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城乡供水保障中心(咸阳市水质检测中心)

咸阳市城乡供水保障中心(咸阳市水质检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4 15:31
单位名称 咸阳市城乡供水保障中心(咸阳市水质检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群众安全用水提供保障。拟定全市城乡供水规划、应急预案及全市城乡供水项目年度建设计划;指导全市城乡供水项目的运行管理;承担市区二次供水管理;承担全市城乡供水水质监测、检测工作,协助城乡供水价格核定等。
住所 咸阳市秦皇南路大秦御港城10号楼6层
法定代表人 崔峰
开办资金 503.1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水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87.08万元 226.64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城乡供水保障中心(咸阳市水质检测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加快推进农村供水提级改造,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开工建设乾县西片、礼泉县骏马、礼泉新时、三原县小道口提升改造等12处规模化供水工程,截止年底,已完工规模化供水工程7处,在建项目5处(属跨年度建设项目),受益人口18.05万人,预计到年底,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和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将达到53%。同步推进55处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改造项目,通过改扩建、联网并网、配齐设施等措施提高饮水保障受益人口10.9万人。积极争取中省资金落实,加大地方专项债券争取力度,协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全年共完成农村供水建设资金3.04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3亿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0.18亿元。三是强化建后运行管理,稳步提升农村供水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四级回访监督机制,形成部、省、市三级重点信访问题全面现场回访机制。全年共处置群众来信来访问题73件,对其中部省市三级重点问题进行了现场回访,办结率100%。农村供水全年实收水费6704万元,水费收缴率达到96%以上。强化农村饮水工程管护运行经费和维修基金的落实,共完成维修养护资金1673万元,维修农村集中供水工程388处,服务人口91万人。(二)推进城市供水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加快县城供水项目建设和县城供水管网提升工作。兴平市西吴水厂项目总计完成投资1.8亿元,已于7月6日正式通水;完成县城供水管道老化更新改造50.01公里,完成投资3657万元。二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制定了《咸阳市城乡供水保障中心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实施方案》,建立了供水企业报装限时办结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优化办理流程、规范经营管理,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编制了《咸阳市主城区供水应急预案》。四是联合市水务集团完成咸阳市城区二次供水摸底调查工作,经排查我市城区共有二次供水单位412个,其中居民生活小区366个,除供水企业运维的31个小区外,其余大部分小区由物业和单位来管理。五是联合市水务集团举办咸阳市二次供水运行管理交流研讨会,邀请西安市二次供水管理中心、咸阳市住建局、咸阳市各县市水利局、省内其他地市的供水企业和咸阳市各县市的供水单位的领导和同志,共计85人,共同交流二次供水运行管理经验,研究讨论了下一步二次供水管理方向。(三)积极开展水质检测监测,确保供水水质安全。今年以来,按照《咸阳市水利局关于2023年水质监测检测工作安排的通知》的要求,依据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及规范标准,对各县市区城市及农村供水的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及咸阳市行政区域内二次供水的水质进行监测检测。截止目前,累计开展水质抽检35个批次,共计280份水样,检测内容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的常规42项,检测结果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截止12月底,各县市已经按照年初制定的检测计划完成年度水质检测工作任务,全市全年共检测集中供水1183处,其中规模以上工程62处,共检测水源水885份,出厂水1519份,管网末梢水1847份。四是补齐水质消毒净化设备。依据《“十四五”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按照“应配尽配”原则不断补齐净化消毒设备,确保供水水质达标。目前全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净化设施配备率95%、消毒设备配备率96%,各项指标均已超过到省级要求。二、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一是开工建设乾县西片、礼泉县骏马、礼泉新时、三原县小道口提升改造等12处规模化供水工程,截止年底,已完工规模化供水工程7处,在建项目5处(属跨年度建设项目),受益人口18.05万人,预计到年底,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和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将达到53%。同步推进55处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改造项目,通过改扩建、联网并网、配齐设施等措施提高饮水保障受益人口10.9万人。积极争取中省资金落实,加大地方专项债券争取力度,协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全年共完成农村供水建设资金3.04亿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3亿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0.18亿元。二是2023年,全市有4个水厂被评为省级标准化水厂。全年共处置群众来信来访问题73件,对其中部省市三级重点问题进行了现场回访,办结率100%。农村供水全年实收水费6704万元,水费收缴率达到96%以上。强化农村饮水工程管护运行经费和维修基金的落实,共完成维修养护资金1673万元,维修农村集中供水工程388处,服务人口91万人。三是兴平市西吴水厂项目总计完成投资1.8亿元,已于7月6日正式通水;完成县城供水管道老化更新改造50.01公里,完成投资3657万元。四是截止12月底,各县市已经按照年初制定的检测计划完成年度水质检测工作任务,全市全年共检测集中供水1183处,其中规模以上工程62处,共检测水源水885份,出厂水1519份,管网末梢水1847份。目前全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净化设施配备率95%、消毒设备配备率96%,各项指标均已超过到省级要求。三、存在的问题(一)我市北部县区冬季气温较低,受严寒天气影响,冬季入户龙头容易上冻,致使部分群众冬季供水保障率不高。(二)农村饮水建后运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是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二是管网和机械故障维护维修不及时;三是部分县市建后运行管理维修基金落实不到位;四是市县监督考核需进一步加强。四、整改措施。(一)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落实整改责任。(二)加大冬季供水防冻宣传,积极引导群众做好入户龙头保温措施,提高供水保证率,确保群众冬季用水正常。(三)进一步细化建后运行管理机制,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四)按照标准筹措建后运行管理维修基金。(五)强化督促考核,提升运行管理质量和效率。五、2024年工作打算一是加快推进城乡供水项目前期审查审批。协调省水利厅及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尽快完成兴平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礼泉县应急供水、彬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等10处规模化供水项目区前期审查审批工作。协调指导各县市做好城乡供水地方政府专项债入库,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二是加快城乡供水项目建设。积极协调省水利厅,做好2024年城乡供水计划安排对接,力争在2023年省级水利发展资金额度基础上有所突破。加快推进长武县二水厂及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武功县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淳化县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工程等8处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力争乾县西片集中供水水厂工程完工运行,开工建设永寿县引羊毛湾供水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同步推进15处小型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项目,通过改扩建、联网并网、配齐设施等措施解决小型工程标准偏低、水质水量不稳定、设施老化等短板弱项。多方筹措,解资金难题,积极争取中省资金落实,加大地方专项债券争取力度,力争全年完成城乡供水建设资金3亿元以上。三是加强农村供水建后运行管理工作。持续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等工作,进一步畅通农村供水问题反映渠道,及时现场跟进解决群众用水诉求。四是在《咸阳市城区供水应急预案》上报市政府的基础上,按照政府要求,尽快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并协调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发布。同时按照城区二次供水摸底调查的结果,积极推进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移交供水企业进行专业化维护工作,并结合市情做好水价改革。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