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塔区> 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学校)

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 2024-03-14 09:27
单位名称 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学历教育。
住所 延安市新区北区照金街新区第一中学
法定代表人 高忠学
开办资金 120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新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91万元 1870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公益 从业人数  13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校在宝塔区教体局及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党团建设再添新成果“铸魂”党建品牌不断完善,党建工作内涵不断丰富。在“铸魂”品牌引领下,我校成功创建市、区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市级“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示范基地”、“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示范学校、部级“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学校获得“宝塔区先进集体”称号、校团委获得“宝塔区青年突击队”称号、校工会获得“宝塔区工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顺利召开一届第四次教代会。主题教育成果于2023年11月接受省委第六巡视组检查,获得高度认可。(二)集团化办学开启新征程集团化办学以来,逐步探索了“软硬件更新+教育教学交流”的全方位深度融合模式。一是完成川口校区教学楼外墙、教室、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学校锅炉房的整体修缮和更新;更新教室桌椅、希沃白板现代教学设备;更新购买学生床铺;完成卫生间、学校管道的维修等,让川口校区焕然一新,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二是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建立教师长效联络互助机制;开展课堂把脉会诊、科目交流、公开课、名师示范课等活动,活动辐射180余人次。(三)教师发展迈上新高度一是修订完善学校教师“十四·五”发展规划和骨干体系建设制度,制定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计划,实行教师培训登记和反馈制度。二是精心组织第九届“教学大赛”初赛,19位优秀老师脱颖而出,保障教师梯队建设。三是完成陕西省装备中心课题研究实验校实践工作;与延安大学合作的省级课题顺利结题;申报两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四是班主任成长的步伐扎实:开展3次班主任论坛;开展班主任青蓝工程;邀请白诚智博士做题为《中学生严重心理危机应对与综合心理素质提升策略》专题报告;安排初一年级班主任参加“全国中小学德育创新与班主任智慧带班策略”培训。五是教师发展成果显著:立项省级专项课题1项、规划课题4项;市级专项课题5项、微型课题4项;区级课题两项。(四)学生发展凸显新成效全国“冰心小作家”作文大赛中,58位学生获奖;延安市第七届机器人大赛中,一等奖4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3人,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王光耀成为“优秀指导教师”;2023年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西北赛区,9人获得二等奖;总决赛中,1人获得全国二等奖、2人获得优秀奖;弓箭社团外出比赛成绩突出,获得省级奖项。两位同学获得延安市“红领巾奖章”二星章,1位同学获得三星章。我校被全国少工委评为“2023年度全国红领巾中队”;被授予第八届中传花少语言能力“最美语言中国故事”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五)教学管理常抓常新深刻领悟陕西省“课堂革命”内涵,构建了“第一课堂”教育教学、“第二课堂”课后服务、“第三课堂”综合实践的“三个课堂”模式。“第一课堂”注重强化管理职责,实行校级领导抓年级制,打造“3+3课堂”,开展教学常规检查5次,新进教师汇报课12节、同伴互助课20余节、名师示范课30节。“第二课堂”以社团和“一中大讲堂”为阵地,打造77个精品社团,开展“一中大讲堂”6次。“第三课堂”以“457”红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组织学生前往南沟开展春种、秋收劳动实践、前往“四八”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开展暑假社会实践等。(六)五育并举构建新模式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新生进行国防教育暨综合素质拓展训练顺利完成,汇编《2023级新生军训感言》。在“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我校学子走进延安科技馆地面课堂,科技之光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发芽。以“滋润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为主题的第九届读书推进会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特别活动于12月26日在延安大剧院举行。“迎中秋”“重阳节”“庆国庆”“”九一八”“国家公祭日”等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常态化召开,初一啦啦操比赛、初二红歌赛、首届阳光体育节系列活动成功举行。