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杨凌示范区> 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

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5 14:58
单位名称 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集聚和集成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技术;开展农业科技展览展示、咨询、培训、推广工作;建立农资、农技、农产品三位一体农业技术转移模式;建立农业企业孵化、科研开发、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承担农业科技成果评估、托管、高新技术认证等工作。
住所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神龙路16号农创成果汇
法定代表人 宋宇
开办资金 1000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83万元 19.2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在示范区科技创新局的直接领导下,按照领导的具体安排和要求,围绕转移中心重点工作及年初的安排部署,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多方聚集可转化的成果资源。一是积极走访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站、省种子管理总站,紧密对接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和省内外农科院、地市种子管理站,全面掌握品种资源。广泛联系种子企业,掌握品种需求信息,做好供需对接。二是筛选一批有转化意向、有市场需求的种业科技成果,通过开展新品种征集、挂牌、路演、推介、价值评估(评审)、展示观摩等工作,牵线搭桥,全方位撮合转化交易发展。三是充分发挥转移中心成果转化桥梁和纽带作用,紧密联系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种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流平台,共推成果转化交易。(二)持续搭建新品种展示交易平台。一是持续完善品种权线上展示交易平台功能,收集整理最新品种数据信息,开展品种挂牌、宣传、推介、展示和品种保护代理等相关服务。二是依托大田征集展示各类农作物新品种,筹办新品种观摩会。面向全国征集展示油菜新品种148个,筹备召开了第五届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围绕油菜科研创新、产业发展、成果转化,组织了学术报告、战略合作签约、品种权交易签约、科研成果推介路演、企业展演、油菜新品种现场观摩等多项活动。配合筹办了2023年杨凌小麦新品种观摩会,组织区内外种业企业实地观摩了杨凌优势主推小麦品种在河南、安徽、江苏等黄淮麦区的综合表现情况,为扩大杨凌小麦推广面积发挥了积极作用。(三)精心筹办农高会盐碱土壤分论坛。配合中国农科院区划所等单位,邀请了10位中外从事盐碱地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组织了山东、新疆等国内盐碱治理相关省份代表,陕西省内及区内盐碱土壤改良、产品生产等相关企业负责人以及农大师生代表共计9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论坛组织有序,接待服务周到,专家报告精彩纷呈,受到了参会代表的积极好评。(四)配合完成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相关任务。根据局领导工作要求,积极配合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利用驻京工作期间的便利条件,积极对接中国农科院、中科院相关部门科室,加深两院与杨凌科创局的工作交流合作。在今年7月,主动联系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中心积极策划了《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活动(一)设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会》,进一步促进设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杨凌。搜集筛选成果库、专家库、需求库相关信息数据,为秦创原农业板块网站验收数据库提供最新成果管理需求。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成效:通过网站挂牌、上门撮合、品种展示、品种保护、品种宣传推介、品种转化价格评审等多种方式,2023年全年共完成品种权交易31个,交易额1791.93万元,累计已完成品种权交易354个,交易总金额2.63亿元。较上年度有所增加;全年办理新品种保护20个,较上年增加3个,新品种保护业务越来越被育种企业、育种专家认可,年办理数量持续上升。由中心推动和联办的油菜科技大会、小麦、玉米观摩会的影响力持续扩大,为提升杨凌良种知名度和良种示范推广发挥了应有作用。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不足:一是交易的品种在数量和交易额度上明显不足,需加大宣传力度,持续搭建好成果转化的平台。二是中心在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方面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优化运营机制,拓展服务功能,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更多种业同仁的认同。整改措施:(一)全方位打造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明确转移中心在构建现代种业产业发展和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积极策划和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坚持以项目为支撑,着力建设六大服务子平台。一是成果聚集展示平台。一方面,依托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全面搜集、整理各类综合性状优良、产业化前景广阔的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大田种植展示、组织现场观摩,媒体全方位宣传推介,持续提升杨凌品种的知名度,扩大示范推广面积,助推杨凌种业逐步成为“拳头”产业。另一方面,积极面向全国及黄淮海生态区,征集全国品种资源向杨凌汇聚,开展品种展示观摩、品种品评、种质筛选,为杨凌种业发展提供全面的种质资源和育种参考,助推杨凌在种业方面产生很多基础性、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二是信息发布平台。依托农高会、种业新品种观摩会,通过项目册、推介会、展览会、路演、主题活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将平台内各种科技成果信息、品种需求信息向社会发布,形成成果聚集和扩散效应,使交易中心在种业产业链上服务上成为亮点。三是咨询培训平台。持续搜集整理种业发展和知识产权相关的政策,开展品种、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等咨询服务。依托种业观摩会开展专题培训活动,推动科企合作、企企合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种业企业来杨凌投资兴业。四是交易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线上交易服务平台,开展种业成果线上展示、挂牌、宣传和推介服务,形成成果登记、挂牌、展示、交易以及植物新品种保护、企业服务等功能,为各类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搭建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继续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撮合成果转化交易,探索品种权拍卖、电子竞价与招标等多种交易方式,实现品种权交易的专业化和公开、公平、公正。五是鉴证评估平台。探索开展成果转化价值评估工作,组建成果评估(评审)专家库、成果转化出让意向库和成果转化需求意向库,建立种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组织专家召开价值评估(评审)会议,给出可供交易双方参考的成果转化市场价格。六是成果融资平台。积极参与示范区科技成果“三项改革”,破解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想转”的难题。依托中心加快建立作价入股专门持股平台,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单列管理。开展“先投后股”试点,以科技项目形式向科转企业投入财政科技经费,加快形成财政资金循环运行的长效机制。持续提升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不局限于区内,积极面向省内和干旱半干旱地区,优化和拓展新品种挂牌推介、新品种展示观摩、新品种保护代理、品种价值评估、科技成果金融等业务范围,以优质服务促品种交易,根据育种科研单位、种业企业和育种专家意见和建议,调整和拓展交易中心服务功能,不断满足交易主体的需求,打造国家级使命、国家级水平的交易平台。四、下一步工作计划对标秦创原旱区农业创新引领示范区和杨凌种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积极参与推动科技成果“三项改革”,按照“搭平台、聚资源、强服务、促转化”的总体思路,以项目为支撑,以“五项工作”(品种权交易、新品种展示、新品种保护、品种价值评估、科技成果金融)和“三个会议”(油菜、小麦、玉米新品种观摩会)为抓手,推动多方合作,力争将交易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内生能力的现代种业综合服务平台,成为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成为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窗口;联合区内单位高标准筹办好2024年油菜、小麦、玉米新品种观摩活动。在工作创新方面,探索开展品种权价值评估工作,力争完成1-3个品种价值评估(评审)案列;积极参与示范区“三项改革”,探索建立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专门持股平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