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川县水利工作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水利建设提供技术和服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指导;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规划和设计;水利工程抢险方案编制、工程建设前期管理和施工业务培训。 | |
住所 | 宜川县北大街6号 | |
法定代表人 | 相里钊 | |
开办资金 | 32.8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宜川县水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万元 | 10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川县水利工作队.公益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根据《宜川县人民政府关于王彦虎等同志任免职的通知》(宜政任〔2023〕8号)文件,法定代表人变更为相里钊。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我单位2023年度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水务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主线,从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加强饮水工程建设、加大水质检测力度、加强问题排查整改等方面开展工作,在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单位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单位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工程建设:2023年,我局争取涉农整合资金257万元,巩固提升了秋林镇大村、合兑、赤塬、高树和集义镇流湾头、碾头6处供水工程。目前,6处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提升改善了613户1628人的生活用水条件,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2.推动工程管理智能化建设:为了进一步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智能化,一是为秋林镇大村、丹州街道办范湾、集义镇碾头3处供水工程安装了4台监控摄像头,用于对水源及高位水池的实时监控,并且摄像头含有对话及语音警示功能,保障供水工程水源地及高位水池、消毒设备安全;二是安装了智能抽水设备及智能计量水表,大大节约了运行成本,提升供水效益,群众满意度明显升高,社会、经济效益显著。3.水质检测:为了确保我县农村饮水水质安全,一是我局配合市局完成了农村饮用水卫生抽检工作;二是完成了对全县400处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项目招标及取水工作,检测报告将于11月10日完成并下发镇村供水管理单位;三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饮水水质情况,今年完成了《宜川县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编制并进行了实施。4.饮水安全排查工作:按照省市县关于农村供水排查工作的安排部署,主要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敲门入户”全覆盖大排查春季行动、农村饮水问题排查整改(整合秋季敲门入户大排查)、农村供水“敲门入户”排查整改冬季行动和冬季农村供水保障大走访等农村饮水安全排查工作。根据通知要求,我局及时组织召开安排部署工作会议,根据任务目标和排查内容,针对我县季节特点,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在我局的精心组织、各相关单位和乡镇的全力配合下,排查整改各项工作圆满完成。累计排查发现并完成整改存在问题8处,目前农村供水工程运行良好,安全有保障。5.舆情处置:为了及时有效处理舆情,制定了回访机制,完善了应急反应机制,确保对于群众反映和发现的供水问题,能够建立舆情台账,并及时予以解决,提升了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保障能力。今年截至目前,我县未接收到12314、12345等监督举报服务平台反馈问题。6.长效机制:建立了应对急发突发涉水事件发生,今年我县修订完善了《宜川县农村供水灾害应急响应工作规程(试行)》和《宜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对突发的水灾、旱灾或临时性、季节性缺水提供对策,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农村饮水困难及其造成的损害,确保全县农村供水安全。7.宣传培训:为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我队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在宣传方面,制作了冬季防冻及工程运行管理方面的宣传动画片,生动地为全县农村用水户普及了饮水安全相关知识;二是对全县400名村级管水员和基层负责人,进行了7期政策宣传及饮水安全及运行管护知识培训,培训人次达600余人次,基层管水员及镇村供水负责人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8.项目申报情况:常态做好农村供水保障项目筛选、申报、审批、入库等前期工作。2023年,我局积极筛选供水保障项目,申报2024年涉农整合资金项目5个,申请资金653.19万元。二、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截至2023年底,我县农村供水人口8.75万人,截至目前,供水保证率95%,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33%;对400处农村供水工程水质进行了全覆盖检测,水质全部达标。1.改善了农村群众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消费水平。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农民吃水难的问题,而且对农村群众生存的环境、家庭生活质量和生活消费水平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改善了卫生习惯,提高了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随着农村饮水安全的解决,提高了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使农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显著改观。环境卫生用水的增加和农民生活习惯的改变,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增强了农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有利于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3.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提高了农村群众的健康水平。饮水问题的解决,使群众与水有关的疾病发病率大幅降低,特别是降低了由于水质问题引发的疾病,不仅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更提高了农村群众的健康水平。4.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全县各级党委和政府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盼,持续改善农村群众的饮水条件,深受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密切了党和群众、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夯实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三、存在的问题国家脱贫攻坚期间,农村饮水工程项目资金下达侧重于贫困村,非贫困村老旧管道及设施维修养护得不到有力支持,我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虽然解决了部分村组供水工程设施老化问题,但由于宜川县刚刚脱贫,县级财政十分困难,中省市下达的水利发展资金和维修养护资金逐年减少,宜川县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整改措施结合实际,精心谋划、筛选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加强饮水安全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按照延安市农村人口人均10元的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要求,争取纳入2024年县财政资金预算。2、按照国家省市脱贫攻坚后评估要求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完成后评估要求支撑安全饮水水质要求的水质检测任务;完成丰水期、枯水期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任务;完成突发、紧急供水事件、事项的水质抢险应急检测任务。3、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开辟第二水源工程建设,加快老旧供水设施改造,提高全县供水抗风险水平,切实保障供水安全。4、逐步安装智能化抽水设备,进一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供水工程运行效益。5、健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继续宣传“三个责任”,确保贯彻执行到位,确保有名有实有效。推进农村供水工程统一运行管理,以乡镇为单元,整体提升工程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水平。对全县水管员进行1至2次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水平。6、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用好“12314”等监督举报服务平台,持续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监测排查,发挥乡镇、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管水员作用,实行农村饮水状况全覆盖排查,不漏一村一户,发现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动态清零。设立服务热线和监督电话,组建专家技术团队和应急抢险队,公示“三个责任人”,发放村组、用户用水明白卡,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保障能力。7、推进乡村振兴水利工作。为推动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积极争取省级水利发展资金、中省市县维修养护资金,为农村供水工程设施进一步巩固提升、工程良性运行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