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社会经济调查中心

咸阳市社会经济调查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8 08:41
单位名称 咸阳市社会经济调查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政府决策及社会需求调查提供经济信息。组织实施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统一部署的全市大型市情市力普查、各类经济社会综合性和专业项调查,收集、整理和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对有关普查和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组织指导有关专业的业务基础建设工作;组织实施全市社情民意调查,了解民情,倾听民意,收集、整理、提供有关统计调查信息;测评市委市政府的公众形象和施政成效,获取普通百姓的评价与看法;测评公众服务部门服务
住所 咸阳市渭阳东路6号东四楼
法定代表人 纪秉衡
开办资金 1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统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32万元 8.7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社会经济调查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统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认真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今年2月7日印发通知安排全市五经普工作,先后成立了咸阳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了办公室工作规则,明确了30个部门和7个工作组职责分工。13个县市区4月底前全部发文部署了五经普工作,6月底前全部成立了五经普领导机构,实现了工作早部署、早行动。二是做好普查试点。6月份,在三原县城关街道办白鹿社区,组织了全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综合试点,全程实战演练,对普查区内的38户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抽样的68户个体户进行了入户登记,查找普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达到了“检验方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锻练队伍”的目的,为正式普查积累了经验。三是落实人员经费。市经普办印发关于做好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聘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全市共选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6891人。市经普办会同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统计局联合发文,强调尽快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经费保障工作,确保基层普查经费按时拨付、足额到位。四是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同步推进经济普查和投入产出调查,高质量选取214家投入产出调查单位,举办了投入产出调查电子台账填报培训班,市县两级联动,坚持每月扎实推进电子台账填报工作,为首次实现同时同步收集全市经济总量数据和投入产出结构数据,推动产业调整、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五是加强部门联动。市机构编制、民政、税务、市场监督、司法、人社等部门及时提供全市审批、登记或备案的各种类型单位资料及有关纳税信息数据23.73万条,经过改错排重剔除特殊单位后已导入五经普平台,生成了清查底册。高质量完成了全市普查区划分和绘图工作。(二)扎实开展服务业统计调查。一是圆满完成生产性服务业调查。开展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发放调研问卷,了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根据调研问卷最终结果,撰写《咸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提出各种应对措施,切实帮扶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为加快服务业发展建言献策。坚持每季度撰写统计分析,就参与核算行业发展情况详尽分析,及时分析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并基于统计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及时与商务局、文旅局和科技局等部门联系,就服务业发展的情况及时沟通,共同促进全市服务业健康发展。三是保质保量完成服务业自查自纠和数据核查工作。从12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中抽查20家单位开展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现场核查,主要核查企业对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执行情况,通过查看原始凭证、基础台账、会计凭证与报表、财务账簿等与上报各项统计指标进行逐一核对,核实企业营业收入、净服务业收入、利润总额、应交增值税、应付职工薪酬、期末用工人数等主要指标填报是否正确、帐表和账证是否一致、主要业务活动和行业代码是否准确等情况,并在现场对企业统计员详细讲解了企业在报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企业正确填报报表。(三)调查单位审核管理工作扎实开展。一是认真组织调查单位审核确认工作。完善一套表调查单位审核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努力确保审核工作质量。市县两级名录库管理人员按照调查单位审核工作要求,联手相关专业认真开展年度和月度一套表调查单位审核确认工作,2023年国家最终审核通过新增一套表调查单位374户。二是扎实开展一套表调查单位年报数据审核。严格执行一套表调查单位基本情况统计报表制度,对全市一套表在库3204户调查单位进行核实审核,修改强制性、准强制性和核实性错误,对注吊销和停歇业单位进行核准,确保在库单位信息真实准确。三是认真组织开展一套表调查单位入退库专项检查工作。组织开展一套表调查单位退入库专项核查工作,各专业市县两级已经完成实地核查企业450户,其中工业86户,贸易专业98户,服务业25户,房地产和建筑业10户,投资231户。