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富县人才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人才供需、人才引进、人才素质测评,承担人才培训、培养工作;单位和个人人事代理工作,承担用人单位委托招聘人才工作,负责聘用制人员人事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负责办理大中专毕业生、非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接收,报到等相关手续; | |
住所 | 富县党校 | |
法定代表人 | 孟亚琴 | |
开办资金 | 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富县县委组织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79万元 | 3.1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富县人才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现将我县2023年人才工作情况如下:1.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根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规则,将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夯实到各相关单位,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将人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通知》,优化了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建立了2个人才工作示范点,并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安排人才发展专项经费30万元,积极通过“人才服务窗口”,为各类人才提供信息咨询、政策兑现、档案管理等服务,竭力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和创新创业的环境。2.抓好人才项目落实。“延安气田高效勘探开发利用创新团队”参加了第七届丝博会“秦创原(延安)创新发展推介会”,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校教师签订合作协议,依托吕开河团队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室”一方面为团队培养技术人才提供技术培训,另一方面为解决复杂油气藏开发建设中面临的地质、工程工艺及装备配套技术、致密气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续签早癌筛查站,让群众便捷享受同质化医疗服务。续签危化专家2名,对我县进行了四次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开展了两次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积极引领入选我县的“圣地英才计划”人才项目的10名人员和1个团队及11条产业链布局专家服务团队成员2名、服务对象14名针对我县重点产业链骨干企业和发展基地开展技术咨询、产学研合作等服务项目,加速各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为富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结合延安市博士服务团进企服务工作,联合延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等方面梳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需求,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技术合作的依据。围绕“延安市油气田环境污染低碳协同控制技术与储层保护重点实验室”建设成立了专门学术委员会(教授4名、正高级工程师3名)。依托富县能源开发利用专家工作站,与西安石油大学屈撑囤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极薄煤层没基废渣协同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基础研究,正在进行技术开发。县农业局与陕西省农业研究所签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协议,确定了10个研究合作课题,各课题组专家成员6名来我县深入一线技术指导,促进科技成果转换落地。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3名和延安市研发中心6名专家达成长期合作,开展苹果冻害、腐烂病防治等技术培训。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邹养军研究员参与的苹果新品种‘秦翠’配套栽培技术,建立了1400亩高标准示范基地,示范成效显著。3.积极发挥各类人才作用。组织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3名,大学生退役士兵1名,“三支一扶”工作人员9名,定向招聘至医疗机构医学类毕业生29名,公开选聘高级中学教师4名,特岗教师60名,对2021年、2022年医疗卫生机构招聘的医学类毕业生进行了转正定级考核,对于已经考取相关任职资格的23人直接定级为初级专业技术岗位,进一步激发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干事创业激情。选聘11名县级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镇、村建立示范基地、示范园21个。聘请县域内熏画、剪纸、霸王鞭、秦腔等9名非物质文化优秀人才为我县“非遗进校园”授课教师,累计授课390节,传承培养师生600余人,使我县民间艺术和非遗文化能薪火相传。认真开展“非遗进校园”、“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景区”等活动,推动了富县非遗项目产业化转型发展。开展了“多彩非遗进校园、文化传承润同心”非遗进校园1周年成果展,促进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的活力,让“非遗文化”能够薪火相传。建立了校园长62人、中层管理70人后备库,为我县教育发展储备坚实的人才力量。继续打造构建“1+N”富县农产品“鄜州坊”品牌,开展电商直播带货培训;选聘农民技术员50名,苹果经纪人630人,村级畜牧防疫员98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我县与各大医院专家12名达成长期合作,进行技术帮扶、人才培养、专科扶持、远程医疗等活动,可以成功地开展二级医院要求的技术项目和部分三级医院项目,能够满足全县人民的基本就医需求。4.加强选调生管理。对2021年、2022年到村任职期满和试用期满选调生进行了考核、定级,合理安排了2022年新录用选调生。及时关注选调生生活工作困难,对2021、2022年在村任职选调生发放了工作补助,对2017年以来的选调生发放了生活补助。选派2名选调生到市委重要部门跟岗学习。深入挖掘选调生潜力,调研了解选调生在基层一线的现实表现和导师传帮带情况,开展谈心谈话;召开了选调生座谈会,择优推荐参加中省市组织部遴选,2名选调生遴选到省市部门工作。建立了选调生管理信息系统,并时时进行更新。5.大力培育本土人才。为满足县域农村农业人才培养需求,建立了由31名教师组成的本土人才培养师资库,邀请延安市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专家10余名参与长期授课。截止目前,开展果业、蔬菜、畜牧等各类专业培训450场次,参训10.57万人;举办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远程视频教学培训15期,培训348人次。延安百万农民线上培训培训26期,培训农民16900人次。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962人,分布在全县137个行政村,在各条农业战线上发挥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完成了涵盖果业、中蜂、养殖、蔬菜、企业经营领域的13个实践实训基地。教育系统充分利用“国培”、“省培”、网络培训、研修培训、邀请多为全国优秀教师、省级名师等多种方式对1600余名教师进行培育。应急系统邀请相关专家开展了两期应急管理知识讲座,60余人参训。文旅系统组织县内文艺爱好者培训6期,人数580人次;对非遗传承等传习活动培训乡村手工艺人600余人。人社局积极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就业技能、电子商务等各类培训21期,受训1405人次。医疗卫生系统派出我县院儿科、妇产科、普外、重症、传染病管理等专业人员赴上级医院进修30余人次,短期学习培训90余人次,提升了我县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引导各网评员认真开展网评撰写,共报送有影响力网评文章673篇,舆论引导6条。6.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2023年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578份,接收邮寄档案791份,提出档案283份,配合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政审,完成流动人员电子档案信息录入578人,实名登记系统中总录入380人。2023年10月份积极和县邮政储蓄局对接,建立档案邮寄邮政EMS专用通道。完善和推进就业创业服务,目前我县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3.07%。将县内知名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就业见习行列,为有见习意愿的学生提供“质优量足”的见习岗位。配合县人社局开展“春风行动”就业创业招聘会,发放《延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册》540余份。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