坊(清涧火星石材)的申报;10月7日完成陕西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非遗展馆)申报工作;10月12日完成省级非遗保护资金的申报;13日完成国家级非遗保护资金的申报。2.抓数字化建设,建立长久完善的档案数据库。非遗展馆进一步完善了数字化建设工作,活动内容已更新至2023年11月,丰富文化内容供给,确保多样化动态呈现;折家坪镇西马家沟村道情传习所和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乐堂堡村道情传习所两个传习所布展完成;完成了市级及以上6位《清涧道情传承人》纪录片拍摄录制工作以及经典道情小戏《接婆姨》的拍摄录制工作,抢救性保护非遗项目资料。3.抓培训活动,达到后继有人。我馆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广场、进社区培训活动,借助“云上微课堂”组织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布堆画技艺培训、清涧煎饼制作技艺培训、清涧伞头秧歌培训,培训过程中全程拍摄录制,形成数字资源,继续做好线上线下共建共享;举办道情、民歌、剪纸、现代木刻等非遗培训活动,切实做到了非遗从娃娃抓起,从爱好者抓起。4.抓服务,保障群众享受文化权益。为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我馆积极开展各类节庆活动。从3月份开始依托“三八妇女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传统节假日举行“大地欢歌”系列非遗专场演出活动10余场;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共分为非遗展览、非遗展示、非遗展演和“非遗购物节”四大板块,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对我县的非遗文化进行宣传展示,助力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引导全民参与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县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6月10日西安枣花香道情传习所举行——清涧道情专场展演;7月份《非遗名录图典》非遗图典四稿研讨和修改完成。5.抓对外交流,提升非遗知名度。文化必须通过不断地交流和碰撞方能进一步繁荣,才能激发生命力和活力。6月8日-12日陕北道情《盘道》演出组赴武汉参加2023年全国曲艺周;与此同时,清涧道情演出组赴神木、府谷等地进行文化旅游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了清涧道情的影响力;7月31日成功举办第二届“山水安康大美榆林”陕南陕北民歌交流展演活动,促进两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10月27日陕北(清涧)道情赴延安参加“黄河记忆”—黄河非遗大展。我馆以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以实现遗产丰富、提升数字化建设为目标,在加强传承人管理的同时,大力推广和宣传非遗文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抢救性保护、记录非遗数字化资料,让群众在深入了解非遗的独特魅力的同时,扎实稳定推进非遗工作迈向新台阶。(二)公共文化1、2023年开办各类公益培训14次,包括旗袍、书法、民歌、道情、剪纸、现代木刻等,参与人次2000余人,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2、配合我县做好春节文艺演出活动,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清涧文化魅力,持续打造“陕北榆林过大年”特色品牌,开展春节系列文娱活动以小戏小品展演、魅力清涧电影放映、秦腔专业展演、道情民歌展演、秧歌展演等多种活动。我馆成功举办了16场展演,5场分会场展演。线上线下受益群众达12万人次,用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占领城乡文化主阵地,营造积极向上、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3、5月22日-28日我馆开展主题为“开放·融合·创新”的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总场次为7场。以展示、培训等方式进行文化宣传,线上线下受益群众达1万多人次,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公共文化、共享美好生活;4、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中华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活动,鼓励各传习所和协会深入各广场、小区、乡村开展系列文化演出活动30余场,线上线下受益人群达25万人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5、根据已提交实施方案,做好2023年基层全民艺术普及建设工作。二、取得的成效:通过本年度的工作,有效提高了我县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为我县文旅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贡献了力量。一是9月7日陕北道情小戏《红军票》成功入围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戏剧门类决赛;二是9月14日选送清涧剪纸黄健雄老师参加“薪火相传非遗无界”陕西省非遗技艺展示——“妙剪生花”百人剪纸技艺大赛;三、存在的问题:纵观这一年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与全县人民对于文化需求相比,文化馆还需要大力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如下:(一)馆内专业人才队伍力量薄弱,流动性大。(二)免费开放工作中举办活动的种类和次数不足。(三)缺乏创新,文化品牌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四、改进措施:我们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距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改进措施如下:(一)通过选拔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年轻业务人员。(二)加强免费开放力度,组织举办群文活动类型更加多样化。(三)通过线上+线下、新媒体融合等方式开展免费开放活动,加强文艺创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本土文化品牌建设。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进一步深化各类主题教育学习,创新学习方法,紧扣实际工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学习;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在红色景区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2、清涧剪纸作品已收集完成,下一步计划出版非遗系列丛书《清涧剪纸》;3、《清涧道情艺术集成》一书初稿已完成,下一步商讨出版工作事宜;4、召开道情研讨会,探讨清涧道情今后的发展方向;5、计划整理完成插梆子相关资料;6、着力提升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办好各类培训班(10次)展览展示(4次)、公共演出等群众文化服务活动20次(如剪纸、布堆画等类型的公益培训);7、稳步推进文化馆分馆及道情传习所基层文化工作,对分馆、各文化站的基层文艺骨干进行专业性文化指导;8、继续配合我县做好节庆日文艺演出活动和宣传工作,办好各类培训班、展览展示、公共演出等群众文化服务活动;9、进一步完善非遗展馆数字化建设工作,丰富文化内容供给,确保多样化动态呈现;10、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数字文化艺术供给,继续做好线上线下共建共享。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