(四)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完成“咸阳数据视窗”移动应用平台建设。将《咸阳数据视窗》移动应用平台建设作为统计信息化应用亮点项目,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设《咸阳数据视窗》软件移动应用平台,通过手机或PDA等智能终端可视化展示在线浏览统计数据,服务科学决策。二是扎实做好全市统计网络和数据安全工作。组织签订2023年度咸阳市统计网络和数据安全责任书,制定全市网络和数据安全考核办法,将各县市区统计机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范围。牵头制定了《咸阳市统计局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咸阳市统计局统计网络和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等规章制度,规范网络和数据安全工作开展的流程及方法。开展网络和数据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自查和检查工作,对各县市区级统计局落实安全责任制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确保各项安全制度规范落实落地,提升全市统计网络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能力。三是继续做好联网直报平台技术保障工作。认真做好联网直报平台各项技术支持工作,随时关注联网直报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开放运行时间情况,确保网报期间专业用户安全、顺利使用联网直报数据处理系统。(五)扎实做好全市能源与环境调查工作。一是顺利完成能源生产、消费、销售与库存等年定报任务。按时顺利完成全年各月的能源消费、加工转换、生产、重点能源商品经销情况等常规月报报表;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费情况、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等季报表。完成四下企业主要能源产品产量、非工业单位能源消费情况、工业用水等年报表。二是严格遵守能源统计工作制度。按照省局能源处下发的《能源统计例行性工作》工作要求,对修改当月能耗申请,原煤热值凭证,205-1-2/205-6综合数据审核表等工作的内容、时限、报送方式,进行系统规范。完成省局布置的三次调研活动。顺利完成2022年度和2021年度能源平衡表编制工作。三是扎实开展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编制《咸阳市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核查方案》、印发《2023年全市能源与环境统计工作要点的通知》,从制度上保障能源统计工作的质量。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和能源统计数据质量实地核查工作,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整改措施。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3年,我们紧扣目标任务,不断丰富统计服务内容,创新优化服务方式方法,推进统计工作由“数据库”向“智囊团”快速转化。一是圆满完成2023年各项定报和年报工作。以提高规模以上服务业数据质量为核心,紧抓服务业基础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市2023年月度和2022年度年度服务业相关定报及年报表的报送工作。二是“五经普”工作扎实推进。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市县两级及时成立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市选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6766人,落实了普查工作经费。在三原县组织开展了全市综合试点。经过“拉网式”单位清查,全市共上报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7.5万个,上报个体户18.4万户,分别比四经普增长114%和8%。三是精心组织社情民意调查。圆满完成了各县市区平安建设满意率调查、市直部门工作满意度调查等调查。制定咸阳市居民新年新愿望社情民意调查方案,将于12月下旬组织开展调查,广泛、全面地征集民心民意,及时跟踪反映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实成效。三、存在问题一是思想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县区人员不够稳定、身兼数职,没有足够的精力干好基本单位管理工作,管理维护工作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县区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县区乡镇统计没有延伸到位,和基层的协调沟通不够,与“不重不漏”“应统尽统”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四、整改措施一是思想上再认识,责任上再压实。加强学习培训,进一步强化“名录库是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统计数据生产的活水源头”的意识,压实科室负责人和业务人员工作责任。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指导上再强化。紧盯基础工作薄弱、单位数量异常波动等问题,深入基层,掌握一手情况,加强业务指导和重点督导检查,规范工作流程。五、下一步打算一是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把牢数据质量生命线,严格执行《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为民普查,扎实开展正式入户登记,即报即审即改,摸清全市经济发展最新“家底”,全面准确反映全市高质量发展新进展。二是持续用力做好名录库维护及调查单位审批工作。完善基本单位详细信息,逐月查找在库单位不完整信息,反馈并指导县区更新完善,确保在库单位信息完整性。按照月汇总维护,季度总结通报的办法,督促基本单位更新维护,确保高质量完成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工作。三是提高全市服务业统计工作能力。撰写有深度、有观点和参考价值的服务业统计分析,不断提升服务业调查工作水平。完善服务业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深入企业调查企业运行情况,加大上报数据逻辑关系的审核力度,确保数据准确反映经济运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