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君县地质环境监测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地质灾害日常防治和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处置的技术支撑 | |
住所 | 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人社大楼701室 | |
法定代表人 | 丁启发 | |
开办资金 | 3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宜君县自然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万元 | 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君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公益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一年来开展工作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汛期前,以县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印发了《宜君县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成立了由县政府主管县长为组长的宜君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相关部门、各乡镇的防治责任,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了各部门、各乡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逐级签订年度考核目标责任书。实行自然资源系统科级领导分片包抓地质灾害点,夯实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加强值班值守,强化预警响应。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好领导带班和值班人员,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时处理灾险情信息。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5期;针对省、市、县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及时响应、叫应回复,确保有“叫”有“应”有“回复”;及时更新数据库,发放了“两卡一预案”。发放地质灾害工作明白卡53份,防灾避险明白卡626份,落实了监测责任人及监测人员,制定了“防、抢、撤”预案,做到责任到人、两卡到户、方案到点、措施到位。利用“4.22”地球日等活动进行地灾防治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发放宣传资料12899份,参与群众11977人次;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演练工作。利用其他形式宣传培训4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112份,参与群众1346人次。组织了宜君县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会,各监测责任人和监测员系统地学习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地灾群防APP、群策群防员岗位职责等内容,提高了群测群防员识灾避灾救灾技能。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临灾救援演练53场次,参演群众1525人次,通过演练使群众逐步掌握了地质灾害防灾、避灾的基础技能;筑牢地质灾害“人防+技防”防治网,发挥平战结合技术支撑单位优势,认真落实“三查”制度。及早安排乡镇开展辖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明确了防治职责、夯实了责任,将工作落到了实处,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行动,深入对矿山、地质灾害点和移民搬迁等建设项目工地全面排查检查,做到隐患早发现、早预防、早消除;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平战结合”体系建设情况,根据省市开展“平战结合”工作部署,夯实工作责任,落实专人负责,联系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签订了技术支撑协议,成立了“平战结合”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地质灾害防治调查评价专业技术队伍,确保了我县地质灾害防治日常技术支撑与应急防治技术支持有机结合;全年完成7处普适性监测设备安装,实现全县3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发布科学的预警信息,切实提高预警信息针对性、时效性、有效性,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技含量;落实地质灾害评估备案登记制度。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陕西省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办法》,按照省市关于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规定,落实地质灾害评估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完善地质灾害评估备案登记制度,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情况。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2019年项目已完成终验,已审计完成;2020年项目已全部竣工完成初验,待审计;2021年除龟山滑坡项目正在组织验收外,其它项目已初验审计;2022年项目已全部竣工,已初验待审计;2023年我县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3个,总投资1400.57万元,分别是皇姑庄组崩塌、塔庄村上塔组滑坡、显神洼组滑坡等3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截至目前,塔庄村上塔组滑坡治理项目已竣工,皇姑庄组崩塌和显神洼组滑坡治理项目已完成89%,项目实施后可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解除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71户255余人。(二)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南塔二期、苦蓿沟-瓦窑沟恢复治理项目已于2022年6月全面竣工,修复生态面积约1117.5亩,2023年1月11日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相关专家会同市生态环境局组成验收组,通过实地踏勘、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现场讨论等方式,对宜君县太安镇南塔二期、苦蓿沟-瓦窑沟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项目进行了验收,同意通过验收,并出具了铜川市宜君县太安镇南塔二期历史遗留矿山等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验收销号意见,对专家提出的整改问题,已及时完成整改。2023年涉及生态修复的图斑共有14个,总治理面积23.72公顷,上级共下达资金425万元。截至目前,太安镇焦寨村半截沟废弃矿2个图斑已完成修复,7个图斑通过自然修复已基本达到修复效果,2个图斑已转型为耕地利用,其余3个图斑正在建设。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一)通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宣传培训,临灾演练、工程治理,提升了广大群众避灾防灾技能,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解除受威胁群众,避免了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二)历史造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能够降低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开采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原有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轻环境污染,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质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通过清理矿渣堆和废物建筑,覆土还绿后,可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面积及土地面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有效提升周边生态环境,带动项目区周边经济发展。三、存在问题2023年,全站干部职工勇担使命,奋发作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我县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大,地质条件复杂,加之极端天气增多,地质灾害管理人员少,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理论业务知识学习不够全面系统,干部职工综合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二是对受威胁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不够深入,受群众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有待提高。三是监测预警受技术限制,预警精准度不高,地质灾害隐患点“人防+技防”手段单一,监测手段应多样化。改进措施一是在汛期前,积极会同县气象局充分利用会商机制,提前研判预测年度汛期降水趋势,做到防患于未然,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认真研究,行动上狠抓落实,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是邀请平战结合技术支撑单位专家定期对干部职工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专业技术能力。三是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四是积极争取资金,为隐患点安装专业监测设备,提高监测预警准确率,同时为监测人员配备巡查设备,充分利用“人防+技防”科学手段,对各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2024年工作计划一是持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及集会对群众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组织监测人和责任人积极参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会,开展隐患点地质灾害临灾演练,提升广大群众防灾避险技能。二是及早完善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指导各乡镇修订和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预案,形成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三是积极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的隐患排查工作,做到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五是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高质量完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任务及生态修复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