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山阳县> 山阳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山阳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5 16:15
单位名称 山阳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养老金领取手续办理、参保登记、参保养老保险的征收、退转保业务和养老金审批发放、个人账户和档案信息管理。
住所 山阳县人社局大院北三楼
法定代表人 刘章吉
开办资金 2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山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44万元 11.63万元
网上名称 山阳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深入开展政策和业务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为让广大城乡居民及时知晓新规定,全面了解新的业务办理渠道、办理流程及缴费金额,方便群众办事,我中心及时向各镇(办)转发了省、市相关文件,印发了8万张宣传彩页,2万本宣传手册,280个二维码宣传座签,通过短信群发、微信平台、美篇、人社公众号、网站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新的缴费渠道和缴费方式、网上业务办理流程等,同时加大对养老保险新规程、新标准、《社会保险经办条例》、“陕西社会保险APP”、电子社保卡注册和应用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大力推广“掌上”“网上”办理,加快业务经办数字化转型。按照省、市通知精神,我中心积极开始宣传和培训,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推广使用手机APP、微信、人社服务平台等信息化终端的应用,通过网上办理参保登记、待遇领取、保费缴纳、生存认证、关系转移、权益查询等业务。我县目前已有14.63万人注册使用“陕西社会保险APP”个人版为本人及亲友办理业务,全县已有816名业务经办人员、村组干部以及农村敬老院工作人员注册使用“陕西社会保险APP”机构版替广大城乡居民网上办理相关业务,90%以上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都实现了网上办理,同时全面推广微信和社保卡的应用,目前的个人缴费以及补缴费已全面实现网上申报办理,待遇申领全面实行社保卡办理,加快推进各项业务经办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了“不见面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了高效、快捷的便民服务。(三)统筹协调,应享尽知,应发尽发。为确保所有参保对象都能从到龄次月领取养老金,保障参保人员权益。年初,我中心通过系统平台查询,将全县2023年12月31日前年满60周岁人员花名册从系统导出,通过文件和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微信群,通知到各镇村,由村组干部逐人发送到龄通知,通知其按时缴费,按规定时限和要求办理待遇申领手续。每月初,将未按规定完成缴费的到龄人员名单下发各镇办,要求通知村组干部要逐人做好通知,督促指导其通过“陕西社会保险APP”等方式在到龄前完成缴费或补缴。同时,通知所有到龄人员提前准备好社保卡等待遇申领资料,在规定时间(到龄当月或最后一次缴费到账当月至次月15日以前)办理待遇申领手续。县居保中心业务人员及时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审核发放资料,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审批通过,对申报资料不符合规定的通知其及时修正重新申报。通过政策找人等办法,力争做到不漏一人。同时,积极协调财政、代理银行等部门,按时划拨资金,及时修正错误或挂失、变更账号,确保按月通过社银平台实现应发尽发。(四)强化内控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坚持把“加强内控监督,安全规范运行”贯穿于经办工作的始终,建立制度,狠抓落实,重点推进。一是严格执行月审年检制度,对死亡人员及时做好注销登记,全面推行网上生存认证,堵塞支付漏洞。年度通过网上年检67223人,占比99.7%,对不能通过线上年检认证人员逐人审核建立台账,并对各镇办年报情况进行抽查核查,杜绝死亡冒领。二是加强基金对账,建立基金对账机制,要求每月底财务要和业务、银行、财政、税务部门及时对账,确保各项资金按时到账,数据准确一致,各类报表口径统一,上报及时。三是严格杜绝违规领取养老金现象发生。加强联网协查,每月待遇发放前,通过全国信息比对查询系统筛查疑似重复领取数据,通过人社部业务稽核考核系统核查死亡和服刑人员信息,杜绝重复领取和服刑等违规领取。四是加强对重点业务的稽核监督。制定计划,梳理风险点,对新增发放、丧葬费领取、转出、暂停、注销等高风险业务环节和财务数据、资料进行重点稽核检查与上会研究,确保安全规范。(五)细化方案,深入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工作。一是结合市、县人社局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制定了《山阳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深化整改阶段实施方案》,2023年8月至2024年5月底,基金管理巩固提升工作进行了细化分解,进一步深化整改。二是加强基金安全学习教育培训。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基金安全专题学习、基金安全警示教育或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和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维护社保基金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明确分工,细化工作流程,开展系统操作、业务经办流程、重点业务管控巩固提升行动。