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造林绿化服务中心

榆林市造林绿化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5 08:27
单位名称 榆林市造林绿化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指导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等部门造林绿化的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实施全市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开展全市城区外古树名木的普查和保护工作;维护林业和草原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开展全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日常工作,执行德国政府贷款沙地治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阶段性工作。
住所 榆林市高新区沙河路林业科技大厦4楼
法定代表人 白珩
开办资金 824.5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06.26万元 530.39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造林绿化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中心在榆林市林业草原局的领导下,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义务植树工作完成情况今年,全市义务植树活动进一步创新参与形式,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基地义务植树参与人数创新高。2023年,经局党组安排部署,我们积极与横山区对接落实植树地块,地块面积远超以往,共计落实4000亩。我们组织安排全市市级党政事业单位、中省驻榆单位、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和驻榆部队官兵共计约2万人,115个单位,分时段分批次参与植树活动,规模是往年的6倍左右(2022年6000多人)。4月2日,市级领导与市委办等35个单位共计3900余人到植树现场,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拉开了义务植树的帷幕。4月8日-10日,市发改委等80余个单位和企业、共计15000余人,在横山区白界镇二马路疙梁义务植树基地和新开沟义务植树基地完成植树任务。本次活动共栽植樟子松、油松、榆树等9.5万余株,掀起了春季植树造林高潮。二是线上网络植树尽责率不断增加。鼓励广大市民通过网络捐款履行植树义务,网络捐资进行树木认养,自开通以来网络捐款植树金额达61.3万元。三是分散义务植树通过逐渐常规化。开展见缝插绿,零散植树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在“四旁”、庙宇、墓园、学校、零星地块等地就近实施义务植树。各县市区林业局为群众免费提供各类绿化苗木和技术服务,带动群众扎实履行义务植树职责。在“植树月”活动中,全市共计栽植各类乔木、灌木1013.8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二、古树名木普查和保护工作完成情况今年我中心加大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力度,一是在雨季来临之际,要求县市区加大对古树名木的巡查和日常管理,确保古树生境安全;二是联合市公安局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常态化防范和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了各单位的协作配合,有效巩固和提升了保护古树名木专项整治行动成果。三是积极争取财政结余资金60余万元为我市21株千年以上的古树试点安装了监测设备,通过设备实时监测古树生态环境。四是组织开展了以“保护古树名木、赓续中华文脉”为主题的2023年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通过主题宣讲,专题访谈,视频展播,图文展览,印发宣传图册等方式,挖掘阐释古树名木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普及了古树名木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五是建立了市级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库,确定了22名古树保护专家,制定了会商会诊机制,定期研究讨论我市古树名木保护的长效策略和保护措施,及时开展长势濒危、衰弱古树名木的现地评估诊断,研究解决古树名木保护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六是组织召开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技术培训会,为下一步对古树名木补漏拾遗、复壮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推进了我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协助省林业局完成了省级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培训的各项工作任务。三、国家森林城市巩固提升工作完成情况一是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局下达的年度任务,按照《榆林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年)》要求,及时起草并印发《榆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下达2023年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任务的通知》文件,明确了各县市区、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积极做好上传下达和主动服务工作,对陕西省林业局《省级森林城市有关办法意见》和《陕西省省级森林城市量化打分表》征求意见进行了回复。