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川县> 宜川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宜川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8 09:26
单位名称 宜川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防疫监督、技术培训、防疫物资供应;承担疫苗申报、管理、疫苗免疫接种技能培训、抗体检测;承担畜牧产业技术培训、应用推广、信息统计、调查研究。
住所 宜川县众锦街区四楼
法定代表人 李文锋
开办资金 242.3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宜川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7万元 294万元
网上名称 宜川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县畜牧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部署,按照“示范引领、适度规模、草畜结合、绿色生态”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重点做好畜牧生产、疫病防控和动物检疫检验等工作,保障了我县畜牧业健康平稳发展。一、2023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快产业链发展,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省市关于现代畜牧产业链培育发展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宜川县畜牧产业链提升工作方案》,重点加强招商引资、规模养殖场培育、开展优良品种改良、疫病防控等工作产业链前端,全面加快畜牧业发展;持续做好畜禽屠宰等产业链中端工作,支持鼓励县畜禽屠宰场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优化产业链结构,促进屠宰企业向精细化转变;加快推进产业整理步伐、坚持绿色循环发展等产业链后端建设。全力以赴保稳定、保发展、保供给,养殖业生产形势稳定。2023年底统计,全县生猪存栏2.05万头,羊存栏5.41万只,牛存栏0.42万头,家禽存栏13.55万只,蜜蜂养殖1.06万箱;出栏生猪2.72万头,羊2.78万只,牛0.21万头,家禽13.8万只。生产肉类3650吨、禽蛋1630吨、水产118吨,渔业产值230万元。畜牧业产值1.459亿元,畜牧业增加值7100万元,完成人工种草1500亩。2023年畜牧业产值相比2022年增加的16%。(二)强化示范点建设,提升畜牧养殖规模。以标准化示范建设为引领,加快畜禽养殖产业化发展,结合产业建设规划,大力建设畜禽养殖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畜禽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广畜禽养殖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和质量效益,今年新建规模养殖场3个,分别是:宜川县茹坪奶山羊养殖基地、宜川县秦洲盛达实业有限公司(双庙沟养牛场)和宜川县鑫丰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安家庄养鸡场)。宜川县茹坪奶山羊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成,共建成标准化奶山羊圈舍2栋;宜川县秦洲盛达实业有限公司(双庙沟养牛场)今年共补栏肉牛100余头;宜川县鑫丰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安家庄养鸡场)新建1栋信息化高标准蛋鸡养殖舍,可存栏5万羽蛋鸡,目前已完成调购蛋鸡进圈工作。发展肉兔特色产业是我中心在充分开展考察调研的前提下提出的,积极与陕西十二仙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山海兔业)进行对接,邀请公司来宜对肉兔养殖和生产加工等项目进行了考察、座谈,并通过举办培训会的形式,积极推广肉兔养殖产业。目前,我县肉兔养殖产业已经起步,截止目前统计,全县现有肉兔场户13户,饲养规模达到1.2万只。肉兔产业的发展,必将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途径。(三)抓好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做好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严格落实省市2023年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要求,及时召开全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制定工作方案,组建技术服务队逐乡镇开展防疫技术培训服务指导。累计免疫注射猪瘟疫苗1.19万头,高致病性禽流感24万羽、鸡新城疫23.86万羽,W病免疫注射羊子8.61万只、牛0.4万头、猪1.19万头,小反刍兽疫免疫6.51万只,布病免疫牛0.2万头、羊4.5万只,狂犬病免疫累计600只。稳步推进2个规模养殖场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工作。采取集中免疫和常态化补免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免疫程序,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的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二是强化人畜共患疾病防控。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防范意识,切实做好群众自身安全防范工作;一是布病防治:结合春季动物防疫搞好布病宣传工作,重点对防疫过程中布病防范注意的事项以及布病的危害、传播途径、症状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讲解,使他们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及时开展畜间布病监测工作,截止目前共监测13个自然村15个养殖户1080份,扑杀阳性羊15只。