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君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农民终身教育,大、中专学历教育,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农民培育、专业技术人员、农机驾驶员、农业科技培训,农业政策宣传等工作。 | |
住所 | 宜君县宜阳北街28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杨艳 | |
开办资金 | 11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宜君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9万元 | 30.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君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所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为全面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中心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科技大培训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和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围绕全县农业主导产业,聚焦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重点以山地苹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设施农业、农村电商、农机驾驶等内容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二是开展线上培训,通过钉钉群、兴农学堂、微信群、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培训5期,培训3000余人次;三是结合高素质农民后续跟踪指导服务,定期深入村组入户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帮助群众解决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四是通过集会、田间地头培训、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等形式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宣传各项惠农富农强农政策,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2023年,共开展各类培训285期31416人次,开展技术指导270人次。2、开展政策宣传工作。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我单位抓早动快,及时编写印发了《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学习材料汇编》2000册,组织单位技术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村组通过集会、田间培训、集中解读等形式开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宣讲活动,通过宣传党和国家的惠农强农富农政策,激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与干劲。3、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一是按照以农民为中心、服务产业、注重质量、适度竞争、创新发展的原则,聚焦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主要通过集中理论授课、现场实操、观摩实训、模拟演练、案例分享、现场路演、小组PK赛、线上平台自学等方式分期分班进行培训,实现了高素质农民“组组有”全覆盖。一是新培育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302人,在线评价100%,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达到100%,开展跟踪指导服务270人次;二是对30名高级职业农民进行了复审,认定高素质农民省级领军人才2人,组织8人参加全省头雁人才培训;三是培育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训18期258人;四是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74人;五是探索创新的高素质农民“556”培育模式入选全省优秀案例,培育全国乡土专家13人;推荐11人参加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六是举办了高素质农民首届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及高素质农民首届技能大比武活动,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目的,增强了高素质农民发展产业的信心。4.开展学历教育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工作水平。为适应我县各类人员对知识的需求,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我中心继续与省市开放大学联合举办学历教育专科班学历教育,招收“一村一名”大学生。为了做好招生工作,我中心利用集会、微信、政府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招生宣传,为招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023年大专招生23人;二是完成了大专学历教育的课程注册、网上选课、形成性考试成绩的录入、毕业生的审核登记上传、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教材订购等工作;三是组织156名学员参加了全国开放大学春、秋季期末统一考试工作;四是开展了全省开放大学系统办学评估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培训学习,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及农业生产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更好的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新型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能。2、农民的收入得到增加。通过系统培训,农民学到了科学种植技术,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增加了收入来源。3、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通过理论及外出参观学习,进一步开拓了农民群众的眼界和思路,掌握了新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理念,农民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农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涌现出了一大批乡村振兴“头雁”人才,激发了高素质农民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积极性和辐射带动作用。三、存在的问题1、培训形式过于单一。在培训中,以理论教学较多,实践操作较少。2、培训对象参差不齐。目前,农村人口存在“空心化”现象严重,参加培训的农民普遍性年龄偏大,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较多,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受观念等因素影响,知识储备不足,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较慢,习惯于用传统的技术种养殖,大多数农民都信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到周围人使用了新技术或新模式,并提高了经济收入,他们才会突破自己的传统模式,培训效果不佳。3、培训模式难以满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培训情况来看,种植生产技能型人才较多,管理型人才较少,尤其是高技能、高层次人才紧缺,因此在培训内容安排上主要围绕生产技能开展培训,在生产管理、品牌建设、新技术推广等内容安排甚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四、改进措施1、优化课程设置。结合农业生产,针对农民的需求,优化培训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享,使培训内容更贴近实际应用。2、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现场培训,互动讨论,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度,调动农民群众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以满足农民对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多样化需求。3、加强宣传,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影响力。在培训过程中,要选树一批优秀农民典型,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媒体平台,宣传推广涌现的典型模式和优秀农民,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影响力,辐射带动更多农民更新理念、大胆创新,激发农民发展产业的信心,推动全社会更加关心关注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五、2024年度工作计划1、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升培训效果。组织专业教师对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等内容加强技术培训,满足群众对科学技术的需求。2、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各村组及田间地头,开展惠农政策宣传、农业技术培训、田间技术指导等工作,2024年,培训农民20000人次。3、开展头雁人才培训。在全县各乡镇培训致富带头人258人,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70人。4、按照陕西省高素质农民培育要求,围绕全县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乡村人才需求,创新思路举措,通过集中理论授课、现场实操等方式分期分班进行培训,培育认定高素质农民300人。5、按照陕西省开放大学学历教育要求,做好大专学历教育的招生、课程注册、网上作业批改、论文答辩、毕业生审核等各项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