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气象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管理保障。气象法规建设;气象行业规划;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业务管理;气象科技攻关与成果推广;气象宣传教育。 | |
住所 | 咸阳市玉泉路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周林 | |
开办资金 | 2266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气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460万元 | 756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气象局.公益 | 从业人数 6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坚持服务引领,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1.不断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修订了《咸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完善了迭进式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流程,制定了灾害性天气(强降水)“叫应”服务标准、预警叫应联动信息报送工作职责分工,更新了应急责任人信息库。拓宽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开通了咸阳天气预警公众号,实现预警信息的自动推送。开展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综合整改。2.扎实做好迭进式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准确预报、有效应对暴雨、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过程55次,启动应急26次60天,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文36份,精准叫应各级领导400余次。报送服务材料1086期,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批示17次。发送预警179期,短信298批次受众8.61万人次,微博微信等发布信息8376条。有效应对彬州7月27—30日区域性暴雨,获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通报表扬。(二)坚持需求牵引,不断强化重点领域气象服务保障能力1.为农气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围绕夏收夏播、秋收秋播等关键农时季节,着重开展连阴雨、冻害防御等专题服务,制作发布服务材料104期。加强与农业农村局会商联动,联合印发服务方案等6次,开展灾害性天气预警20次。提前精准预报5月下旬的连阴雨天气过程,助力夏粮抢收抢种,获市委市政府肯定。围绕苹果、猕猴桃等特色经济作物开展直通式服务。在淳化开展空气扰动花期冻害防御效果评估取得成效。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16次,人影作业点综合改造获中国局通报肯定。2.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有力。针对中国-中亚峰会,市政府下发通知强化人影安全保卫,分管副市长带队深入各县区检查指导,各县区党委政府30余人次组织对人影点进行安全检查,现场解决人影安全问题,每个作业点配备2名以上警务人员24小时现场警戒,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完成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渭河国际风筝节、茯茶文化养生节、农民丰收节等重大社会活动气象服务保障。3.生态文明等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着力生态文明建设,向市政府报送《在咸阳城区上游进行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的理论及条件分析报告》,与生态环境局开展联合会商,发布专报159期。指导永寿、旬邑县开展中国“天然氧吧”复审,长武县“避暑旅游目的地”创建通过初审。着力地质灾害防治,与自然资源局联合开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18期。着力水库安全,与水利局联合开发“羊毛水库流域雨水情预报预警系统”投入业务使用,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9期。着力交通安全,与交通、交警联合开展专项督查2批次。(三)全面落实《纲要》,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1.气象高质量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将气象高质量发展作为年度督查检查考核项目狠抓落实。市政府印发《推进咸阳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发改、财政等23个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县区出台实施方案全覆盖。市县两级落实地方资金3408.4万元。2.以“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手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市本级重点投资雷达项目完成电磁环境测试,可研、社会风险稳定性评价、初步设计和资金评审报告的论证批复等,启动招投标年内开工建设。台站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兴平业务平台投入使用;三原业务用房和市局业务值班公寓改造完成建设;武功业务用房改造、兴平院落改造、永寿业务用房项目有序开展。储备2024年台站建设项目4个。优化站网布局,完成旬邑北斗中继接收站、武功和渭城2套植被和物候观测系统的选址;长武迁站选址已获省局论证通过。3.气象科技创新和人事人才工作成效明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拔、调任、职务调整干部8人。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机制,23人竞聘上岗,10人新取得相应资格,1人入选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在第十届全省气象部门天气预报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第二名。继续实施“3+3”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第二批青年人才短期培养10人次,挂职交流17人次,举办了首届新进职工培训班。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创新项目,制定科技创新工作计划,获批中国局专项2个、省市科技类项目5个,自立课题20余个,科研经费投入120余万元。4.气象社会管理职能持续深化。制定“发展环境突破年”实施方案。修订了《咸阳市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办法》等3项管理办法。完成市级气象部门权责清单编制工作,梳理编制权责清单64项,市编办审核通过。与市应急局联合加强防雷安全监管,检查防雷重点单位325家。开展主要负责人“坐大厅、跟流程、优服务”活动。围绕水库、电力、风险普查等不断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提升效益。二、取得社会或经济效益2023年,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各项业务指标均超过省定和市委下达的目标。我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各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在气象服务、民生改善等方面成效明显。1.扎实做好迭进式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准确预报、有效应对暴雨、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过程55次,启动应急26次60天,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文36份,精准叫应各级领导400余次。报送服务材料1086期,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批示14次。发送预警179期,短信298批次受众8.61万人次,微博微信等发布信息8376条。有效应对彬州7月27—30日区域性暴雨,获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通报表扬。2.为农气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围绕夏收夏播、秋收秋播等关键农时季节,着重开展连阴雨、冻害防御等专题服务,制作发布服务材料104期。加强与农业农村局会商联动,联合印发服务方案等6次,开展灾害性天气预警20次。提前精准预报5月下旬的连阴雨天气过程,助力夏粮抢收抢种,获市委市政府肯定。围绕苹果、猕猴桃等特色经济作物开展直通式服务。在淳化开展空气扰动花期冻害防御效果评估取得成效。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16次,人影作业点综合改造获中国局通报肯定。3.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有力。针对中国-中亚峰会,市政府下发通知强化人影安全保卫,分管副市长带队深入各县区检查指导,各县区党委政府30余人次组织对人影点进行安全检查,现场解决人影安全问题,每个作业点配备2名以上警务人员24小时现场警戒,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完成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渭河国际风筝节、茯茶文化养生节、农民丰收节等重大社会活动气象服务保障。4.生态文明等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着力生态文明建设,向市政府报送《在咸阳城区上游进行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的理论及条件分析报告》,与生态环境局开展联合会商,发布专报159期。指导永寿、旬邑县开展中国“天然氧吧”复审,长武县“避暑旅游目的地”创建通过初审。着力地质灾害防治,与自然资源局联合开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18期。着力水库安全,与水利局联合开发“羊毛水库流域雨水情预报预警系统”投入业务使用,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9期。着力交通安全,与交通、交警联合开展专项督查2批次。三、存在问题1.人才创新活力不足,干部队伍建设需继续加强;2.气象融入地方高质量发展还不够深入。四、整改措施1.提升精细服务能力。发挥气象工作先导性,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和迭进式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机制,强化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能力,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水平。2.继续做好为农气象服务工作。加强关键农时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深化与农业部门合作,为智慧农业提供智慧气象服务,加大人影作业力度,及时实施人工防雹增雨(雪)作业。五、2024年工作计划1大力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发挥气象工作先导性作用,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和迭进式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机制,强化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能力,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发挥秦创原咸阳市农业气象融合研究中心等作用,开展联合攻关,强化核心急需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2.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聚焦“国之大者”,立足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围绕智慧农业、旅游、生态、交通等重点领域,挖掘服务潜力。深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社会管理。3.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雷达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并发挥效益。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