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所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突出重点,画出医改惠民“同心圆”。一是巩固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动优化医院收入结构,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二是通过下派业务骨干、吸收人员进修和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等,多渠道传、帮、带,提升医共体分院医疗服务能力。三是健全“两病”医防融合组织机构,成立“1+2+3”医师帮扶团队,定期入户随访,落实三级分类贴标建档管理,切实推进“两病”医防融合试点工作。(二)强基固本,筑牢业务发展“压舱石”。1、强化管理,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一是制定下发了《宜君县人民医院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不定期进行医疗核心制度及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督查,坚决杜绝医疗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加强医疗技术规范管理,对相关技术进行了省级备案;调整了医院手术医生授权,麻醉、精神药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授权,保障依法执业。三是不断规范医疗文书书写,提高病历上传质量,继续做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四是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编码专业水平及质控能力,修正病案缺陷,持续推进实施DRG付费方式改革运行工作。五是继续实施17个专业49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每月统计分析并反馈临床科室。2、重点推进,加快专科建设步伐。一是更新“三中心”实施方案、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流程,顺利通过市级验收。二是投资46万元,建成面积104.74平方米的磁共振室,8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三是独立设置内一科和内二科,实行专业分组,细化专业方向,有重点的开展工作,为患者提供更为精细化的医疗救治资源。3、更新理念,丰富优护服务内涵。一是修订了五项护理核心制度,制定下发了《宜君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积极督导落实执行,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贴近社会。二是发挥护理部及科室护理质控小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业务的执行情况,保障护理质量安全。三是各病区坚持每日在医生查房前完成晨间护理,护理部及护士长重点对晨晚间护理质量、新入院患者处置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不断规范病房管理。四是5月组织举行了宜君县人民医院及医共体分院护理岗位技能竞赛活动,7月选派急诊科护士参加陕西省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大赛,取得优异成绩。(三)部门联动,细耕医疗保障“责任田”1、检测预警,切实维护医疗安全。一是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每月进行指导、考核和汇总分析,防止院感暴发事件发生。二是制定并下发院感风险评估表,每季度进行全面评估,对存在问题及隐患及时进行分析整改,杜绝隐患发生。三是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增强预防医院感染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四是利用院感系统,实时监测各项院感预警,使感控关口前移,尽早干预,避免感染聚集事件发生。五是更换了医废暂存处相关标识,明确人员职责,加强医疗废物、污水管理及日常督导,使医废分类、包装、储存更加规范。2、相辅相成,奏响医技辅助旋律。一是积极参加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全国结核病分子诊断技术能力验证活动、国家临床检验中心输血相关项目等质评活动,保障实验室检测项目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二是积极完成2023年度放射场所安全检测和设备性能检测,与医共体分院开展远程影像会诊,实现县乡一体化影像诊断,加入省心血管专科影像联盟,成为成员单位。三是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定抗菌药物目录、重点监控药品目录,按时完成药品的养护预警工作;对麻醉、精神药品处方权、调剂权进行了变更;积极开展专项处方点评,形成药事简讯进行通报,不断规范医师用药行为。3、严格审核,织密医保结算网络。一是利用科室晨会、医保工作群等多种形式对全院干部职工及时进行医保政策培训,督促各项政策落地实施。二是加强对科室收费及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监督,定期巡视病房及门诊科室,每月进行考评,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督促整改。三是继续完善15项医保贯标对码、三个场景应用,做好结算清单的填写、质控、上传和月结对账申请工作,持续推进DRG支付方式改革。4、健康管理,筑牢公共卫生屏障。一是通过日常宣传教育与主题日宣传教育相结合,定期开展职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知识宣传培训,提高职工健康素养水平。二是积极开展无烟宣传活动,补充完善医院戒烟标识标牌,坚持控烟工作日常监督,巩固无烟医院建设成果。三是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今年,接诊门急诊患者56881人次,同比上升50.6%,门诊次均费用161.9元;出院患者3791人次,同比上升20.1%,住院次均费3594.4元;开展手术297台次,出院患者手术占比8.0%,患者平均住院日8.0天;病床使用率44.1%。收入总计5570.35万元,其中医疗收入2283.57万元,同比上升17%;财政拨款收入3107.49万元,药占比39.01%;全年DRG结算盈利88.1万元。2023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选派专家指导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4项,小儿推拿中医适宜技术1项。检验科新开展高血压六项,C肽、胰岛素、血清维生素D、呼吸道病毒5项检验项目,放射科新开展儿童骨龄放射诊断及磁共振平扫项目,超声科新开展阴超和四肢血管超声检查项目,共完成检查196人,收入4.5万元。新购置电子胃肠镜机开展胃镜207例、肠镜39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机开展检查10378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机开展检查1601例,磁共振检查60余人。今年共参加省、市线上线下培训68次,培训人员500余人;派出进修15人,取得专科护士证书2人,在口腔、病理、微生物检验、妇产科、临床药学、产前诊断与产前筛查等专业取得一定成绩。参加了铜川市护理综合技能竞赛,获得了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参加了《铜川市首届医院感染控制标准执行竞技赛》,在全市16个参赛作品中荣获三等奖。存在的问题2023年,医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医院学科建设不齐全,部分科室底子薄且发展缓慢,现有的重点学科服务能力不强。二是新技术、新业务特色不鲜明,缺乏竞争力,少数职工缺乏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学习氛围不浓,自觉性不强。三是编制少,人才流动性大,人才总量不足,队伍不稳定,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学科梯队建设滞后。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没有储备优秀的后备人才,欠缺能引领学科发展的优秀人才。四是部分医护人员服务观念不强,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心,没有从思想上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医德医风仍需进一步改进。五是基础护理不到位,新进人员工作经验少,业务能力差,不能快速适应岗位工作,护士外出学习机会少,护理知识陈旧。四、改进措施今后,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全力补短,一是增强对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宗旨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廉洁从业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着力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二是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医疗办事行为,抵抗消极、去除散漫,强调纪律、增强铸造职业素养;三是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新风正气,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在全体医务人员中开展文明礼仪培训,扎实开展“微笑”服务,“四心”教育,把其作为医务人员思想业务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树立白衣天使的形象。四是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开展护理专题培训,定期进行知识测试及技能测试,认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严格督导检查力度,提升患者满意度。五是建强三中心、儿科、医技、病理等学科建设,通过本科生定向招聘和事业单位招聘等形式积极引进人才,满足医院发展需求。五、2024年度工作计划2024年,我们将按照上级部门工作部署,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新要求,贯彻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监督管理,包括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围手术期管理,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作为科室管理极其重要的内容来抓。一是加强对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包括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培训及讲座、进修学习、开展急救基础技能培训及重点病种模拟演练、组织三基理论考试等;二是以开展优质化服务为重点,继续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落实优质护理,培养优质护理观念,勇于创新,优化服务流程、创新工作模式、丰富工作内涵、加强安全管理,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三是继续做好重点科室与部门的管理,加强基础管理,做好培训,树立底线思维,强化责任意识,全面提升院感防控水平,为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四是深化拓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全面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