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榆林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8 10:37
单位名称 榆林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办理市本级(包括榆阳区及榆林高新区、榆林经济开发区)不动产登记发证、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住所 榆林市榆阳区文化南路与泰安路十字榆林市民大厦九楼
法定代表人 李东堂
开办资金 374.0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7万元 49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9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2023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一是扎实开展登记业务。全年,中心共办结市本级(包含榆阳区和横山区)各类登记业务(证书、证明、注销、查封等)约11.9万件,同比增长约31%;完成权籍调查2460件,修正数据749条,为市委组织部等提供干部房产查询1868人/次,与各金融机构核实历史抵押信息查询函65次,收缴划拨转出让土地价款约533万元。已发布市本级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公告6913件,已发证约1378件。接收榆阳区、横山区历史林权登记档案2948件;收回横山区分散登记时土地和房产管理部门形成的土地、房产登记历史档案69041件;接收并核检市区农业农村部门之前形成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相关共享数据,并反馈了需修正的问题数据,为下一步登记工作开展奠定了可靠数据基础。优化5个登记大厅窗口功能设置和人员配备,实行每周一调度,全力打造快捷的便民利民服务。2023年,综合大厅办理业务30794件,其中证书9351件、证明918件;网上大厅办理业务72442件,其中证书25856件、证明37468件;对公大厅办理业务4219件,其中证书191件、证明23件;科创大厅办理业务2461件,其中证书961件、证明331件;横山大厅办理业务5159件,其中证书2117件、证明9件。二是优化营商环境。组建党员先锋队,设立党员先锋岗,设置咨询导办台,合理布局“一件事一次办一窗受理”、办不成事等窗口设置,持续提升服务质效,全年主要业务一周办结率73.4%,件均办理时间为1.71工作日,“水暖气电”集成办理561件;完成抵押登记等业务流程优化再造,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动机制,推行抵押登记智慧秒办理;在榆阳区拆迁办设立一台自助查询机,派驻1名干部驻拆迁办现场办理拆迁房屋信息查询和注销业务;委派工作人员赴榆阳、神木、府谷等县市区,上门为不方便来现场办事群众办理登记业务9件;在科创新城登记大厅试点运行非公正继承登记业务。与公安、教育等部门联合建立融合的户籍和房屋查询二维码,方便了教育部门、招生学校和就读学生家长有关新生入学户籍和居住房屋位置的查验核实。与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联合,借鉴海南做法和经验,试点推行住房公积金抵押贷款手机客户端智能秒办不见面办理。三是强化外部监督。面对面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制定《义务监督员制度》《回访制度》,通过座谈、现场查访、电话询访等形式,征求企业群众对登记工作意见、建议,推动工作改进。3月份,向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发出征求意见函,并召开义务员监督员座谈会1次,收集意见建议22条;6月份,对办理过业务的36户企业群众进行了回访;制定出台《网络问政平台办理工作制度》。2023年,处理各级转办的问政件共计540件次,100%作了回复。四是规范和完善信息数据系统建设。完成了登记外网平台升级改造,实现了一般登记2个工作日办结并同步形成电子证照的目标,优化了抵押登记由原来的3个科办理改革为1个科办结的办事流程,减少了金融机构与受理窗口业务件多次来回传递资料环节,基本达到了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的要求。完成线上、线下房测及校验核实等权籍调查2840件,并将权调成果推送到登记系统中查验应用;累计完成榆阳区和横山区12个乡镇224个村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数据更新汇交;完成中省市查询的干部房产核查255批次5514人次;核实注销金融机构2015年12月16日以前的历史抵押登记应注销未注销数据68条;修正房地信息数据165条;与金融机构、开发企业签订延伸协议133份;提供查询服务166717件次,其中综合大厅162580件、对公大厅1662件、科创大厅678件、横山大厅1797件;收缴并整理上架2023年度登记证书、登记证明档案资料74550件。五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市局局务会研究通过的处理方案,及时办理历史遗留问题小区的不动产权证书的发证工作。同时,我中心按照处理政策,2023年完成93个小区的历史遗留问题权籍调查工作,完成739件个人平房遗留问题的权籍调查工作,化解赵庄、边墙等村8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首次登记的遗留问题。二、取得的主要效益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优化提升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部署要求,全面完成登记受理任务,并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坐窗口全流程办理登记业务,了解工作人员对政策规定、业务流程等掌握情况,以及群众在办理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积极寻求纾解的有效措施和具体办法,极力解决登记难等问题,完成93个小区的历史遗留问题权籍调查和739个平房片区个人住宅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和登记发证工作,为群众办理重交土地出让金退付、非公正继承转移登记、矛盾纠纷化解等急难愁盼实事20余件。