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新城区中医医院(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医疗与护理:(内科/外科/痔漏科/中医科/急诊科/口腔科/眼科/喉科/皮肤科/防保妇保科/中、西妇科/检验科/放射科/注射室/护理部);疾病预防与保健,健康教育,医学教研。 |
住所 |
西安市新城区案板街9号 |
法定代表人 |
夏昱 |
开办资金 |
627.27万元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新城区卫生健康局 |
资产损益情况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627.27万元 |
456.42万元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新城区中医医院.公益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规定申请年度报告,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 做细基础,以“专业化”品质完成目标任务推进了针灸推拿中心、“治未病”中心和“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的“两中一室”建设,积极发挥在全区中医药领域的引领作用。在践行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中,进行适宜技术及中医药知识培训47场;前往社区、新知小学、易俗社街区、街道办事处等地宣讲中医药文化知识累计125次。通过实施“五免”惠民政策,分别为9871名患者免除了挂号、诊察及肌肉注射费用。2、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2023年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医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活动期间每天对各科室医疗质量安全进行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在医院群及医生工作群进行通报,及时予以纠正,有力地提高全院医疗质量安全。认真组织院内培训。重点对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固定和转运等急救知识、急救操作培训、考核,并在院内一楼大厅、计免科、针灸科模拟急救场景进行演练。3、做实服务,以“常态化”普惠辖区百姓医院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融合发展,破解了上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用药、治疗代差,实现了下转渠道畅通、治疗方式延续、用药处方连贯的态势。截止2023年底,中心共接收下转患者1152人。同时,医院不断满足居民就医用药需求,积累了数代名老中医留存下的宝贵验方、效方50多个,并提供如煎药、颗粒等诸多中医药延展服务。中医适宜技术从原有的16种,提高到现在的35种,121种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全覆盖。推出集针灸、推拿、理疗为一体的中医外治特色专科,在针灸、推拿正脊、督脉灸、穴位注射、蜡疗、中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日接诊患者达30余人。医院中药处方占比70%左右,其中肝病科、喉病科、肛肠科、皮肤科、中医妇科等科室,采用传统中药保守治疗,内服、外用结合治疗的方法,为辖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4、做优项目,以“均等化”推进公共卫生服务2023年,健康档案建档率已达91.06%;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2次,发放宣传资料6400余份;对125名孕产妇和703名儿童实施了系统化健康管理,各项婴幼儿健康查体达1160人/次;基础免疫接种1019人次,非基础免疫接种1106人次,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4517名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62.54%,血压血糖控制率达45.10%、44.31%;完成139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查体率达77.23%;上报各类传染病28例;对辖区公共场所等机构进行卫生监督协管巡查381家,巡查覆盖率达400%,实现了信息共享、互相传递、服务同步、动态连续的态势。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由55.33%上升到68.71%;居民健康满意度由85.2%升至92.3%。5、开展义诊咨询、对口帮扶活动我院与西一路街道、社区进行沟通,相互配合,组织医护人员多次深入尚朴、广场、新民、西三路等八个社区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宣传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知识,让社区居民切身体验中医药带来的简便廉验。另外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扶贫义诊两次,分别为蓝田县下岱峪村、安康市岚皋县,赠送药物及各种防疫物资价值近万余元。派B超主治医师麻红娟到蓝田县普化镇马楼卫生院进行驻点帮扶,为期半年。6、实施多层次师承教育项目将“三经传承”全面融入名医工作室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提升临床中医经典、经方、经验学用能力,完成6名青年医生的学术流派传承人培养工作。7、加强院感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为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工作要求,根据科室工作实际,拟定新的院感考核评分标准,一科一表,切实把院感工作做到实处。