四是对省上筛查比对下发的一个批次38条疑点数据及时安排核查,建立工作台账和清单,落实责任人和时限,发现问题及时做好整改。(六)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暖心贴心”服务。以省市组织开展的“社保服务进万家”、“暖阳行动”等专题活动为契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贯穿于全过程,优化服务窗口建设,增设经办和查询服务终端,转变服务态度,耐心向群众讲解政策,热情向群众提供暖心服务,同时组织干部深入基层,全方位开展“进家门”服务,走入千家万户,通过发放宣传单、面对面讲解等形式,向群众推广使用“陕西社会保险APP”和电子社保卡,向群众用心用情讲政策,疏通解决群众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把人社系统行风建设提升行动和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不断推向深入。(七)全面落实待遇提标政策,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到2025年我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月人均达到180元的目标。我中心在积极协调落实中、省、市2023年分别提标5元、3元、10.5元的基础上,积极向人社局领导做好汇报,经局领导多方协调争取,9月底,县政府召开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将县级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提高3元。今年通过四次提标,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共计提高21.5元,最低标准由134.5元提升到156元。月人均待遇水平由151.61元提高到172.23元,保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本年度全县累计参保283095人,参保率99.29%;已通过税务平台征收保费3665.34万元;按月发放养老待遇7.02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12887.02万元,发放“八大员”工龄补贴8285人,911.93万元,发放率100%;审核发放丧葬费2748人,219.84万元,办理死亡退保890人;转保440人,其中转入113人,转出264人,跨险种转移63人;待遇领取人员应年检67425人全部完成年检,其中通过网上年检67223人,占比99.7%。三、存在的问题一是群众的养老保险意识依然不高,缺乏参保缴费积极性和主动性。调研发现广大群众对具体政策了解不深入、不全面,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参保群众在缴费时,有95%以上都选择了最低缴费档次,导致保障水平持续偏低。二是税务征缴系统和征缴方式需要改进。保费征缴移交税务部门后,由于数据更新慢、推送不及时,导致部分群众参保后不能及时缴费,缴费后迟迟查询不到,每年初税务缴费系统不能及时开通,致使部分到龄人员因不能按时缴费影响待遇按时申领。另外基层税务征收力量薄弱,一些偏远村组年纪较大的村民由于无网络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正常缴费,连年来缴费率在不断下降。三是开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费政策后,全县参保率和年度缴费率持续下降。2019年省社保局开通手机APP网上补费以来,群众可以在手机上随意办理补缴费,致使许多群众不再选择按年缴费,认为到龄前可一次性补缴够欠缴年限保费,不必提前参保按年缴费,导致全县参保率和年度缴费率不断下降。改进措施 (一)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要持续坚持组织开展送政策下乡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政策和业务宣传,让养老保险政策落地生根,提高群众知晓率与满意度。(二)加强与税务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征缴措施。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做好宣传和督促,共享缴费数据,切实做好已参保人员续费和新增人员参保缴费工作,确保参保率不低于99%。(三)加强督促指导,确保按时发放。全面落实到龄通知,督促指导到龄人员及时缴纳应缴保费,按时按规定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申报待遇领取,确保100%发放。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内控管理,防范基金风险。持续开展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把风险防控重点放在经办一线,全面梳理风险点,列出问题清单,建立问题台账,制定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预防渎职失职问题发生,扎实做好重复领取和死亡冒领数据比对清理工作,坚决防范遏制基金支付风险。(二)规范业务操作,提高服务质量。2024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新系统上线运行后,及时做好人员培训,完善各项业务流程,狠抓规范服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加强行风建设,解决服务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全面推广应用陕西社会保险APP等线上业务经办和查询终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方便群众办事。(三)发挥党建引领,为养老保险工作保驾护航。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融合互促。强化创新意识,积极打造特色亮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