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省国企提供信息服务。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监测研究分析;信息平台建设和电子政务,统计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数据信息,研究分析监管企业经济发展运行。 | |
住所 | 陕西省西安市光泰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黄凯莉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贴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42万元 | 0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国有资产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中心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陕西省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中心,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与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情况工作成绩持续推动企业侧数据源系统建设多措并举推动企业侧数据源系统建设。一是下发了《陕西省国资委关于开展统一数据来源工作的通知》,培养企业和处室“报数据上系统,要数据找系统”的工作习惯,提高数据报送时效性和质量,做好数据沉淀。二是组织召开了国资在线监管系统企业工作推进会,总结经验,指出问题,提出要求。三是与各处室充分沟通并及时修订数据完整性标准。印发《陕西省国资委国资在线监管系统数据规范》,中心负责建立并定期更新系统逻辑校验规则,处室负责业务审核校验,倒逼企业加强数据源系统建设提高数据质量。四是维护数据指标目录,确保数据需求与业务需求相匹配。五是定期印发《国资在线监管系统企业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对省属企业数据源新建、改造和接入情况、数据报送和数据质量情况进行排名,督促企业加快系统对接,提升采集数据占比,提高数据质量。现累计接入31户企业共180个系统,实现数据通、业务通。新收集数据232.25万条,累计数据达880.99万条,数据及时率进一步提升至95.32%,数据质量同比提升36.34%。(二)不断加强信息化与监管业务深入融合以国资在线监管系统为平台,不断推进信息化与监管业务深入融合。一是新开发和优化功能共计36项,新增宣传学习模块,全面升级投资管理模块,重新设计监督追责模块。二是完成财务、投资分析看板,实现财务、投资分析图表及数据模块自动生成,实现基础财务指标、投资数据可视化分析。三是完成7个处室共12份智能报告,包括企业投资情况、重大涉诉案件情况、科技创新情况、经济运行情况、监督追责情况、生产运营情况和人力资源与人才队伍情况。四是开发产权关系树功能,优化国资监管大屏展示内容,全面展示监管企业整体情况,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五是召开国资在线监管系统处室业务应用推进会并对系统应用进行培训,多次对委内各处室进行需求调研,引导处室转变监管方式,提高国资监管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快推动处室业务与国资在线监管系统全面融合。六是促进各系统间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明确数据访问权限,实现与产权系统、数智化报表平台系统集成对接和数据共享。(三)持续做好机关信息化运维优化持续做好机关信息化运行维护优化工作。一是推进日常运维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订《陕西省国资委机关信息化基础设施运维管理手册》。全年共发布信息化运维月报12次,一级线路保持高可用状态,累计通知企业专线维护40次确保国资监管网稳定运行。全年全力做好运维保障工作,累计处理日常问题868个。二是定期开展系统调优工作。评估虚拟化业务需求,优化超融合平台资源分配,合理增配或释放计算存储资源,平台资源使用率控制在60%以内。优化委机关部分楼层wifi设备布局,消除wifi覆盖盲区。三是制定信息机房动力环境设备年度维保计划,针对性安排设备原厂维保任务。高标准完成疫情期间信息化保障工作,保障委机关应用系统、通信网络、居家远程办公、会议系统等各项信息化工作平稳高效运行。四是做好会议信息保障服务和各楼层信息发布工作。累计完成353场会议技术保障,其中视频会议76场,各楼层信息发布23次。(四)加强国资系统信息化安全意识及能力一是推进网络安全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增强对业务系统访问控制管理。梳理OA、产权、国资监管平台等系统业务端口,细化访问控制策略,降低恶意攻击和入侵的安全风险。二是扎实做好重要敏感时期网络安全工作。印发《关于开展省属企业网络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完成对所有省属企业的网络安全检查工作,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制度,补齐工作短板,加强网络安全态势全天候监测,建立重保期间网络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二十大期间未发生等级网络安全事件,成功保障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三是加强委机关网络安全监测。通过对网络攻击、威胁以及漏洞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及时进行响应和处置,全年共发布网络安全运行报告12期,累计处置各类网络安全隐患343起,防御网络安全攻击11万余次,保持了网络安全的良好态势。四是指导处理省属企业网络安全事件30余起,加强对信息化安全领域的日常管理和防范。五是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开展省属企业网络安全培训,提升国资系统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五)落实其他信息化有关工作要求一是制定印发《陕西省国资委2022年软件正版化工作方案》,自查整改委机关正版软件使用情况,全面检查省属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情况,配合省版权局共同对8户重点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相关省属企业按要求查漏补缺,及时整改,做好相关工作,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培训。二是国资监管大数据中心保障各类参观35次,包括政府、相关厅局及企业,接待人数350人次。通过国资监管大数据中心对省属企业财务、运营、投资、考核、改革、创新、党建等情况有了直观、全面的了解。三是积极推动省属企业加强IPv6规模部署、北斗应用融合等工作。持续扩大IPv6在能源、制造、交通、医疗、环保等重点行业的应用深度与广度。深化“IPv6+”技术创新,向行业主管部门推荐优秀企业北斗应用案例7例。四是深入落实关于社会信用体系系列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决策部属,组织省属企业开展“诚信经商国企先行”主题活动,弘扬商务诚信文化,推动商务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工作亮点(一)监管系统数据沉淀进一步加强实现数据通、业务通的基础上,全面实施统一数据来源工作。取消原本通过纸质、OA、邮箱、微信等获取数据的方式,改由监管系统在线上报,将处室业务同监管系统深度结合,提高报送效率,降低企业报送负担,目前已通过线上方式新增规划发展、运营、改革、治理数据6271项,累积新收集数据232.25万条,进一步发挥国资在线监管系统采集数据、办理业务、开展工作的时效性优势、功能性优势、安全性优势。(二)监管系统功能与实际业务有效融合以国资在线监管系统为平台,不断推进信息化与监管业务深入融合。今年新开发和优化功能共计36项,政策法规、财务监管、规划投资、宣传、监督追责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国资监管效率进一步提高。系统整体进行了报表优化、便捷功能的开发与配置。推动业务与国资在线监管系统全面融合,做好国资监管工作的数据支撑和信息化辅助,提高国资监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三)全面落实国资系统网络安全各项要求夯实网络安全责任,落实网络安全各项工作。抓好委机关日常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加强技术监测,做好平时和重要敏感时期的网络安全工作,累计处置各类网络安全隐患343起,防御网络安全攻击11万余次,成功保障二十大期间网络安全。我委全年未发生网络安全事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