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殡葬事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殡葬改革方针政策,落实殡葬改革有关工作,促进移风易俗;指导县市区殡葬管理机构和殡仪服务场所(殡仪馆、公墓、骨灰堂(塔))工作;开展殡葬业务政策咨询;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 |
住所 | 秦都区玉泉西路社会福利大厦8层 | |
法定代表人 | 姚伟 | |
开办资金 | 9.9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4万元 | 1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殡葬管理处.公益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基本工作开展情况(一)争取重视,工作保障更加有力。一是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书面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了全市殡葬工作开展情况。二是建立了全市殡葬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了咸阳市殡葬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咸政办机字〔2023〕12号)三是印发了《咸阳市殡葬工作秩序大整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咸政办〔2023〕76号),明确了工作目标、整治重点、任务分工、实施步骤以及工作要求;四是组织召开了由市级14个相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和民政局长参加的全市殡葬工作秩序大整顿专项行动动员会,市委常委、副市长罗军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二)项目带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印发了《咸阳市民政局关于加快推进殡仪馆和城市公益性公墓补空白工作的通知》(咸民发〔2023〕11号),建立了殡仪馆和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督导台账,实现台账式管理,殡葬基本公共服务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一季一调度半年一督办,全面加强殡葬重点项目督办工作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二是对全市殡葬设施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督导,逐县对2012年以来中省下达的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和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以及殡仪设备设施采购项目进行了检查督导,下发了《关于全市殡葬设施建设(购置)项目落地落实情况的通报》(咸民发〔2023〕38号)。三是下发了《关于做好殡葬设施建设用地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咸阳市民政局咸阳市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的函》(咸民发〔2023〕80号),督促各县市区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的沟通协调,合理规划布局殡葬服务资源,将殡葬设施项目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彩票公益金等用于殡葬服务设施建设。(三)整顿问题,行业管理更加规范。一是下发了《咸阳市民政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殡葬行业秩序的通知》(咸民发〔2023〕18号),牵头成立联合监督检查组,对殡葬服务单位祭扫服务保障、安全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进行了监督抽查。二是扎实推进“活人墓”、散埋乱葬等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规范和全市殡葬工作秩序大整顿专项行动。三是组织开展2023年度公墓年检,对全市经营性公墓和城市公益性公墓运营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全面了解公墓建设经营现状,对年检结果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开展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调查研究。(四)宣传引导,弘扬殡葬文明新风。一是全力做好重大祭祀节日服务保障工作。联合市委文明办发布文明祭扫倡议书,发送文明祭祀公益短信,组织开展“鲜花换烧纸”“丝带寄哀思”活动,积极倡导绿色、文明、低碳祭扫方式,有力地保障了重大节日祭扫活动整体安全、有序、文明进行。二是组织开展“暖心殡葬˙优质服务”主题活动,建立殡葬服务引导员制度,加强殡葬政策理论和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殡葬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制定《咸阳市倡导文明礼葬指引》,组织开展“暖心殡葬·优质服务”主题活动,会同市委文明办梳理总结8个农村殡葬领域移风易俗经验做法予以推广,弘扬尊老敬老、厚养礼葬、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尚。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全年我市殡葬服务机构均安全平稳运行,未发生安全事故和疫情。及时妥善处置群众来信来访,向社会公开殡葬投诉电话,妥善处里群众举报问题,没有造成负面社会影响。(二)各县区民政局就城市公益性公墓和殡仪馆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向县政府主管领导专题汇报,并联系投资方对公墓投资和收入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核清底数。(三)基本实现了殡葬救助全覆盖。全年火化遗体11994具,火化率稳步提升。全省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围绕尊重生命、节地环保、移风易俗、群众受益的改革目标,从推进火化、惠民殡葬救助、坟墓整治、设施建设、节地生态安葬、机构建设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省级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让政府倡导变成群众自觉。