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参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计划编制工作;配合做好重大地质灾害、险情的应急调查、救援技术支撑工作;指导全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承担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承担全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更新、维护工作;指导全市地质灾害避险演练和宣传培训工作。 | |
住所 | 咸阳市玉泉路西段国土资源局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王炜 | |
开办资金 | 22.0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自然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1.34万元 | 59.1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公益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能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单位法人变更登记事项变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咸阳市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48处,威胁1894户8110人,涉及财产4.9亿余元。2023年在省厅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咸阳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格按照“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进一步梳理雨前雨中雨后必做20件事,明确排查、会商、部署、叫应、撤离、认定、报告、返回等流程,扎实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总体平稳,2023年3月,淳化县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起,避免9户23人伤亡,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连续十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全市隐患点数量从2013年603处减少至148处,隐患点数量减少75%。(二)强化超前谋划,做足防灾救灾准备。年初咸阳市自然资源系统逐级编制《地质灾害趋势研判报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夯实工作责任,明确任务分工。汛前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部署会,就扎实做好全年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汛中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部署会,进一步夯实各级党委政府地灾防治工作主体责任,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三)近年来咸阳市严格按照省厅“减存量、控增量”要求,扎实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积极探索推进区域评估工作,市域内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已有6个完成区域评估,2个正在编制报告。9个县市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已完成,分区成果已经充分运用到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建设规划、土地利用等工作当中,作为临时用地和单独选址用地审批时的依据资料之一。《陕西省咸阳市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说明》已编制完成并提交市普查办和省厅。(四)狠抓闭环管理,坚决防止人员伤亡一是狠抓隐患巡排查,确保及时发现隐患。汛前及时安排部署各县市区联合技术单位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排查工作,查明全部在册隐患点和已划分的极高、高风险区发育现状、威胁对象和发展趋势。汛期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组织各县市区和平战结合驻守人员开展雨前雨中雨后的巡排查工作,确保隐患发现及时。2023年全市累计开展1.5万余次巡查排查,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核销隐患点36处。二是狠抓“人防+技防”,确保细致监测隐患。汛前对全市群测群防体系及时维护,更换不符合要求的隐患点监测员,为监测员购置人身意外保险。申请省级资金70万元、市级资金35万元用于全市13个县区平战结合技术支撑。省厅要求探索开展“风险区”管控工作后,各县市区初步明确了极高和高风险区巡查员,“点面双控”的巡查监测体系初步构建。57处监测点设备在线率始终维持在98.5%以上,核实处置设备预警信息及设备维护600余次,处置率100%。三是狠抓部门合作,确保及时发出预警。2023年咸阳市局进一步加强了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及时共享信息,每月初编制《趋势研判》,雨前市县两级通过微信、短信、电视、广播等渠道向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270余期,发送气象预警短信8000余条。对小时雨强超过20毫米和24小时超过50毫米的地区及时短信提醒和电话提醒,落实地质灾害情况履职上报制度和“123”预警响应上报制度。四是狠抓宣传演练,确保受威胁群众果断撤离。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得出,“果断撤离”是减少人员伤亡最重要的一环,有序撤离群众的前提是群众对灾害危险性认识到位。因此咸阳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在“5.12”防灾减灾宣传日、“6.25”土地日等特殊日期,在广场街道、社区村组、学校广泛开展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并对隐患点和风险区受威胁群众开展防灾知识重点培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2023年全市已累计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宣传培训270次,发放宣传材料10万余份;开展避险演练193次,1.29万人参演,6月底达到隐患点全覆盖,部分隐患点多次覆盖。(五)加快综合防治,推进源头治标治本2023年,省厅下达我市中省补助资金2375万元,主要用于工程治理、调查评价、平战结合等工作,我市以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相关县区政府印发了《咸阳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进项目进展,尽快落实县级配套资金,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期顺利完成。项目下达后多次实地进行检查督促项目进度和资金执行率,并将其作为对县局半年考核、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多措并举督促项目进展。目前2023年中央资金项目进度65%,资金执行率67%。2018至2020年中央资金项目总体进度98%,资金执行率92%。2021至2022年中央资金项目总体进度总体进度92%,资金执行率87%。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23年全市累计开展1.5万余次巡查排查,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核销隐患点36处。近年来咸阳市严格按照省厅“减存量、控增量”要求,扎实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积极探索推进区域评估工作,市域内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已有6个完成区域评估,2个正在编制报告。9个县市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已完成,分区成果已经充分运用到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建设规划、土地利用等工作当中,作为临时用地和单独选址用地审批时的依据资料之一。《陕西省咸阳市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说明》已编制完成并提交市普查办和省厅。2023年全市已累计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宣传培训270次,发放宣传材料10万余份;开展避险演练193次,1.29万人参演,6月底达到隐患点全覆盖,部分隐患点多次覆盖。存在问题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还不够系统,还不够深入。新闻报道数量较少。四、整改措施。我们将加大学习力度,不断提升干部工作水平。全面总结2023年工作成绩和经验教训,认真谋划明年各项工作,力争年底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五、下一步工作计划。2024年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厅安排部署,加强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如始做好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铸牢安全底线。1.强化责任落实。年初及时发布防治方案、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全市全年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和中省补助资金项目,细化任务、夯实责任、明确时限。2.强化会商研判。年初及时分析研判,制作全市全年地质灾害趋势研判成果,逐月开展趋势分析,重大天气积极会商,为市县开展防灾工作提供科学指引。3.强化监测预警。健全“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监督指导县区做好隐患点和风险区的日常监测和巡排查工作。与气象部门保持密切协作,及时发布精度更高的预警信息。4.强化项目管理。及时督促相关县局加快项目进度和部省资金执行率,同时加强对项目质量的管控,对县局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履职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