二是狂犬病防治: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求各乡镇政府由村级防疫员负责,城区由我中心疫病科负责,对全县犬只进行全面免疫。据统计,全县共免疫注射600只。(四)严抓动物检疫,确保畜禽及其产品安全。严格做好屠宰监管,屠宰检疫严格落实“两项制度”,落实官方兽医驻场制度,共派驻4名官方兽医进驻定点屠宰场开展检疫监督工作,严格屠宰检疫程序,对进场屠宰生猪严格按照程序开展检疫工作,对不合格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共完成生猪屠宰检疫6603头、无害化处理不合格肉产品1304公斤;屠宰场非洲猪瘟PCR检测356个批次、瘦肉精检测782份,全部合格。认真做好产地检疫,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每个乡镇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开展产地检疫工作,落实了监管责任,确保了工作正常开展,产地检疫生猪1048头、鸡1.14万羽。坚决做好畜产品运输监管,扎实做好青兰高速宜川出口畜禽专用运输通道监管工作,对进入县域境内的活禽及畜产品,严格查证验物,对查验合格的消毒后予以通行。完成动物检疫12车次、14500羽(家禽)。(五)强化安全管理,提高畜牧业应急防范能力。我中心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3个副主任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了畜牧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任务清单、隐患排查整治清单,由分管副主任带领,对全县养殖场、屠宰场等涉牧企业进行了检查,重点对安全责任落实、有限空间作业、防范应对自然灾害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共检查指导养殖场户、屠宰场等70余场次,确保了我县畜牧业安全。做好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制定应急预案,根据灾害信息制定具体防范措施,通过“宜川县畜牧信息服务”微信群,及时推送天气、安全生产预警信息60余条,提醒广大养殖场户做好防范工作,做到信息及时发送到场、到户,起到了良好效果。(六)强化技术培训,提升服务产业化发展能力。为提高养殖场户饲养管理水平,增加养殖效益,提升服务能力,我中心根据全县畜牧养殖业特点,组织召开三次全县禽养殖技术集中培训会,全县养殖户及有意愿从事养殖人员共300余人参加培训,重点就奶山羊、肉兔等特色养殖技术以及畜禽疫病防控等进行了培训。同时,成立了技术培训服务队,组织开展“送医”活动,通过实地或“线上”,随时为养殖场(户)解决在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存在的问题,有效的促进了服务职能的提升。二、存在的问题1.产业化程度低。我县养殖规模化程度低、养殖场规模都较小、没有大型养殖场,致使整体养殖体量偏小;畜牧产业链不完整,除养殖业外,肉品加工、冷链运输销售以及饲草加工等产业发展缓慢。2.队伍建设滞后。畜牧兽医队伍人员年龄老化现象严重,我中心有编制31名,但实有人数仅有25人(二线1人),空编6人,加上年龄结构偏大,其中:50岁以上10人(明后两年将退休3人)、41-49岁8人、40岁以下仅7人,人员短缺十分严重。乡镇缺乏专门从事畜牧工作的专业队伍,虽有专人负责但基本都是兼职且人员更换频繁。三、存在问题整改措施1.推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在做好生猪、肉羊、肉牛等传统畜禽养殖的同时,重点发展肉兔等特色畜禽养殖,鼓励支持家庭牧场发展模式,逐步形成猪、牛、羊主导,家禽、特色养殖补充的畜牧业格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我县畜牧业转型。2.加强畜牧队伍建设。2023年12月,我中心新招4名高层次人才,为畜牧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解决了人员年龄偏大问题,加强了畜牧队伍的建设。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严格落实动物防疫双轨制,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持续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防控、监测工作,加大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力度,认真做好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认真完成春秋两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积极推进“先打后补”工作。2.不断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官方兽医驻场制度,开展检疫监督工作,严格屠宰检疫程序,严把生猪进场关口,严禁不合格生猪进场屠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夯实监管责任,落实落地报检制度。严格做好青兰高速宜川出口畜禽专用运输通道值守工作,对进入县域境内的活禽及畜产品,严格查证验物,对查验合格的消毒后予以通行。3.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围绕奶山羊产业以及特色畜禽养殖等内容,重点与陕西富平圣唐乳业有限公司等羊乳企业、陕西十二仙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山海兔业)等大型养殖企业联系对接、洽谈合作,引导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小规模养殖场户有效对接,增强辐射带动农户能力。4.认真做好技术服务指导。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重点对乡村级技术人员以及从事畜牧养殖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邀请知名畜牧专家实地培训,现场指导,提升技术水平,并建立畜牧产业培训制度化,培育一批会管理、懂经营、有技能的畜牧产业带头人,引领示范,带动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