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君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河流水库等水工程水旱灾害防御规划;预案编制的基础性技术服务工作;承担水旱灾害防御检测及数据分析;负责水旱灾害防御预案执行,参与应急水量调度工作。 | |
住所 | 宜君县宜阳北街10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杨建宏 | |
开办资金 | 28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宜君县水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35万元 | 24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君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扎实开展汛前工作,入汛以来(5月-10月),我县先后出现6次较强降水过程,全县降水量509.9-820.7mm,宜君国家基本气象站降水量667.2mm,较历年同期偏多30.3%。其中7月下旬,我县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过程,过程降水量114.2-344.1毫米,最大出现在五里镇杨塬村,全县21站均出现暴雨,11站出现大暴雨,降水量位于建站以来第二位,单站日降水量突破1955年建站以来历史记录。受多轮强降水影响,我县3条主要河流:五里镇河、清河、雷塬河多次不同程度上涨,其中7月28日雷塬河出现超警戒洪水,最大洪水流量为75.1m³/s(28日10时),五里镇河39.3m³/s(28日9时29分),清河19.4m³/s(28日8时18分),但均未超警戒流量,其余河流总体行洪安全。8月12日西河水库超汛限溢洪,其余水库均在汛限水位以下运行。7月份,我县出现5次持续性高温天气,尤其2日—10日,气温明显攀升,全县最高气温30.7~39.6℃,最高出现在县城。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导致东部塬区、西部塬区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旱,农作物受旱面积6万亩。7月27日-31日,共撤离转移受山洪威胁群众2户3人,无因河道洪水、山洪灾害等造成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加强防汛队伍组织建设,储备各类防汛物资。为强化应急抢险队伍,汛前成立了以水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为骨干的水旱灾害防御应急抢险队伍1支共44人,投资6万元补充完善了21个品种的水旱灾害抢险救灾物资,并向福地水库、西河水库调拨应急救援物资10万元,确保了关键时刻会用、能用,管用。强化监测预警。投入8万余元对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乡镇视频会商系统、自动雨量水位站点等设施设备进行了检修维护,确保汛期监测预报设施正常运行。严格应急值守。从5月1日起水务系统启动水旱灾害防御24小时值班工作,建立了局主要负责同志总负责,局党组成员带班、具有防汛职责的相关队站领导及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全体干部值班的应急值守工作机制,坚持24小时在岗值班值守,严格按照防汛值守“六个一”(每天报告一次防御情况,每周测试一次卫星电话,每周测试一次市县会议系统,每周总结一次防汛值守情况,每周总结一次水库蓄水情况,总结每一次降水过程)要求,严格执行水库汛期运行计划,严禁擅自超汛限水位运行,确保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提前布控、现场值守。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汛前,在政府网站公布了全县11座水库、8座淤地坝防汛“三个责任人”,落实了山洪灾害防御到村到组“四个责任人”共188人,实现了监测、巡查、抢险工作有序开展,切实将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在行动上,构建水旱灾害防御责任体系,压实基层“最后一公里”,做到各项责任落实无死角、无遗漏。完善各类水旱灾害防御预案。筹措资金15万元聘请了第三方技术单位组织对《宜君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宜君县五里镇河洪水防御预案》《福地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等10套预案重新进行了修编和完善,并严格参照铜川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要求,制定了本系统《宜君县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规程》《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了防汛值班工作纪律,提高了值班人员履责能力和调度指挥抢险水平。5月26日,组织对各镇办分管领导、业务技术骨干、重点水库管理单位责任人开展了山洪灾害和水库防御预案修编培训会,充分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协调指挥能力,保障了水旱灾害防御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参加培训人数共计27人。组织开展中小型水库、山洪灾害易发区防灾避险应急实战演练,实现演练100%全覆盖,充分检验了各类防御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利用“5·12”防灾减灾日深入乡镇村组开展防御山洪灾害、保障生命安全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广播宣传、“进社区、进企业、入户宣传”、散发宣传册等多种方式,详细讲解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有效促进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深入开展,汛期共计开展防汛演练10次,发放宣传资料1360余份,发放宣传图册1.2万余册,受教育群众1500余人。存在问题1.防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2.群众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思想上重视不够,个别群众麻痹大意,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当水位高涨期间,仍然存在群众钓鱼、洗衣、戏水等涉水活动;3.山洪灾害点多面广,防御难度大。全县目前仅有的雨水情自动监测点布点少、覆盖面窄,局地性、小范围的强降雨无法准确监测预报。四、改进措施:1.强化专职队伍建设。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通过选调和招考方式配齐配足与工作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尤其要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2.提高群测群防能力。加大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增强群众水患意识,经常性开展防洪调度应急处置和水库联合调度及山洪灾害转移避险演练,切实提高群众自救互救和转移避险自救能力。3.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测预报水平。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按照规范要求加快监测站点建设。五、2024年工作计划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测预报水平。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按照规范要求加快监测站点建设;加快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督促指导乡镇严格按照上级预案编制规定及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抢、撤结合”的原则编制预案,提早制定印发各类防汛预案编制大纲,确保预案可行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强化宣传培训,提高防御认识。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开展基层防汛分管、水利业务人员,水库、淤地坝、山洪灾害危险区“防御责任人”的全面培训,确保其知责、履责、尽责;深化山洪灾害防御“联户叫醒”。在每个山洪灾害危险区逐户逐人落实“行政、监测预警、撤离避险”三个责任人的同时,着重落实安置管理责任人,明晰“四个责任人”的职责任务,确保监测预警及时、撤离避险迅速,安置管理有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持续做好抗旱应急送水服务,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