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咸阳市分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民培训,建设现代农业。负责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和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实施农民学历教育培训和普及性科技培训;组织农民技术职称的评定及管理工作;开展基层农技干部素质提升培训。 | |
住所 | 咸阳市玉泉路6号 | |
法定代表人 | 窦永红 | |
开办资金 | 80.5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0.21万元 | 15.62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咸阳市分校.公益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咸阳市农广校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在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指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情况:(一)指导开展全市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23年全市职业农民培育任务2500人;其中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350人,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2150人。市农广校承担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培训350人、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100人。根据市局下达各县市区的培训任务,市培育办及时组织召开了由各市区县农业农村局主管局长、农广校校长、培育机构负责人参加的咸阳市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业务培训会议,邀请农业农村部“云上智农”工作人员现场解读在线学习系统知识。会后,各县区市农业农村局都按要求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全市共确定了14个培育机构承担培育任务,各培育机构针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进行了摸底调研、建档立卡,按照《职业农民培训规范》共建51个职业农民培育教学班,其中青年农民1个班,女农民1个班。各培育机构严格落实“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按照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培育中实习训学时不低于总学时数的2/3,线上培训学时不超过总学时的20%的原则,圆满完成了200学时的综合素养课、专业技能课、能力拓展课、线上培训教学任务。全市2500名职业农民信息完成农业农村部“云上智农”登记入库、在线学习、评价等工作,学员满意度100%,圆满完成全年培育工作任务。(二)积极实施我校承担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培训工作任务2023年市农广校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培训350人,组建教学班7个。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100人,组建教学班2个。为做好此项工作,市农广校在全市符合教学培训组织管理条件的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开展教学、实训、观摩基地推荐、摸底工作。最终确定三原清麓蔬菜合作社、咸阳绿港农业科技公司、乾县户户乐农机合作社、旬邑县鑫隆食品有限公司、旬邑源牧态养殖合作社、咸阳鑫源现代农业合作社和礼泉县天祥种植养殖合作社7家单位承担我校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培训集中、实训教学工作;确定永寿县新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永寿县鸿运达种养专业合作社2家单位承担我校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集中、实训教学工作。确定秦都区鑫诚蔬合作社、陕西云集益寿、云集生态园、陕西唐农苑、礼泉县沃野合作社5家单位承担我校观摩实训工作。目前,9个教学班已完成200学时培育课程,并按时完成了职业农民网络监管系培训信息录入和农业农村部“云上智农”APP评价工作,参评率达到100%,超出省厅考核指标15%;满意度达到100%,超出省厅考核指标15%。(四)大力开展普及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市培育办、市农广校指导全市职业农民培育机构和各县市区农业系统单位,紧紧围绕中省全年粮油稳产保供任务,采取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网络培训等方式,重点抓好粮食油料种植、重点区域产业带头人、农村电子商务、农民素质素养提升、职业农民培育“组组有”等,完成普及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30.1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901场次。其中落实全省粮食油料种植大户培训行动培训320场次,2.67万人次,占全市普及性培训比例为9%。果业高产高效培训276场次,3.28万人次,占全市普及性培训比例为10.9%。畜牧业转型升级培训258场次,2.7万人次,占全市普及性培训比例9.1%。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培训277场次,3.07万人次,占全市普及性培训比例为10%。其他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培训228场次,2.48万人次,占全市普及性培训比例8.2%。围绕涉农政策开展培训1542场次,15.9万人次。(五)认真开展2022-2023年基层农技人员业务培训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我校一是制定了《基层农技人员业务培训方案》,结合我市农业绿色发展、乡村产业壮大等部分生产发展类技术更新要求,促进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技能更新。二遴选实训基地,确定乾县唐农苑、礼泉沃野、秦都鑫诚为基层农技干部实训基地。三是围绕我市农业绿色高效“吨粮田”、高产高效“万元果”、蔬菜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为主要内容举办培训班。四是聘请西农大教授王保通、王阳等为理论授课老师;农业专家张康峰、武军社、郑力行等为实训老师,学员对师资测评满意度达99%以上。五是组织学员交流互动、撰写心得体会、参加理论考试,开展上课签到考核,履行请假手续,对培训学时进行考核。今年共举办5期,培训500人。(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培训网络教室开展培训工作全市已建成网络教室31个,开设21个移动视频教学班。开展培训63场次,培训农民1.8万人次,开展网络评审面试工作38场次,评审学员1600人。其中,通过“农广课堂”平台组织职业农民线上考试的培育机构共22个,线上参考学员共2900人。包括中级职业农民参考学员400人,初级职业农民参考学员2500人,考试合格率达96%。取得的社会效益以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为目标,紧紧围绕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农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等项工作。据统计,指导完成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2500人任务,超出省厅下达考核任务11%。学员满意度测评率100%,超出省厅考核指标15%。市农广校完成农业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培训350人、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100人任务,完成省厅考核指标128.5%,满意度测评超出省厅考核指标15%。2023年3月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评估被省厅评为优秀。完成基层农技人员培训500人;指导全市举办各类农民普及性培训班2901期,培训农民30.1万人次,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培养一大批职业农民,推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存在问题:1、高素质农民培训存在不够平衡,针对性不强。主要是各县区政策存在“步调不一”,资金拨付不够及时到位。2、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培训中有个别县区工作相对滞后。主要是工作人员变动频繁,业务不熟练,工作进度慢。3、互联网+农民教育还不顺畅。主要是个别县区对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理解不够,对远程网络视频教育培训重视不够。四、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完善培育培训工作体系。继续完善以农广校为主体的“一主多元”的培育体系,统筹职业农民培训、认定、政策扶持和农民专项实用技术培训。继续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结合省市项目要求,重点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力度,围绕农业绿色高效“吨粮田”、高产高效“万元果”、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技术和实施“千村万户”增收计划开展培训,培育一大批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证。3、加大远程教育平台培训力度。充分依托互联网络,建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组织农民参加在线学习。利用现代信息化服务手段,搭建信息技术服务桥梁。建立起专家与学员,技术指导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平台。4、加快实用技术微视频制作。围绕“粮果畜菜”和特色产业,依托职业农民、农村能人、土专家和农技干部,拍摄制作农技干部“农技讲堂”视频微课和职业农民“智慧讲堂”视频,丰富和充实网络教学视频课件,满足广大群众日常学习需求。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