三、存在问题和困难虽然我市殡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革新观念任重道远。殡葬旧习影响根深蒂固,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热情不高,部分群众甚至存在抵触情绪;惠民殡葬和倡导节地生态安葬政策宣传力度有待提高,群众对新的殡葬政策知晓率和参与率相对较低。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目前兴平市、彬州市、礼泉县、三原县、永寿县尚无城市公益性公墓,武功县城市公益性公墓2015年建成,但因土地性质难以变更,迟迟无法投入使用,与中省“十四五”末实现全覆盖的要求还有差距;省市下达的355个农村公益性公墓项目中,73个因土地问题无法实施。三是顽瘴痼疾尚未彻底解决。大操大办葬礼、违规建设超标准墓穴问题时有发生;泾阳县存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经营殡仪馆、城市公益性公墓的问题,与殡葬事业公益属性的政策要求不符;兴平市南市镇张家村违规出售墓穴、秦都区北郊陵园特许经营权资产违规转让等问题,引起中省领导高度关注,充分暴露出在行业监管、政策落实方面还不够到位。整改措施牢牢扭住殡葬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锲而不舍抓好问题整改。二是持续抓好历年已安排资金补助的农村公益性公墓未完成建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公益性公墓覆盖面;三是抓好镇村级公墓违规对外销售的问题,切实发挥公益性公墓公益属性作用;四是对2013年以来中省市拨付各县市区殡葬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逐一核查,对存在问题督导整改,为迎接国家审计做好准备;五是常态化抓好殡葬服务单位安全生产和规范化管理的督导检查,确保殡葬服务单位安全、规范运行。六是持续推进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规范工作。进一步加强整治规范工作督导力度,对全市排查出的各类突出问题实行台账管理,依法依规逐一整治销号,全面解决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健全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巩固专项整治成果,提升综合治理水平,坚决遏制墓地违建乱营行为。五、2024年工作计划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殡葬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突出问题有效解决、行业管理不断规范、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基础建设更加强化、自身建设持续加强”为目标,扎实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殡葬管理、文明礼葬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不断推动全市殡葬工作取得新成效。(一)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突出问题整改。牢牢扭住殡葬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锲而不舍抓好问题整改。一是持续抓好历年已安排资金补助的农村公益性公墓未完成建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公益性公墓覆盖面;二是抓好镇村级公墓违规对外销售的问题,切实发挥公益性公墓公益属性作用;三是对2013年以来中省市拨付各县市区殡葬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逐一核查,对存在问题督导整改,为迎接国家审计做好准备;四是常态化抓好殡葬服务单位安全生产和规范化管理的督导检查,确保殡葬服务单位安全、规范运行。(二)完善规章制度,扎实推进行业规范管理。不断健全完善殡葬领域行业管理制度,驰而不息促进管理规范化。一是修订完善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提请市政府办予以印发,加强公益性公墓的项目建设和日常管理;二是对照职能职责并协调有关部门,完善殡仪馆、公墓(骨灰堂)项目申报审批、事项变更、公墓年检、投诉处理等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严格按制度、按规范办理业务、开展工作。(三)加强宣传引导,扎实推进殡葬移风易俗。加大文明治丧、绿色祭扫、节地生态安葬等现代殡葬理念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树立简约、环保、文明殡葬的新风尚。一是多方式、多途径大力宣传即将出台的《咸阳市倡导文明礼葬指引》,指导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二是紧抓寒衣节等群众祭扫高峰期,广泛宣传惠民殡葬、节地生态安葬等殡葬政策以及文明、绿色、环保祭扫理念,积极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网上祭扫等活动;三是充分发挥村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指导镇、村完善村规民约,充实移风易俗相关内容,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树立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四)强化督导检查,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定期调度、实地检查、约谈通报等形式强力推进殡葬项目建设,补齐殡葬基础设施短板弱项。一是紧盯礼泉、彬州、长武、永寿殡仪馆和兴平、三原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建设,督导项目管理和建设进度,确保“十四五”末实现县级殡仪馆和城市公益性公墓全覆盖;二是积极协调资金,编制全市殡葬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为今后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殡仪服务站建设奠定基础;三是开展示范型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打造样板,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不断提高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标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