加强全员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8、增强意识,以“创新化”思路满足服务需求一是把医疗质量管理与优质服务基层行相结合。更新完善了11项医疗操作规范、增加了《新技术准入办法》等5类规章制度。全年对74名医务人员分别通过院级的5项22个指标、科级的7项25个指标进行医疗质量绩效考核。共召开了15次医疗质量问题分析会、22次病案讨论及病历书写展评会。部署11次包括职业暴露、医废泄露、院前急救等内容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全年急抢救了5例突发心梗、高热惊厥等症状的危重患者,在抢救至生命体征平稳后,成功转诊上级医院继续治疗。二是把家庭医生签约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将签约服务团队由5支增加到8支,成员由25人增加到54人,采取“医网联动、健康网格”工作模式,将医疗健康服务延伸到居民区网格中,通过日常网格工作机制,及时掌握网格内常住人群的医疗状况和健康需求,建立群众关于医疗需求的“网格响应、家医报到、识别干预、及时转诊、医后跟踪”的服务流程。9、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一是院长与各科室负责人分别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二是加强对职工平时的安全教育与管理,组织全院职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进行线上《云课堂》安全公开直播课学习,通过宣传栏、横幅、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普及居家期间安全注意事项,消防知识。三是加大安全检查力度,不留死角,防范于未然。四是明确责任、建立规章制度,狠抓落实。10、做好中医文化宣传利用医院微信公众号做好中医科室特色宣传,发布各种健康知识宣教,进一步扩大医院科室的影响力。2023年1-9月信息报送工作排名全区卫健系统第三名,被省都市快报、西安新闻、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新城区委宣传部等媒体平台采访播报为民服务新举措7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3年医院全年总收入为1720.92万元,上年同期总收入为1463.32万元,同比上升17.6%。财政拨款收入和医疗收入均有所上升。本年度财政拨款收入1067.32万元,占总收入的62.02%,上年同期为897.22万元,同比上升18.96%。本年度医疗收入638.95万元,占总收入的37.13%,上年同期为547.98万元,同比上升16.6%。医疗收入中:治疗收入89.53万元,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为14.01%;药品收入为513.77万元,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为80.41%,其中,西药收入43.66万元,疫苗收入216.08万元,中成药收入24.56万元,中草药收入229.47万元。年门诊量18745人次。三、存在问题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少数干部紧迫感、责任感不强,因而存在开拓性、主动性不强,工作力度不大的现象。2、在远程医疗服务、出诊服务和康复医疗服务、科研管理等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但床位设置、住院服务、住院诊疗管理等工作,还需进一步建设和推动。四、改进措施1、突出中医特色:①与市中医医院合作推出“中医适宜技术签约增值服务模式”,为签约居民提供市中医院专家绿色通道、问诊检查等服务项目,实现优势医疗资源的供给新路径。②不断积累临床病例、整理医案、总结临床经验,形成流派传承向基层带动和辐射的优势,真正做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③鼓励扶持年轻医师走出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加大引进新的中医医疗技术。2、我们将植入“云公卫”理念,实施“大数据”云技术。与省平台、基本医疗、家庭病床互通,实现PC端、移动端进行随访数据统计、汇总、管理、上传功能。3、公共卫生方面:①加大宣传力度,有效利用网络、微信平台、LED屏等新媒体手段加强与社区人员的互动;②加强医师团队工作力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③加强老年人以及慢病患者的随访率;④协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真正做到辖区居民全覆盖率。五、下一步打算1、我们将继续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争取控制管理费用增幅。2、突出中医特色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及后备人才梯队建设。3、成为中华中医药协会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将国医大师王庆国老先生的18种223个协定处方,运用于临床诊疗及青年医生的传承培养。4、待区疾控迁址后,医院可增加面积2300㎡,同时拓展现用房面积1000㎡,增设病房60-80张,打造功能齐全、资源集聚、开放共享的现代化中医药传承创新诊疗平台。5、大力实施智慧共享中药房,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专业处方审核、中药饮片调剂、临方炮制、中药饮片煎煮、临方制剂加工、物流配送、用药咨询及售后服务等一站式综合药事服务,做到“一药一码”、服务全流程可追溯、关键环节可视。6、不断提升签约服务内涵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增值服务签约人数较上年度增长11%以上。7、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对院内、院外公共场所不文明、不卫生行为进行督导,打造良好的诊疗、办公环境。8、做好医院安全生产工作。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登记号:43729452361010211A2101有效期:2028年3月31日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