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高新第一小学

榆林高新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3-18 11:11
单位名称 榆林高新第一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榆林市开发区桃园小区
法定代表人 冯班连
开办资金 633.4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42.28万元 745.51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高新第一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8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双减”政策,大力推行“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榆林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党建引领大教育,踔厉奋发开新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学校中心工作,以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习建设、活动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抓党建促教育、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学校党建“一抓三促三同步”要求,“136”党建模式已创建为市直单位党建品牌,党建引领学校中心工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二、改革创新不停步,教学相长创辉煌坚持“以学促研,以研促教,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以“创新应用年”活动为契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方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1.课标测试强理论,赋能育人明方向本年度组织了教师新课标测试活动,对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音乐、美术)6个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了测试,此次测试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是对教师学习新课标的一次阶段性的全面检验,达到了“以考促学、以考促研、以考促教”的目的。2.课题研究促发展,教学能力再成长坚持“以课题带动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通过推动学校教育科学研究长效发展,不断增强学校教学能力。设立了教科研管理机构和学科教研组,健全了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学校领导带头开展校本研修,每年最少承担一个校本教研或科研课题,有论文在区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每位教师每年最少承担一项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本学年共有23个课题立项,其中市级课题11个,省级课题3个,校本课题9个,4个市级课题已结题。3.融合网络新载体,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登入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开展了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教共体网络示范课活动,与西安馨园小学、吴堡三小、定边油房庄小学、横山响水小学结对,校际之间开展“双师课堂”,相互取长补短,有效提升了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我校成功入选为全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学校及课题研修项目试点学校。4.课堂教学形式多,教学改革见成效积极开展“课堂革命榆林实践”活动,探索课堂教学新形式。安排了22位省市教学能手示范课43节次,38位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展示课,规范备课行为,增进团队合作,提高备课质量。举办了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举行了思政课教师教学“大练兵”,举行了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举行了“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举办教学能手大赛,其中董文潇荣获榆林市思政课大赛一等奖;郑虹、惠娟、毕馨元三位荣获榆林市第九届中小学教师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二等奖,杨洁、冯倩倩两位老师荣获校教坛新秀;艾绍强、李娜荣获市“教学能手”称号,艾绍强荣获省“教学能手”称号。三、立德树人育桃李,德智体美劳全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了校级领导负责的工作体制和工作制度,健全了德育机构,完善了德育运行机制,形成了校长引领,分管副校长亲自抓,德育主任具体抓,少先队、班主任时刻抓的德育工作局面。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学习教育,树立“大德育观”。组织班主任德育理论培训和指导,通过案列分析,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感和管理水平。举行了“班主任论坛”和“班主任技能大赛”。积极开展完美教室考核评比工作,为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创设良好班风指明了方向。2.完善德育制度,开展德育活动。持续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及活动安排,促进德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规范升旗仪式,每周一主题,周周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和礼仪教育,规范学生言行,提高学生修养。规范红领巾监督岗,定期组织常规检查,每周公布先进班级、和谐班级,颁发流动红旗,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积极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举行了“学习二十大童心永向党”第十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第十届英语节活动、“同讲普通话筑梦新时代”学生演讲比赛、“小小百家讲坛”活动、读书心得征文大赛、百词大赛、速算比赛等多项文化活动。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内容,举行了“劳动淬炼成长实践创造幸福”劳动实践活动,切实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优化家校联动,携手共创美好。制定了家校联系制度并组织开展亲子共读等活动,实行家长积分制激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设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家庭教育培训等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构建完善立体的教育体系。四、安全保卫精管理,爱护师生保平安1.深化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校长、副校长带队不定期对学校门窗、线路、墙壁悬挂物、体育设施、消防安全设施、用水、用电、用气等重点部门进行安全检查,建立安全台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2.强化校园安全保卫及上下学交通安全。完善各项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夯实安全责任。严格门禁管理,认真做好《来访来客回执单》登记和扫码测温工作。不定期对保安人员进行培训,认真落实24小时巡逻制度。每天的两上学及两放学安排专人对校门口的乱停放车辆进行检查登记,及时反馈班主任,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加强出操、集会、体育课、实验课、活动课等教育教学活动的安全管理,在校园楼梯、走廊、过道等关键位置张贴安全提示和安全疏散路线图,制定了《榆林高新一小放学出行路线安排》《榆林高新一小两操出行路线安排》,每班配有路队旗,由班主任带队、路队长打旗分两路放学,确保学生出行安全。3.积极开展安全宣传。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向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告学生家长书》,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家长安全意识。开学第一天组织上好“安全、法制教育第一课”,并开齐开好《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开展网络安全及反诈骗宣传,组织开展课间安全活动、安全周教育活动、国家安全日活动、放假前安全教育等,让学生系统掌握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技能知识。4.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成立了值班工作领导小组,《应急值班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制。节假日期间,确保有1名值班领导、1名中层管理人员、1名门卫、1名保安,实行24小时的校园安全巡查,确保学校财产及师生人身安全。5.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根据上级相关文件,严格按要求做好师生每天的健康监测,编制考勤登记册,并及时如实登记上报。利用宣传栏做好传染病毒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校舍卫生清洁及通风消毒工作,不定期对师生进行传染病检查和防治知识讲座,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健康安全。五、当好职工娘家人,工会谋福办实事1.关心教职工生活,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在学校改革中,对涉及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有关问题,工会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主动参与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的制定,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2.做好节日慰问工作,积极为职工谋福利。为教职工订做生日蛋糕,购买互助保险,看望慰问生病教师。3.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六、取得主要效益本学年,学校先后承担了全市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亮点展示和2023年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成员观摩活动,累计达到240多人,达到了来校领导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第二届“长安杯”陕西省大中小学国家安全知识竞赛优秀奖;榆林市“双减”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榆林市“三个课堂”建设示范学校;榆林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唱响新时代”合唱展演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2023年陕西红色延安“宝塔杯”青少年精英足球邀请赛U12组第三名;榆林市2023年“护苗.绿书签”设计比赛优秀组织奖;榆林市第九届中小学教师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优秀组织奖;榆林市2023年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扶智平台应用案例》荣获榆林市第七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榆林市第五届“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高新区教育系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主题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榆林市高新区第九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听写大会团体第三名;五(5)中队荣获2023年度陕西省“红领巾奖章”集体四星章;五(2)中队荣获“2023年度全国红领巾中队”。七、存在的问题1.由于《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经费不得用于教师健康体检,所以,近年来一直没有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2.教育资源不均衡。“第二课堂”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八、整改措施1.每年能够对教师进行一次健康体检。2.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的投入,特别是“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改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九、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聚焦质量提升,以“新教育十大行动”为途径,以推进“双减”为重点,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2.聚焦立德树人,以“阅读+”育人模式为支点,以研发课程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聚焦队伍建设,以“四大工程”为抓手,以文化引领为切入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在未来的工作中,高新一小必须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团结合作,持续加大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力度,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和学校管理水平,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