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建筑业综合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协助做好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性保障,查处相关违法行为。市属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服务等工作。建筑节能产品和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全市建筑业劳保费用资金管理使用,监督城区各类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的实施。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长兴路261号 | |
法定代表人 | 胡占勇 | |
开办资金 | 1896.7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04.63万元 | 1569.5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建筑业综合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一)工程质量安全。1.科学精准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通过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制度,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持续整顿建筑市场秩序、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等工作措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一是工程质量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价标准、优质工程评选办法等并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争创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持续保持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水平。二是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指导思想,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大力推进标准化、智慧化工地和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进一步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安全监管差别化管理措施。三是落实“三个年”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办事程序,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通知书与施工许可证并行办理,并限期办结。四是承办了建筑施工2023年“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安全文明施工暨建筑施工消防应急演练现场观摩会。五是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安排,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培训。2.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和质量安全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对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以及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安全员等在岗履职情况进行检查,要求工程项目参建各方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建筑起重机械、高支模、深基坑等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安全管控,开展常态化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工作。持续开展全市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专项检查,不断强化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检测机构与预拌混凝土企业日常监管,对市本级12家检测机构、15家预拌混凝土企业开展了专项检查,对全市辖区内的检测机构和预拌混凝土企业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3.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管理水平。将文明工地、优质工程创建活动贯穿到全年各项工作中,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统筹推进工程质量提升、安全专项治理和建筑施工扬尘防治等各项任务,促进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标准化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规范化。4.积极完成各类安全检查工作。按照市政府、市住建局安排部署,中心抽调16名监督人员积极配合各类安全检查工作,主要包括全市建设工程领域安全大核查、全市自建房安全检查、全市农危房安全专项检查、全市城镇燃气安全大核查、全市市政桥梁各类管线大检查、全市工程建设领域电气焊作业安全大核查、全市安全生产重点领域督导检查、全市建筑工地食品安全大检查及各类重大活动的临建搭设安全检查等,全年累计参与检查400余人次。(二)工程定额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价格信息采集与发布机制,积极完成工程造价数据上传工作,开展常态化专项检查。积极开展定额咨询和造价纠纷调解工作,积极推进我市工程造价咨询和招标代理信用信息工作。(三)建筑劳保统筹工作继续开展历年已缴费未返还项目劳保费的清退返还上报工作,持续在省建筑业协会网站、省劳务(建筑业统筹)协会网站、市住建局网站、市建筑业协会工作群等公开发布全市建筑业劳保统筹未上报返还项目清单,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知晓度。(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加强对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检查,引导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积极办理产品认定和绿色认证,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活动。(五)自身建设工作将主要办事流程、职责制度、人员去向牌均已上墙公示,使开展工作有章可循,广大群众办事便捷明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推动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支部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制度,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以党建引领建筑业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工程质量安全。2023年,新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140项,其中房建105项,新建建筑面积约523.4万平方米,市政工程35项,道路、管线长度约9.94千米,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总造价约213.2亿元。全年竣工验收房建38个,市政工程25个,合格率100%。在专项检查中全年共下发整改通知书334份,停工通知书9份,排查出各类隐患2230个。制作生产安全警示教育短视频8部,印制陕西省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实施细则、建筑施工安全作业指导手册2000余份发放给一线施工人员。2023年全市共创建市级文明工地35个,其中18个申报评选省级文明工地,创建“榆林杯”1个,创建“长安杯”1个、鲁班奖1个,创建省优质结构工程6个、省级绿色示范工程6个。邀请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的专家进行6次线上、线下专题培训,全市监督人员、在建项目的相关人员3500余人参加培训。(二)工程定额管理工作。全年共发布信息价6期,共2100余份,材料规格3000多种。全年共向省监测平台上传工程造价数据2354个,其中造价咨询企业完成数据上传553个,招标代理企业完成数据上传1801个。全年共接待造价咨询来访人员约140人次,解答问题90多件。(三)建筑业劳保统筹工作。2023年度共向省上申报劳保费用返还6批次,共计179个项目,拟返还金额12817.09万元;分两批上报了榆林市建筑企业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共计121.737万元。全年已拨付劳保费用13904.991万元,其中项目返还154个,返还金额13750.915万元,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154.076万元。(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共检查在建项目41个,总建筑面积318.7万㎡,下发了33份检查告知书,中心城区在建工程墙材供应企业持证率达到100%。(五)自身建设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以党建引领建筑业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方面。部分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意识不够强,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隐患排查不彻底、整改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部分工程未落实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有关要求,未按程序变更材料和工程做法,不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二)工程定额管理方面。随着建筑市场信息化建设和材料品种性能的不断更新,要求材料价格的品种规格要有更高的适用性、时效性、准确性,材料价格信息各项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三)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方面。落实“四清一责任”工作机制不到位,个别管理人员对政策理解不透彻、监管方式不科学、管理措施不到位。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数量较少,缺少本地区典型项目的示范引领。(四)建筑劳保统筹方面。劳保费清退返还工作开展以来,虽然经多种渠道告知,但仍有部分企业未提交劳保费返还申请。四、整改措施(一)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督制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从行业规范、标准入手,进一步明确监管内容;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入手,进一步规范监管行为;从落实监管职责入手,进一步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二)改进监督模式、优化监管方式,提高监督效能。积极推行巡查制度;实行差别化监督管理;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进一步提高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水平。(三)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建设,进一步提高监管队伍素质,加强依法行政能力。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优化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强化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落实。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日常检查和抽查抽测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方式和“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检测”等监管模式,加强过程验收和检查发现问题的处罚力度,不断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二)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按时发布“榆林市建设工程材料价格信息”6期,根据市场波动和需求及时调整材料价格信息,力争材料价格信息更加全面、及时、精准,进一步在工程招标投标、施工管理、竣工结算等建设环节得到广泛应用。(三)提升建筑劳保统筹费清退返还效率。建立健全历年收费项目电子清单,通过工商注册信息、网络检索等方式,并积极协调建筑业协会、统筹行业协会等,进一步与项目施工企业取得联系,补充完善相关返还资料,加快完成建筑劳保统筹费清退返还工作。总之,在市住建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中心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24年,我中心将持续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建筑节能等各项制度及相关工作措施,贯彻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加大行政执法宣传力度,推动我市建筑业事业再上新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