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吴堡县> 吴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吴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5 10:06
单位名称 吴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动物防疫、动物疫病的监测、分析、动物产品安全监测和动物诊疗人员业务管理等工作。
住所 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办事处人民路143号
法定代表人 王维峰
开办资金 11.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吴堡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6.4万元 132.2万元
网上名称 吴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及时进行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2023年秋季动物防疫情况。2023年秋季防疫截止目前全县猪存栏20437头,W病应防19231头,实防19231头,免疫密度100%,猪瘟应防19231头,实防19231头,密度100%,挂标率100%;牛存栏974头,W病应防906头,实防906头,免疫密度100%,挂标率100%;羊存栏63823只,W病应防57947只,实防57947只,免疫密度100%;布病应防57947只,实防57947只;小反刍应防45769只,实防45769只,免疫密度100%,挂标率100%。鸡存栏59874只,禽流感应防57236只,实防57236只,密度100%。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全县动物疫情稳定。为确保春防、秋防工作顺利实施,我中心具体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明确目标任务。根据《榆林市2023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要求,我县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分别从3月16日、9月15日全面启动,于4月底、10月底全面完成,继续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小反刍兽疫实施强制免疫,同时做好猪瘟、狂犬病和鸡新城疫等疫病全面免疫工作。2、精心安排部署。春防于3月8日召开了专题会议,对春防工作进行了前期安排部署。组织干部做好前期摸底、排查工作,明确目标责任,细化每一位职工职责。春防召集了24名“农牧人才”、秋防召集了18名“农牧人才”集体进行了业务技术培训,疫苗管理和免疫信息录入具体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3月16日、9月14日分别召开了相关干部会议,会上对2023年春、秋季动物防疫进行了安排布署,落实疫控中心干部包乡镇责任制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按照“谁承包、谁负责”的管理办法,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使春、秋两季防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3、督导强制免疫进度。我县严格落实包村包户联系制度,采取领导包片、县疫控技术干部包镇包村的办法,严格落实包联职责,防疫期间共跟踪指导48次,分散实地培训村防员和养殖户450多人次,督促散养户及村级防疫员集中免疫工作开展进度、质量;坚持对大场大户前后两次的强制性免疫督促指导,抗体监测服务。4、做好免疫建档和录入工作。健全全县养殖场户的免疫档案,规范填写疫苗、耳标台账,同时,将养殖户备案信息、免疫信息及时上传“陕西智慧动监”、“小牧丁APP”等信息化平台。落实专人负责疫苗、耳标的入库、发放登记,记录疫苗生产厂家、批号、数量、生产时间、失效时间等工作。5、强化宣传指导。在防疫期间,制作了新《动物防疫法》1000多份、布病宣传册、养殖场备案操作指南500多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书300本等。在防疫督查指导及养殖户备案中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通过广泛宣传,增加群众知晓率,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6、科学评估免疫效果。2023年对全县抽检和报送的52份猪血清学样品800份羊血清学样品和30份鸡血清学样品开展了口蹄疫、猪瘟、小反刍兽疫、布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检测。经检测,合格率均达到国家要求的70%以上。(二)“先打后补”政策落实情况。通过前期调研了解,4月25日,召开了“先打后补”规模养殖户座谈会。会议上向规模养殖户宣读了陕西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工作方案(2023—2025年),榆林市2023年实施“先打后补”工作方案的指导意见。介绍参加先打后补的政策、补助范围和疫苗种类,说明了先打后补工作对于规模养殖场的重要意义。部分规模养殖场发表了自己的建议。最终确定“先打后补”的养殖场(户)3家,其中猪场2户,分别为利农裕民养殖有限公司、顺鑫养殖专业合作社;鸡场1户,为吴堡县信蓉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县兽医实验室严格监测免疫抗体水平,均达到了国家抗体水平要求。(三)人畜共患病工作开展情况为全面普及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提高民众布病防治意识和能力,降低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风险,2023年2月21日-3月4日开展了半个月的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走进20余个村子,活动现场,技术人员通过现场宣讲,交流沟通和发放布病防治宣传册600多份、干预包340余份,培训340人次。1、我县人间布病现状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我县共发生15例人间布病。分布在6个镇(街道办)、15个行政村。其中14例因养殖羊子导致感染,1例原因不明。