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靖边县> 靖边县救助站

靖边县救助站

发布时间: 2024-03-14 10:13
单位名称 靖边县救助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收容服务,弘扬救助精神。收容救助痴呆、育婴、沿街乞讨的流浪人员。
住所 靖边县河东迎宾大道森林公园斜对面
法定代表人 贾涛
开办资金 37.0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靖边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09万元 37.09万元
网上名称 靖边县救助站.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全面落实好中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严把服务关,采取有效的救助方式实施救助服务主要通过以下四种规范和有效的渠道实施:一是县城执法单位如公安、城管、市容市貌执法过程中发现的对象送到我们站实施救助服务;二是流浪乞讨人员自己主动找到我们单位要求救助的救助服务;三是我们按照民政部、公安部、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部联合发文规定的程序,积极配合以上部门上街巡查发现救助对象实施的救助服务;四是街面环卫工和热心市民发现后电话告知我们主动实施的救助服务。2、严格遵循“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想方设法搞好救助工作,做到应救尽救一是加强落实值班制度。救助站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电话工作制度,严格管理工作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强化监督监管,保证救助渠道的完全畅通,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得到应救尽救;二是进一步落实特殊救助返乡对象回访制度,对返乡对象一年至少回访一次以上,追踪脱困帮扶落实效果,真正减少外出流浪人次,力争从源头上解决流出流浪;三是扩大救助范围,保证做到人性化的救助。现在救助工作服务的范围已经大面扩展到智障、老年、病弱走失、务工不着、寻亲不遇、财物被盗、家庭暴力受害者以及特殊人员的特事解决等;四是必须保证救助到位。对符合标准的对象我们总在第一时间提供紧急救助,其中包括温饱食品、医疗药品、防寒保暖衣物、返乡车辆、住宿等等的帮助;五是提早做好救助物资储备,做到临危不乱。根据季节变换,及时购进夏季防晒防暑、冬季御寒衣物以及方便易储的食品物品,从而增强了救助管理工作的成效;六是严格管理和合理分配救助资金。严格按照救助资金管理规定的流程审批和使用救助资金,并保证合理使用和分配,确保资金能够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起来,发挥最大效率。3、始终注重强化理论学习,不断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水平经常召集干部职工对救助业务知识和相关的技能进行培训测试,使大家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即能得心应手的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同时又能使全体工作人员更加关注救助对象的需求和感受,积极为救助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真正提升了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4、集中精力抓好安全管理,确保工作安全稳定开展安全管理永远是单位主抓的头等大事,我站时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始终把安全管理装在心里,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制定相对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坚持24小时联系电话开机规定,随叫随到。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责任分解落实到人,组织定期进行安全自查排查,排除安全隐患。注重火灾消防安全,专门设有消防管控人员,并定期对所有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防止救助对象出现中暑、受冻,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一件有关安全的负面恶性事件,确保工作运行行稳致远。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止目前为止,我站共接待和劝导救助人员123人次,对符合救助条件的62人(次)给予救助,其中未成年人有3名。自主返乡救助56人(次),护送返乡救助6人(次),落户安置移交养老服务中心2人,发布寻亲信息2人,出动救助车辆415多台(次)。按规定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求助对象救助率达100%,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救助车辆购买年限已久、频繁检修问题。在对有暴力倾向、精神病等受助人员救助时需要工作人员护送返乡,而我站仅有的一辆五座小型轿车,购买年限已久、检修频繁,维修保养费用巨大,使得站内车辆使用经费紧张,近期正在报批购车指标,完善相关审批程序,积极协调解决。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加强政治业务理论学习,特别是主题教育学习,抓好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为完成好2024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打好坚实的基础;继续搞好党建工作,促进各项工作圆满顺利完成。总之,救助站坚决按照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民政大宗旨,恪守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总原则,落实好帮助最困难的人,最终为民政工作的全面大力发展,增砖添瓦,为提升靖边城市形象,创建平安、和谐的靖边好环境,干好本职工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今年我站将继续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救助工作积极的向人性化的救助管理服务理念转变。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