在全省和全市举办的不动产登记职业技能大比武活动中,我中心选派4名工作人员参加,分别赢得了省厅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和市局颁发的“团体二等奖”“业务能手奖”“精神风貌一等奖”,4名工作人员荣获榆林市“最美登记人”荣誉称号。我中心完成了子洲县双庙镇暖泉沟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3名驻村工作队员的轮换工作,保障了工作队10万元的工作经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两次深入包抓村调研指导工作,看望慰问驻村工作队员和困难群众。中心和工作队多渠道筹措或协助争取资金730多万元,建成1栋党建阵地综合楼,实施土地整治、电网改造、路边绿化、村庄亮化、屋顶防漏、桥梁修建、路面硬化、饮水改造、厕所改建等民生工程,并帮助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事项,切实履行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全年中心共获得群众锦旗15面,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获得荣誉证书8份、表扬信2封,既体现了群众对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日后工作的鞭策。三、存在的问题一是抵押登记在10月份开始改进流程后,因数据原因在办理抵押登记时需经常联系后台修正数据,造成部分抵押登记材料审核较慢。二是有关部门移交的农村不动产、林权登记资料不及时,权属调查成果不能完全满足现行登记政策要求,且四至界线为非矢量数据,矛盾纠纷多,登记难度大,致使工作开展启动缓慢,建议市局协同有关部门,成立确权工作专班。三是创新性常态化开展作风建设不够,队伍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直接面对企业群众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不细致等问题。个别工作人员宗旨意识树立的不够坚定牢固,接待群众不够耐心热情,政策规定了解掌握的不够熟悉不够透彻,一次性告知不到位,往往造成办事群众来回跑、多跑路。四是非公证继承转移登记群众呼声高、投诉多,非公证继承登记虽然列入了《民法典》规定,但目前还无具体的实施办法或明确的指导意见,调查取证难,追责问责赔偿风险高,全面推进实施压力大。整改措施加强廉政建设,不断提高登记队伍防腐拒变能力,增强技术力量配备,尽量缩短权籍调查期限。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安排,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配合市局做好住宅小区的权属调查工作,加快平房片区个人住宅未作权调的房地一体权籍调查,用足用好化解遗留问题处置政策,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平房片区个人住宅因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办证难问题。加快推进数据整合工作,争取实现数据及时汇缴,提高登记质量和效率。加强业务人员轮训、使不动产登记水平再上新台阶。五、2024年工作计划一是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强化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工作。完成换届选举,配齐配强党总支部委员会和各支部委员会委员和党务工作人员,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好党组织生活。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流程、减少环节、简化资料、缩短时限,提高办事质效。创新登记服务举措,探索和推广登记事项不见面网上办理。完善“二手房转移登记水电气暖过户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办理”服务。三是深化队伍建设。深化开展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经常化、常态化摸排整改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社会满意度。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学习提升教育培训,提高登记队伍的专业政策水平和服务办事能力。四是扩展登记业务。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扩增登记服务事项,加快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步伐,对接林业、农业农村等部门,补充完善林权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数据,将信息录入登记系统进行统一登记。五是补齐短板弱项。将非公证继承转移登记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扩大非公证继承登记覆盖面,解决群众诉求,同时探索争取将继承登记公证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并引入一窗受理窗口办理,降低群众办事成本。提高群众和社会满意度。六是解决遗留问题。配合市局做好住宅小区的权属调查工作,加快平房片区个人住宅未作权调的房地一体权籍调查,用足用好化解遗留问题处置政策,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平房片区个人住宅因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办证难问题。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