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吴起县人才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服务。掌握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省驻吴单位、各类企业、农村基层单位及个体经济组织中的人才队伍状况;综合协调人才和智力引进工作;中级以上职称的把关审定工作,综合协调人才中心,人才市场的建设与管理。 | |
住所 | 农林水牧大厦19楼 | |
法定代表人 | 鲁尚志 | |
开办资金 | 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吴起县委组织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万元 | 0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吴起县人才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益 | 从业人数 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办按照中省市人才工作部署要求,紧扣全县转型发展、追赶超越大局引才聚才,结合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选才育才,优化政策环境用才留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业务开展情况1.做好人才项目服务工作。择优推荐1名医疗系统优秀人才参加西部之光学者访问,1名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全市专家服务团,3名教育文化系统的优秀人才参加圣地杰出人才评选,推荐1名优秀选调生参加市级单位跟岗学习。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对接省中医医院的教授专家,在县中医医院成立长安医学成氏皮肤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站。深入开展揭榜挂帅活动,对接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全县产业人才、技术、项目需求引进工作。引入高层次紧缺人才21名,招聘特岗教师39名,医护人员50名,专职消防员38名,安置转业士官7名,招录公务员5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4名。2.做好选调生服务管理工作。坚持严管厚爱的原则,切实抓好选调生的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工作。加强选调生的日常监督管理,定期进行谈话谈心,交流思想工作,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落实日常考核制度,优化服务保障工作,使到村任职选调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认真做好选调生生活工作经费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实行单独记账,据实报账。3.做好人才信息库建设工作。一是督促人才相关部门单位对所涉及人才信息进行动态更新,对收录的人才职务调整、职称变化、工作调动以及奖惩等方面的信息变化及时完善,为全县人才工作的筹划提供数据支撑。截止目前全县人才信息库已收录各类人才信息4376名。二是为了更好掌握我县干部人才信息,积极筹备干部人才四库建设,即,高层次干部人才库、党外干部人才库、女干部人才库、后备干部人才库。4.大力开展实用人才培训。以城市待业人员、青年农民为重点,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扩大财政补助范围,实施分类补助办法,增设培训项目,培养各类实用技能人才。今年以来累计培训各类学员148人,其中汽车驾驶65人,计算机平面设计83人。二、社会经济效益今年全县引入高层次紧缺人才21名,招聘特岗教师39名,医护人员50名,专职消防员38名,安置转业士官7名,招录公务员5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4名。人人技能工程累计培训各类学员148人。(其中:汽车驾驶类共计65人,计算机及平面设计83人,其中有2名学员为脱贫巩固户)。通过人才引进培养,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三、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县人才引育、平台搭建、服务保障等各项人才工作都稳步推进,但是对照当前人才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发展机制体制不够健全。现有的人才招引政策缺乏足够吸引力,导致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引进困难。二是人才服务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受地方财政影响,我县人才服务保障的水平还不够高,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精细化服务还不够到位。三是人才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我县人才政策体系虽然已初步形成,但却缺乏更加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招引步伐缓慢。四、整改措施一是为进一步加强人才管理水平,建议在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基层一线等成立人才工作服务站点,用于人才信息统计、培育管理、服务保障。二是加大基层人才投入力度,提高基层人才待遇,在评优树先、福利待遇等方面适当向基层一线倾斜,切实改善基层人才发展环境。三是改变旧有的人才使用观念,创新人才使用方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原则,特别是在企事业单位探索业余兼职、退休返聘等多种人才聘用方式。五、下一步工作计划2023年,我中心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助推吴起经济转型、追赶超越为导向,聚焦问题短板,深入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探索完善人才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加快引智引才步伐。一是通过刚性招考、柔性引进、高薪聘才等模式,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和县外专家为我所用,支持和鼓励县外人才以兼职、咨询、讲学等各种方式参与我县经济社会建设,鼓励用人单位运用合作、联办、智力入股等多种手段,引进我县紧缺的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解决我县目前高层次人才紧缺状况。二是实施“乡村人才回归计划”,引导优秀企业家、高校毕业生、在外经商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等通过项目合作、承包经营、技术入股等方式返乡就业创业。2.加强本土人才教育培训。一是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高校院所、职教中心、农广校、人人技能工程等教育培训资源,分级分层对各类人才进行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培训。二是邀请省内外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对我县本土人才进行指导培训,同时选派优秀人才到省内外高校院所、知名企业、发达地区进行挂职锻炼、进修学习和参观考察。三是完善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机制,鼓励其利用自身才能到基层建功立业。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部门成立人才工作站,建立本土人才数据库,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二是完善人才扶持政策,通过多元化融资支持、创业场租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支持。三是加大对优秀基层人才表彰奖励,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先进典型事迹,营造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的良好氛围。四是创新分配机制,允许企业采用股权、期权、绩效奖励等激励手段,激发人才干事活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