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佳县农村经营服务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协助局机关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备案、登记、发放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备案登记等事务性工作;协助局机关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注册登记工作;负责农经统计工作;负责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指导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西郊97号 | |
法定代表人 | 穆贵孝 | |
开办资金 | 6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佳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1.69万元 | 19.49万元 | |
网上名称 | 佳县农村经营服务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佳县农经站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贯彻2023年政策改革与合作经济工作要点为主线,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和乡村善治为目标,以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重点,多措并举推动佳县农经工作走深走实。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开展的工作(一)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2023年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梯次推进、全面覆盖的原则,逐步推进上高寨赵大林村和峪口任家畔村闲置宅基地闲置住房盘活利用工作。“确权后管”破解农户变更登记难题。全年发放农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1827户997164.05亩49858202.5元,坚决扛牢耕地保护责任。聘请第三方承接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变更修改》项目,本年合同修改户数1250户。“常态审计”不断规范村级财务账务。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2023年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对全县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个乡镇的所有村两委及32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任期以来收支情况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审计所涉问题已全部整改。“培育主体”强化农村经营新生活力。2023年新增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数量1058家。新增市级家庭农场15家,新申请省级家庭农场3家,目前全县共有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0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6个。“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已成立,全县共20个乡镇325行政村,也全部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领导小组,充分保障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户一田”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针对农户土地零散难以进行农业现代化的规模经营的现状,佳县开展“一户一田”改革工作,通过“宣传引导、集体返租、综合治理、“一户一田”、签字确认”五步骤,完成一户一田1050亩,交由大户适度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二、取得的效益(一)“消薄培强”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2023年,全县共32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中217个薄弱村,占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数的67%。且分布不均,绝大部分地处山区丘陵沟壑一带,立地条件较差,需要在三年内完成“消薄”,任务相当艰巨。为扭转这一局面,佳县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消薄培强”工作,狠抓集体经济支持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强化各项保障。组建工作专班,建立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分管领导靠前协调。二是创新发展模式。突出产业支撑,聚焦优势特色产业,结合地域禀赋,推行“一业带一片”模式,北部、西部乡镇重点发展种植、养殖业,南部和沿黄乡镇集中打造红枣和旅游业,促进资源整合、产村融合,推动村集体持续增收。三是严格考核奖惩。将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工作纳入县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并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评估机制,逐村开展调查评估和收入监测,定期通报评估和监测结果。(二)“合同清理”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为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经济活动,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堵住集体资产和收益流失的漏洞,逐步建立“主体清晰、程序合法、要素齐全、内容规范、执行有序、监管严格”的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机制,确保管好用好集体资源、资产、资金,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奠定坚实基础。具体做法可分八步。一是及时召开会议。3月27日,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佳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安排部署会议,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全面启动专项行动。二是制定实施方案。3月30日,县委农办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佳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清理范围、工作步骤、工作要求等。县委、县政府联合发布了《佳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公告》,向社会公布了专项行动的内容及举报电话。三是成立工作专班。成立了县政府分管同志为组长,县纪委监委、法院、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专项行动专班,累计组织召开推进(联席)会议4次。四是强化工作培训。4月18日-19日,我县举办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工作培训。就合同清理从目标任务、各部门职责分工、清理范围、工作步骤、纪委要求、督导机制多个方面进行培训,为全力推进集体经济合同清理专项整治打好基础。五是加大宣传力度。目前,县级已开展电视宣传报道1次、短信宣传3次、网络宣传4次。镇村两级也采取公示、农村大喇叭等各种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参与、监督清理规范工作。六是严格督导检查。4月25日至27日、5月24日至30日、7月31日至8月4日期间,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工作专班,抽调成员单位业务骨干12人,分四组赴各镇村开展两轮督导检查工作。七是及时通报进度。合同清收、整改阶段实行周通报制度,每周按时调度数据,并在全县单位内通报进度及存在问题,有效推动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八是严格整改纠错。严格遵循“村组研判、双方协商、审查确认”的思路进行村集体问题合同的整改纠错。通过问题合同的整改,有效规范了村集体合同,把因合同不规范而可能引发的矛盾化解到萌芽状态。三、存在的问题(一)账务管理不规范。当前农村会计普遍业务素质低、年龄偏大、账务记录不规范,村集体缺乏会计人才,账务管理就成了短板问题。尽管我县实行村财乡代管,但现在榆林市“三资”平台初步运行,加之乡镇业务人员替换频繁,代管能力参差不齐,出现帐务管理不规范等现象。(二)农经力量不扎实。镇农经站工作力量薄弱。基本每个镇办都是只有1-2名兼职农经人员具体负责农经工作,人员极不稳定,且力量薄弱、专业性不强,对全县工作的顺利推进和高质量完成造成影响。(三)责任意识不到位。镇村普遍对村集体经济发展重视不够,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对基层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没有用心用情用力帮助基层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部分村集体经济负责人文化水平不高,加之长期做管理工作,不善于搞也不敢搞生产经营,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四、整改措施(一)聘请专业的会计机构,对管理账务的负责人及业务人员尽可能多的组织集体账务培训,从职业道德以及账务规范多方面的进行培训指导。与相关镇办中心负责人进行沟通,尽可能的不要对业务人员进行调整,给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专人专项负责,不要兼其他业务。(二)业务不够熟悉主要还是人员的流动性较强和人员的重视程度不高,沟通相关领导对负责此项任务的人员进行责任明确,后期再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三)组织培训、夯实责任,专人负责,让相关人员无责任可推,尽心尽力的完成本职工作。通过一年各负责人的工作态度,完成情况,评选一些优秀个人,通过这种办法,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五、2024年工作计划(一)巩固“消薄培强”。充分整合部门单位力量、涉农资金、政策资源,推动资金向薄弱村投入、项目向薄弱村投放、优惠政策向薄弱村倾斜。继续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2024年巩固“消薄村”80个,培育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2个。(二)提升“三资管理”。开展三资管理实务操作培训1次,涉及各乡镇会计及村财乡管财务人员,累计培训40人。指导督促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三资”管理平台上完善2023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记账工作。(三)完善“合同清理”。一是抓问题整改。督促各镇村及时整改合同清理规范审查审计发现的问题,细化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条条见成效,对整改不彻底的问题合同进行“回头看”继续整改。二是加大追缴合同欠款力度(含违约金、赔偿金、滞纳金等)。把村集体损失降到最底。三是抓机制建立。将村集体经济合同纳入“三资”管理,进一步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经济活动,持续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四)培育“经营主体”。一是开展1-2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班,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主体高质量发展;二是切实做好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和“随手记”记账软件的推广运用。(五)提高“托管服务”。2024年计划完成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5万亩,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并继续培育扩大服务主体20家以上,对服务主体进行1次培训,提高服务主体的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六)其他工作。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同时,我站将认真完成村集体闲置资源资产盘活利用2个村、土地流转、一户一田1000亩、确权后管、清产核资、仲裁考评以及上级要求的其他各项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