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泾阳县> 泾阳县医疗保障基金监测中心(泾阳县医疗保障信息中心)

泾阳县医疗保障基金监测中心(泾阳县医疗保障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2 17:27
单位名称 泾阳县医疗保障基金监测中心(泾阳县医疗保障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县域医保基金使用监测工作等,监测指导县域内药品和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和配送等工作;承担县域医保信息系统建设、维护等技术性工作。
住所 泾阳县东环路中段县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1楼
法定代表人 张勇
开办资金 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泾阳县医疗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万元 0.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泾阳县医疗保障监测中心在市局和市中心的精心指导和县局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基金监测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县级监测部门的组建,履职尽责,配合县局开展专项检查、信息化平台建设、日常检查等工作。始终将创新监管制度和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打好威慑“组合拳”,筑牢监管“安全网”。初步健全并形成了行政监管、协议首管、委托执法之间各司其职、互相衔接、合理有序的全方位监管新格局。按照会议安排,现就2023年度泾阳县医疗保障基金监测中心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一、开展业务情况(一)聚焦重点领域,充实力量凝聚监管合力。一是充实力量,落实保障措施。2023年3月29日,经过多方努力,泾阳县医保基金监测中心正式挂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从快落实了单位经费、场所、人员等保障措施,一次性调入5名事业编人员和安排公益性岗位人员1名协助开展工作,解决了人员不足问题,确保监测中心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在严监实管上下功夫。坚持每季度召开基金监管例会,学习法规政策、通报监管情况,解疑监管问题,实实在在的总结和指导当前工作。成立基金监管领导小组,组合业务稽查、监测中心和行政执法队伍,杜绝多头检查。坚持每周听取监管工作汇报,及时研究部署研究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根据实际调整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三是聚焦重点领域,扎实开展监督检查。中心成立以来,累计出动检查人员200余人次,查处违规定点医药机构34家,协议处理34家,行政处罚4家,累计召开通报及集中约谈会议4次,共追回基金6.5万,扣除违约金1.1万,行政处罚5.15万元。四是紧盯重点问题,分类指导自查。截至目前定点医药机构自查共涉及问题:123项,1517例,违规资金2.6万元;经办机构涉及问题4个。(二)创新服务模式,疏堵结合提升服务能力。一方面破解外购处方难题。从网签协议处方着手,建立医保、医院、药店微信群,通过“线上”处方,方便群众购药。截至目前,县域内的80家定点零售药店已与定点医院签订了有偿服务协议,解决了药店无处方售药、解决群众“多跑路”的问题。另一方面开发微信小程序。将定点药店的所有可报销药品实行价格公示,定期更新,设置搜索键,群众关注泾阳医保微信公众号,实时查询各个药品的品规,包装、售价、距离远近等信息,对比价格,对比距离,自主选择购药,让群众“少跑路”。(三)强化通报督导,推动信息化建设。一是采取周汇总提醒、月度集中约谈通报形式,督促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接口改造和编码维护工作,按照省市要求基本完成了电子处方、事前事中、DRG付费等各项改造和维护任务。二是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立行政检查和执法全流程指挥调度平台,充分运用医保智能监管子系统,实施国家医保反欺诈智能监测项目,常态化开展医保数据筛查分析,找准欺诈骗保行为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现场执法检查。三是加快我县医保基金监管常见违规问题规则库建设和应用,加强动态规则项目的增加,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四是针对监管面广量多的特点,通过在全县所有的定点零售药店安装视频监控,对全域药店按照要求进行接口改造,充分发挥智能审核监管功能,结合大数据比对等手段,不定期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提升监管精准化。(四)加强内部控制,定点医院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强化业务培训,增强医保专管能力。分批次组织医药机构医保管理员开展政策培训,就门诊共济、异地备案及两病政策、日间病房和DRG付费重点、医药服务价格等进行讲解,帮助医疗机构提升医保服务水平。二是健全内控机制,强化专业支撑。积极落实专管员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将事后监管进一步前移至临床科室,完善“两级联动三道防线”机制,提升专管员的职责效能。完善定点医院医保科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控机制,将监管对象由医疗机构延伸至医务人员,将监管重点从医疗费用控制转向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绩效双控制。三是强化行业自律,切实提高自管水平。通过内部监管体系,调动医院内部自管能力,在全县开展住院业务的定点医院成立医保办,级别等同于医务科、总护等,强化医疗保障工作在院内的职能,负责全院的医保运营和监督管理(包括医保科),更好的服务参保群众。二、取得成效(一)组织领导到位:各级医保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和任务,确保了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宣传发动到位:通过社区等宣传阵地,广泛发放宣传材料,提高了群众对医保基金监测的认识和参与度。(三)成效显著:医保基金监测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保障了基金的安全运行,维护了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执法人员数量质量有待提高。由于是新进人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不足,应对定点医药机构复杂多样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不时的会出现“力不从心”,监管人员数量不足,不能达到监管全覆盖。2.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查询功能限定太多,无法满足基本需求和分析需要。二是就医数据查询不能一次性导出,耗时较多,不便于信息统计。三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后不能及时得到回复或解决。3.执法设备的配备和信息化建设经费亟待解决。新成立的基金监测中心,从执法设备、车辆等方面县区财政预算较为困难,建议上级部门统一进行配备。(二)整改措施:1.随着数据监管的普及,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给予较大的经费、技术支持。2.加大培训,邀请专业人员举办全市性的监管违规项目、医疗服务价格、诊疗规范标准等方面的座谈培训。3.互学互检,开展县区之间异地交流方式开展对医药机构和经办机构的检查,互相学习借鉴,争取短时间内快速提升监测干部队伍的监管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持续加强两定机构监督管理。不断创新完善监督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大对定点医药机构的监督检查和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保持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努力推动医药机构从“不敢骗”向“不能骗”转变,最终实现“不愿骗”的目标。(二)推进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切实做好医保信息化系统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及时解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门诊统筹和门诊慢特病报销工作全面开展。根据上级安排,按时完成动态编码维护工作。(三)扎实开展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及时掌握医疗服务价格执行中的新问题,强化价格监管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