同时,按照要求对近年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的神木市、靖边县和子洲县复查进行了督促检查。四、林业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完成情况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运行平稳,8月份前对室内外软硬件的更新和日常维护到位。下半年,一是按照市局要求,中心信息科对信息中心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清查并造册登记,整体移交到市局资源科进行统筹管理。二是完成了榆林市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管护系统的财政采购和招投标各项工作。目前,施工单位正在积极施工中。五、市树市花盆景基地建设今年,我中心继续对新开沟苗圃市树市花苗圃基地进行了改造提升。对近几年完成的造型榆树、造型樟子松继续修剪改造。下一步,我中心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各类苗木造型工作,培育特形树,使苗圃内的市树市花苗木更具观赏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提升苗圃管理水平。六、专项研究目前,我中心有两项专项研究。一是胡杨试验示范专项研究,今年以来主要以水肥管理养护和观测为主,继续对胡杨示范推广造林项目进行补植和养护。进入生长季节,不定期喷洒防虫、防病农药,定期记录胡杨各项生长指标的变化情况;二是菌根食用菌试验示范造林项目。对榆阳区麻黄梁、农业示范园和横山区赵石窑、杜羊圈等各个示范点的菌根苗加强日常养护,定期观测。同时,联合内蒙古农大教授开展样地检测和实验,提出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培养方案。在治沙所苗圃地归圃菌根苗樟子松、油松10万多株。七、取得的主要效益1.“植树月”活动中,全市共计栽植各类乔木、灌木1013.8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自开通网络捐资进行树木认养以来捐款植树金额达61.3万元。且今年我市义务植树基地造林地块面积远超以往,共计落实4000亩。义务植树参与人数创新高,我们组织安排全市市级党政事业单位、中省驻榆单位、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和驻榆部队官兵共计约2万人,115个单位,分时段分批次参与植树活动,规模是往年的6倍左右(2022年6000多人)。本次活动共栽植樟子松、油松、榆树等9.5万余株,掀起了春季植树造林高潮。2.建立了市级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库,确定了22名古树保护专家,制定了会商会诊机制制定了会商会诊机制,定期研究讨论我市古树名木保护的长效策略和保护措施,及时开展长势濒危、衰弱古树名木的现地评估诊断;积极争取财政结余资金60余万元为我市21株千年以上的古树试点安装了监测设备,通过设备实时监测古树生态环境。3.进一步扩大菌根苗专项研究范围,在治沙所苗圃地归圃菌根苗樟子松、油松10万多株。同时,加强了各个示范点菌根苗的管护。4.积极督促各县市区积极申请创建国家级、省级森林城市,并向省林业局推荐府谷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现省局已同意府谷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我中心将继续督促府谷县编制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完成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八、存在的问题1.古树名木方面:自2016年大规模普查结束后,我市再未有大的行动,每年能够做的工作仅仅到就是查漏补缺以及抢救性保护,导致神木、佳县两处的古树因意外而死亡。特别是今年,中省市各级领导都在重要会议上要求持续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要求及时更新数据,开展动态监测,科学保护古树等一系列工作。目前,专项经费没有落实,此项工作暂未开展。2.义务植树方面:目前榆林中心城区周边可用义务植树地块少,地块难以落实。榆阳区近年造林力度大,成规模地块基本已完成造林,剩余地块矛盾纠纷较多,不适宜用于义务植树。高新区地块均为储备用地无法栽植。因此,地块落实非常困难。九、整改措施1.古树名木方面,我单位将继续积极争取财政基金,落实古树名木专项经费,购置无人机及野外拍摄设备。2024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进一步查清全市古树名木资源基本情况,健全古树名木动态监管体系;开展《榆林市古树名木总体规划》和《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的编制;在完善已实施的21株千年古树一树一护检测系统的基础上,再完成剩余34株千年以上古树的监测保护;开展一级以上古树名木数字档案馆建设,完成“一树四景”及VR全景展示系统的建立。2.针对义务植树地块难以落实情况,下一步,我单位要创新思路,丰富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植树活动,并继续扩大落实地块范围。十、下一年工作计划下一年,我中心将继续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在市局的领导下,务实工作、创新思路,认真开展各项工作:1.继续完成榆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年度巩固提升工作任务;2.做好2024年义务植树活动工作,加大宣传,提高尽责率到90%以上。3.开展古树名木资源复查和补充调查;4.编制榆林市古树名木总体规划和制定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方案;5.继续开展千年古树一树一护监测保护,计划完成剩余34株千年以上古树的监测保护;6.购买无人机,开展古树补漏补查及创森巩固提升外业视频资料的收集工作;7.继续提升中心苗圃市树市花基地建设水平,对现有苗木进行造型修剪;8.继续完成菌根苗专项研究,扩大试验范围,计划在不同地类上推广栽植已接种菌类的油松、樟子松5000株,归圃菌根苗8万株;9.在不同地类开展河北杨根茎种条无性繁殖试验,在黄土地、沙地上试验200亩。10.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