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宝鸡市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宝鸡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宝鸡市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8 11:06
单位名称 宝鸡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宝鸡市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对学生资助的有关政策,建立全市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全市学前教育“一免一补”、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学生资助、高等教育入学资助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全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对县区学生资助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管理与监督;协调和实施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的学生资助工作;市政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事务;指导全市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实施
住所 宝鸡市金台区大庆路29号市教育中心15楼
法定代表人 田礼让
开办资金 52.4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74万元 4.4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服务大局,强化担当作为。多方协调,联系社会捐赠。联系多加爱心企业、慈善组织为困难学生捐赠165万元的学习用品,积极探索,启动中小学校服互联网平台管理。为实现校服选购和支付过程的阳光透明,有效保障学生和家长的权利,提高校服管理和服务质量,根据前期调研及局党组安排制定了《校服平台实施方案》和《校服平台应用可行性分析报告》,通过协商议价、公开招标,目前已进入合同签订阶段。聚焦营养改善,全面推进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为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培养健康知识、提高中小学生体质,组织召开了全市食品安全暨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工作推进会。(二)狠抓过程管理,严格落实责任。一是全面监测,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按照“双线摸排、多方比对、动态调整”的工作机制,安排各县区面向属地全体学生进行摸排比对,重点关注“监测对象”(三类人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以及脱贫、低保、残疾等群体,精准确认资助对象,并及时发放各项教育资助金,以防止因学返贫。(三)抓制度修订,积极落实高等入学资助。今年8月重新修订了《宝鸡市高等教育入学资助办法》,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高中毕业生一次可申领8000元的资助金,比去年提高2000元。进一步简化贫困证明出具环节,学生单独提供的佐证资料能够清晰准确证明的,不再由相关单位出具意见和盖章;不能清晰准确证明的,由相关单位出具意见并盖章,不得要求学生出具。全年为1238名高中毕业的家庭困难学生发放一次性高等教育入学资助金990.4万元。(四)加强培训宣传,深化资助育人成果。一是多点发力广覆盖。紧扣学生开学、毕业的关键节点,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多途径织密政策宣传网,公开资助政策查询、投诉电话;全年印发“两封信”7万余份,发放政策宣传台历万余份,学习强国、省厅官网、宝鸡教育官网、阳光网、三秦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等省市以上媒体推广宣传231篇次;投诉电话、热线电话、主任接待日达130余次。二是全面排查消盲点。为了举一反三,消除宣传工作盲点,组织县区学校积极开展“精准资助基层行”活动,面向受助学生和家长广泛开展“点对点”“面对面”资助政策精宣传解读活动,把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学生家里,提升资助育人实效。全市917所学校和幼儿园参与了此项活动,14000多名学校教职工走访了2497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是拓展形式助成才。组织县区、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资助育人”活动,树牢学生立志成才的信心,讲述“制造强国”故事,引导激励学生勇敢逐梦、技能成才,培养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把资助与育人融合在一起。(五)简化索证盖章,突出人文关怀。努力让信息多跑路、学生少跑腿,使学生资助工作更有温度。凡资助系统中有数据的,不得要求学生提供贫困证明,直接进行认定;在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中,开通网上预约,指导县区在乡镇、高中设立贷款办理点,实现“家门口”办理,做到“合同电子化”和网上办理的全覆盖。全年累计为11960名学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3425万元,本息回收2911.49万元。组织对29名中职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资料逐一审核,确保资料符合上级要求,及时获得奖助金。(六)抓基础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召开全年工作部署会议,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重点;举办食育专题培训,瞄准“营养”内涵目标,持续规范食谱管理和食材采购管理,助推以食育人;聚焦信息管理建设,做好办公系统和信息系统数据填报;配合做好国家审计署对营养计划近三年膳食补助资金的专项审计工作。(七)开展专项整治,改进工作作风。组建机构,层层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严重影响整治进展成效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按照查处线索、解决问题、健全制度的思路,着力解决存在问题,不断提升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和学校后勤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列出问题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夯实主体责任,强化过程管理,守牢资金安全和食品安全底线。全年深入县区检查学校70余次,发现并整改推动整改问题17个,受理群众信访举报0次,新制定制度3个,修订制度7个,网络媒体宣传报道38次。(八)强化审计,以审促改。指导县区严格营养计划实施校大宗食材采购流程管理,带量带价食谱管理,餐饮加工流程管理,树牢安全底线思维,确保资金和食品安全。强化审计督导,深化问题研究,提高精细管理和风险防控水平。督促县区根据专项整治的要求,委托第三方对营养计划资金进行审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各县区对二十余所营养计划实施校膳食补助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提升学校对营养膳食补助资金的规范使用意识和能力。从审计看,学校对专项资金做到了专项使用和管理,整体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总体情况良好,做到专款专用,按计划规定范围使用资金,未发现有违反文件规定的事项,不存在跑冒滴露和贪腐行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推动资助育人。将资助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引导受助学生全面发展。践行“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建立“解困一育人一成才一回馈”的良性“生态链”,构建经济资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月”“感恩励志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发挥资助育人合力,讲好资助故事、宣传资助政策,同时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组织全市中职学校师生观看了教育部“资助育人、大国工匠进校园”视频直播,激发学生爱国成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把资助与育人融合在一起。积极探索食育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出现了较好的成效,麟游县、岐山县、渭滨区、高新区等多个县区食育教育宣传工作广泛开展,食育教育成效提升明显。(二)业务工作所取得的贡献。全年累计下拨各级各类助学金、免学费、营养计划膳食补助资金2.29亿元,惠及庭经济困难学生39.8万人次,争取社会性组织救助资金156万元。。为1238名高中毕业的家庭困难学生发放一次性高等教育入学资助金990.4万元。印发“两封信”7万份,发放彩页、年画等17.4万份,人民网、省厅网等省市以上媒体推广宣传46篇次。全年累计为11960名学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3425万元,本息回收2911.49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市县资助中心和营养办人员配备不足。因单位设置等级过低,人员配备较少,很难满足目前业务工作需要。市县资助系统教师职称评审原地踏步,无晋升渠道。目前,依然无法得到解决。干部职工的晋升一直原地踏步,严重影响了干工作的动力和拼劲。(二)改进措施督促县区加大力度配齐工作人员。呼吁上级有关部门重视并研究解决。四、2024年工作思路(一)推进精准资助。推动各地各校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认定办法,让认定更符合实际,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二)推进资助育人。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推动各地各校继续开展学生资助志愿者服务、诚信教育、防诈骗警示教育。(三)强化规范管理。推动各地各校加强学生资助工作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进规范管理,不断提升学生资助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投诉举报受理工作,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四)扩大资助宣传。2024年,我们继续加大在宣传方面的力度,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陕西省政府授予文明校园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