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佳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佳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植物病虫害、农田鼠害及灾情的监测、预报与防治工作;负责肥料质量检验和绿肥的推广应用;做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负责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常规能源技术推广;组织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及农技人员技术培训工作;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西郊67号 | |
法定代表人 | 尚武平 | |
开办资金 | 50.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佳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93万元 | 9.05万元 | |
网上名称 | 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工作内容(一)地膜种植。2023年,我中心共实施渗水地膜种植7.5万亩,其中高粱6.2万亩,亩产420公斤;谷子0.5万亩,亩产250公斤;玉米0.8万,亩产500公斤。共涉及15个镇(办、中心)147个行政村,带动6000多农户参与渗水地膜种植,种植期间我单位10名技术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全程现场技术指导。(二)特色红薯栽植和玉米增密度种植。全年按计划红薯育苗8棚,共栽植红薯1800亩,通过单位技术人员全年对红薯栽植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指导,红薯栽植任务圆满完成,红薯平均亩产1500公斤。全年实施玉米增密度种植7.1万亩,以佳县方塌镇、王家砭镇、通镇等“毛谷川”沿线地块为主要种植区。(三)试验示范和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在兴隆寺王家坬村进行旱地马铃薯种植示范400亩,亩产1500公斤。进行全膜深沟探墒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示范种植0.49万亩,示范带动全县应用全膜深沟探墒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种植1.36万亩。在方塌镇马岔村进行红樱子高粱品种试验示范100亩,示范效果良好。(四)高素质农民培育情况。全年共培训200名初级高素质农民,共分为4期进行了培训,每期50人,其中第一期和第二期为特色种植班,第三期和第四期为养殖班。培训期间邀请了多名种养殖方面讲师,培训效果良好。(五)耕地质量监测与测土配方施肥。4-10月份我单位专人负责每周定点对土壤进行墒情与旱情监测,并对方塌镇尚寨村和谢家沟村、王家贬镇程家沟村、佳芦镇屈家庄村、金明寺周家沟村、刘国具刘落则沟村、大佛寺高家塄村、官庄站马焉村、佳州街道潘家畔村、王家砭马军王村建设的1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进行长期土壤监测。全年采集测试土壤样品90个,完成农户施肥情况调查100户,为做好土壤肥力定位监测和测土配方施肥肥效监测打好了基础。(六)植保工作。我中心通过加强草地贪夜蛾预测预警监测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定点、定时监测,60个监测点从4至10月开始性诱监测,实施一日一监测,一日一上报制。同时对马铃薯和优质小杂粮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开展定点监测,定时定点调查记载。全年按要求完成一喷多促面积1万亩,重点防控对象以高粱、玉米为主。(七)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我中心在4月份对全县6个乡镇120户农户和8个市场化主体进行调查统计,填报了省市县三级共享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系统,2022年粮食作物秸秆理论产量21万吨,可获量20.6万吨,综合利用量19.06万吨,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58%。(八)农膜回收利用情况。全县共有农膜监测点1个,在方塌镇谢家沟村,2023年11月已按照要求进行了取样,共采集残膜样品5份,每份残膜为1.2克左右。12月份对全县农户农膜使用回收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0户,大部分农户通过机械加人工的方式进行废旧农膜回收。(九)沼气安全排查。我单位对原有沼气工程建设台账进行了统计,全县沼气工程共涉及20个镇(办、中心),253个村(包括自然村)约8500多座户用沼气,目前全县全部工程全部废弃,我单位多次进行了沼气安全检查和废弃沼气安全宣传工作。二、主要效益(一)渗水地膜的推广种植。2023年我县共实施渗水地膜种植7.5万亩,共涉及15个镇(办、中心)147个行政村,带动6000多农户参与种植。(二)特色红薯栽植和玉米增密度种植。完成特色红薯种植任务,育苗8棚,共栽植红薯1800亩,经过农技推广人员精心指导,红薯平均亩产1500公斤;玉米增密度种植达到7.1万亩,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三)试验示范和新型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全膜深沟探墒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示范种植0.49万亩,示范带动全县应用全膜深沟探墒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种植1.36万亩。(四)高素质农民培训。全年培训高素质农民200名,分为4期进行培训,培训反馈良好,认为有必要经常举行,是农民掌握最先进的种养殖技术。(五)病虫害防控工作。通过定点监测和流动监测,降低植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率,通过宣传讲解和发放资料让农民认识植物病虫害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指导农民运用科学防治措施,使病虫害防止切实有效地落实到田间。(六)耕地质量监测与测土配方施肥。对1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进行监测,采集测土样品80个,随时掌握不同区域、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地质量的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耕地质量的长期监测、评价与预警,提高县域内耕地质量管理。三、存在问题(一)缺乏专业人才。单位高级职称专业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在推广技术中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年龄小的又缺乏相对的历练。(二)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技推广的对象是农村的农民,目前农村主要劳动力是60后,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有限,对农技推广的益处不了解,喜欢凭以往的经验来处理种植的相关事宜,对新的农业技术产生排斥心理。四、解决对策(一)培养专业人员。针对当前单位实际情况,鼓励高级职称专业人士积极参与单位工作,并带领单位年轻干部尽快掌握相关业务知识,鉴于单位对口专业都是中专毕业,通过职称评定获取职称的年限相对较长,个别人信心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我们也要探索通过其他途径促进单位职工的积极性,提高技术水平,服务广大群众。(二)扶持培养农业产业带头人。通过政策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带头人,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变被动为主动,努力使农民在农技应用中得到实惠。五、下步工作计划(一)进一步加快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的推广,提升粮食产量,增加农户收益,通过宣传农技知识,增加农民对新技术的认可。(二)加强人员管理,强化培训和学习,提高业务人员技术水平,尤其是鼓励年轻工作者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体系,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深造,掌握先进技术,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