2、畜间布病、结核监测情况我中心抽调6名专业技术人员分两路展开对畜间布病、结核病的全面监测工作,从2023年7月1日起至8月31日结束。对我县牛羊进行全面监测。全县9家奶牛场,存栏102头奶牛,其中对75头进行布病、结核病检测,共检出布病阳性奶牛0头、结核阳性奶牛1头;对疫区牛羊全面血检,非疫区进行5%的抽检,共血检羊子4550只,检出布病阳性羊子104只,对检出的阳性牛、羊子全部进行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做好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工作。全年集中5次对全县16家规模鸡场及散养户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异常情况。(四)强化应急物资储备2023年秋季补充购置储备物资,消毒液1吨,医用防护服1500件,一次性隔离衣1500件、鞋套3000双,N95口罩60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2000个,芦荟手套2000双,电动喷雾器6台,免洗手液50瓶,采血器400具,酒精60瓶、蓝大褂16件,连续注射器50把,防护面罩50个等应急物资,使物资储备达到上级的最低标准以上。(五)兽医实验室监测情况2023年以来,我县共进行猪瘟、猪口蹄疫抗体监测52份、羊小反刍、口蹄疫抗体监测800份、羊布病抗体监测4550份,鸡新城疫、禽流感抗体监30份,免疫抗体监测合格率均达70%以上。送市病原监测病料非洲猪瘟和猪蓝耳病料175份,羊小反刍病料75份,鸡新城疫和禽流感病料60份。(六)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指定通道运行情况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指定通道安排3组6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做好进入我省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查证验物、消毒、备案,截止目前,检查车次1次,仔猪500头。(七)屠宰检疫监督开展情况严格执行“双规制”,严格官方兽医驻场检疫,严格非洲猪瘟自检和瘦肉精抽检制度,对进场的生猪和屠宰后的生猪胴体及产品进行检疫,为了确保病死猪不进入屠宰环节,防止不合格猪肉进入市场,防止疫源扩散,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生猪屠幸检疫规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入场的生猪认真做好各个环节的检疫工作。做到入场查证验物,核对证物是否相符,认真搞好宰前健康检查,对患病或疑似患病的生猪严格按规程处理;屠宰环节认真做好同步检疫,坚决杜绝不合格或疑似染疫产品进入市场,从源头保证肉食品的安全。截止目前,屠宰检疫生猪5560头(557487公斤),非洲猪瘟自检360次,瘦肉精抽检310次。(八)产地检疫工作开展情况产地检疫严格执行到场检疫,杜决隔山开票。2023年以来截止目前,A证动物检疫种猪131头;B证动物检疫5086头,其中电子化773头,纸质版4313头,均为商品猪。(九)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情况今年以来,进行防控知识宣传培训7次,培训人次达到18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60余份。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业务技能,有效应对各种疫病风险挑战。二、取得的主要效益提高动物运输指定通道检查监督能力,提升养殖环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夯实疫病防控基础保障能力,认真落实疫病防控各项措施,有效防控人畜共患病,严防非洲猪瘟疫情发生蔓延,确保畜牧业安全发展环境、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区域性流行和公共卫生安全,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稳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三、存在的问题1、动物防疫挂标问题,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部分养殖户对强制免疫配戴耳标认识不到,挂标率不高。2、实施“先打后补”养殖场反映市场疫苗价格贵,购买不便,影响程序化免疫积极性。四、2023年工作计划及改进措施(一)进一步加强春秋季动物防疫工作。以春秋两季动物集中免疫为重点,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确保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加大防疫物资采购,提升村防员装备水平,增强应对疫病风险挑战能力。(二)做好两病监测及人畜共患病防控。以布病防控为重点,与卫健系统信息互通,及时掌握我县布病病例情况,做好相关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坚决遏制养殖环节发生的布病。(三)加强专业领域知识培训。安排全年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等专业领域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畜牧兽医干部、职称人员、村级防疫员等人员的能力素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防疫员队伍进行技术指导培训,提升防疫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持续推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四)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责任意识。通过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动物防疫法》、人畜共患病知识等涉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养殖户的防疫主体责任意识,全年度组织800人次养殖户布病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努力营造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好动物防疫,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