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促进一中学子全面发展。(七)总务后勤打造新局面1.改善校园基础设施,营造舒适环境对校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维护,对教学楼内个别教室、楼道、餐厅地面、宿舍及宿舍楼道空鼓破损的瓷砖进行更换修补,检查安装170个井盖防坠网,对138个下水篦子增设不锈钢网盖,部分卫生间吊顶进行更换;给三楼和四楼的32间教室安装直饮水设备;改造两间教室,购买配备28个一节柜、27张架子床等设施,保障学生秋季学期正常入学。2.完善餐厅管理模式,确保食品安全坚持每日食谱公示,邀请家长陪餐和随机检查,召开3次伙食管理家长委员会会议。餐厅每周对餐具进行自检,每月进行送检,充分保障餐具的清洗消毒。坚定落实“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目标要求,抓细节,保质量,培训员工相应的知识,确保餐厅食品安全,2023年11月2日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你我同查”抖音官方平台对我校餐厅进行随机检查,所做工作获得肯定。3.做好后勤常规工作,保障正常运行坚持每周进行公物安全排查及日常维修,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每月安排技术人员对电教设备进行维护,本学期已对4个班级的希沃多媒体设备固态硬盘进行了更换、对计算机教室个别电脑配件进行了更换、联通了两个改造班级的音箱、更换了录播室多媒体设备等;维修暖气管30余处,更换暖气管40余根,开挖检修口一个,为师生在冬日送上温暖。(八)安全管理保障新稳态1.坚持教育润心,强化安全意识组织全体教师和后勤人员参加校园安全线上培训1次;坚持每周二常态化的安全教育班会,本学期的30余个主题、400余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构建了“原色安全教育课程”;定期对学校安全员进行指导培训。2.坚持网格管理,夯实安全责任一是细化和调整网格化管理方案,与川口校区同步实施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案,完善四级网格管理样态,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构建业务与安全的“一岗双责”模式;二是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1次;三是定期进行管制刀具、违禁物品检查、隐患排查,及时维护校园监控系统。(九)多点开花再促新发展学校持续加强校际深度合作和交流:一是派出教师200余人次,分别到南通、长沙、武汉、重庆等地参加培训;二是以市教育局“城乡教师共同体”为载体,定点帮扶安塞区,委派合作教师近50人,完成听课节数60余节;三是面向全市作“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主题讲座两场,辐射近400人次;四是与安塞二中、吴起第一中学、富县沙梁中学、宝塔七中、育英中学、江苏中学等进行多次校级交流;五是选派二十余位老师面向全市各学校执教公开课;六是我校受邀参加中科院科学教育论坛,精彩分享科学教育经验。二、社会或经济效益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2023年中考徐晟轩同学获得延安市中考第一名,全市前10名一中有4人,前20名有14人,前50名有28人,前100名有48人。学校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023年度全国红领巾中队、陕西省第八届朗诵大赛优秀组织奖、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示范校、宝塔区青年突击队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奖项共十五项。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校园内涵发展之年,学校的教育科研能力还有待加强,学校文化内涵提升还需建立有效的机制保障;2.“原色”课程体系已建立,课程的运用还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打磨;3.“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解决措施:一是学校继续开拓平台,加强与延安大学的合作内容,不断提升教学成果、教科研水平;二是以“三成”教育为依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一中特色的课程体系的落地生根;三是学校坚决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建立机制、完善制度,确保“双减”落到实处,在减负提质上走出一条新路。四、下一步打算1.内涵提升促发展。“内涵提升发展之年”整体要求,对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行政管理工作等加强规范性和精细化要求,促进学校全方位内涵提升,打造学习型、成长型的校园氛围。坚决落实新课程标准,让各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双减政策要求,巩固学校双减成果,为师生减负,为教学提质;推进课程思政理念,促进学科建设,贯彻全员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辐射引领共进步。探索集团化办学实施路径,提升集团校川口校区办学层次、规范常规管理、课堂教学研究、创新教科研模式等,全方位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发挥新区一中区域影响力,促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强与安塞区教育同仁的合作,在交流中提升安塞区教育教学水平。3.落实立德树人育英才。提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水平,按照学校整体育人目标,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手段,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生涯规划,提升社团建设,形成学校育人特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