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校务管理工作2023年,在县教体局的正确指导下,学校始终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立足“通晓”文化,以“通识通慧、晓德晓行”为校训,以“规范办学育新人,精细管理强服务;创新求实提质量,追求卓越促发展”为工作主线,以“文化气息浓厚、师生关系和谐、教学质量优异、办学特色鲜明的优质乡村学校”为办学目标,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努力践行新的教育方针,聚焦新课程标准理念,探索“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的新途径。德育的管理工作(一)三全育人培根铸魂学校坚持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德育工作机构健全,有计划、有总结,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守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10项准则》、“三风一训”全体师生入口入脑入心。举办了陕北秧歌、剪纸进校园,参观佳县东方红和神泉堡纪念馆等活动、家风家训讲座。(二)把保护环境变成学校文化学校的操场是通镇的活动中心,历史以来每天都是垃圾满地。通过一年多的教育,爱家乡、保护环境已经变成全体师生无需提醒的自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会阅读才会学习。运用语文主题阅读书、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角,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展阅读手抄报、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评比活动,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完成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阅读任务,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四)五育并举齐发力艺体管理促发展学校举办了啦啦操、大秧歌、“六一”文化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篮球赛、跳绳比赛、新学堂歌曲等比赛比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树立劳动最光荣的劳动教育学校每周安排一节的劳动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与年龄相当的劳动技能;通过开发家庭劳动课程,根据年级特点,列出家庭劳动清单,引导学生在家中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劳动习惯;通过校内清理卫生,强化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思想意识。可以看到校园、教室、桌凳、服装、书包的干净整洁。三、教学教研的管理工作(一)“双减工作”卓有成效。学校双减的总体思路是减负提质增效,在作业管理上,做好数量把控,做好质量提升(布置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好融合创新(因材施教、分层作业、跨学科),做好实践探索(一周一次特色作业、一月一次实践作业、表现性评价)。通过作业管理,撬动育人方式从“知识”向“能力”、从“解答题目”向“解决问题”、从“做题”向“做人”的转变,强化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培育。(二)建设“本色+优质”的课堂从“立足一个校园”“守住一间教室”“改变一节课堂”开始,规范课堂教学,具有本色特点——围绕新方案、新课标,坚持素养导向,围绕“为什么教”和“为谁教”,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形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方法启发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手段多媒体化的课堂。优质指;推出两种优质课——优质多媒体课和优质常规课。(三)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认真执行《榆林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素质拓展课程不少于课后服务总时长的50%。开设书法、篮球、足球、跳绳、合唱、机器人、鼓号队等15个社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总务后勤的管理工作(一)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一年来,学校不断加强规划与建设,投资400多万维修改造了教室、办公室、学生课桌凳、教学一体机、供暖、排水系统。安全稳定工作坚强有力。安全是红线,不能碰,安全是1,后面的质量、发展、关系、特色等都是0,如果没有了1,0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学校将安全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开展“13530”安全教育,每天科任教师课后1分钟安全提醒,班主任放学前3分钟、每周五放学前5分钟、寒暑假前30分钟开展安全教育。学校定期排查安全隐患,组织安全应急演练,将安全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五、取得的效益一年来,学校通过系列教科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三年级数学、五年级数学在县质量监测评估中获得了第二的优异成绩;完成市县级课题7个,市县校本研修6个,相关学术论文发表于《佳县教育》累计5篇;获得市级微课大赛二等奖1人次,县级名班主任荣誉2人次,县级优秀教师2人次,县教学能手3人次。得到家长的一致认可。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整体思想观念与新课标理念上有较大差距,部分教师至今难弃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二)由于学校经费不足,开展促进教育教学的活动较少。七、整改措施(一)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大教师教科研能力培训。(二)极力向上级部门和社会关注教育的爱心人士争取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加大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八、下一步工作计划2023年佳县通镇中心小学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走得很坚实、很有力量、很见神采、很显底气。2024年我们将以超凡的思路、超前的理念、务实的措施和高度的热情,团结进取、真抓实干,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为学生谋成长、为老师谋幸福、为通小谋发展,建优质乡村学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