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咸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2 16:41
单位名称 咸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拟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安全状况监测评价;农业初级产品有害物质残留例行检验监测;组织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申报,并对认定产地和认证产品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管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和认证管理知识培训、宣传。
住所 咸阳市玉泉东路11号
法定代表人 安翔
开办资金 59.4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66万元 42.33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工作一是“双品一标”认证。全年共审核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材料46家、56个产品。完成有机农产品认证29家、57个产品。二是名特优新农产品收集登录。截至目前,我市已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35个,其中彬州梨、泾阳墨瑞鳕鱼、泾阳樱桃、乾县泔河酥梨、永寿车厘子、兴平泉水白菜、淳化油桃、彬州苹果、长武杏、泾阳柿子共计10个产品为2023年纳入。三是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广。全年实施合格证制度的生产经营主体551家,开具合格证449914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465761.71吨。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截止目前,共有551家企业纳入省级平台,930家企业纳入国家平台。市级大数据平台建设完成,全市12个县市区均纳入平台管理,目前各县市区数据录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指导。共组织实施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巡回指导4次,指导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30余家次,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45家次,针对机构和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六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共完成市级例行监测2次,合格率99.84%。市县两级完成日常快速检测62218个,合格率为100%。配合完成省级种植业产品例行监测3次,抽检样品980个。七是宣传培训。共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800多份,制作宣传版块5个。组织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贯培训会2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能力提升培训11次,培训县级工作人员740余人。组织监管人员及生产经营者参加线上培训4次,培训人员1300余人次。成功举办检测技能培训暨第一届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全市11个县市区31名选手参加,为增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专业技能,全面加强农产品质检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二、取得社会或经济效益年内56个绿色食品标志申请产品通过现场检查;29家企业申报有机农产品认证;彬州梨、泾阳墨瑞鳕鱼、泾阳樱桃、乾县泔河酥梨、永寿车厘子、兴平泉水白菜、淳化油桃、彬州苹果、长武杏、泾阳柿子等10个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市级例行监测年均抽检合格率99.84%;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快速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传播率和知晓率得到极大提高;年内未发生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确保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存在问题虽然我们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对农药安全间隔期制度执行不严格,导致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时有发生。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引领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带动辐射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三是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执政为民的历史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对标“四个最严”要求,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自觉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全过程。三是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培养,教育和鼓励干部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努力掌握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五、下一年工作计划一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出发,突出安全保障、绿色发展,依据农业生产标准规范,结合产业实际,收集、制修订一批操作性强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指导生产主体按标生产。加大标准推广力度,强化标准执行力,在全市打造一批标准引领、规模适度、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的标准化生产基地,树立样板,进而辐射带动周边,提升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水平。二是扎实开展优质农产品认证。以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高的农产品产地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稳步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大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力度,探索良好农业规范和特质农品认证,不断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三是积极推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追溯二维码“双覆盖”模式。根据产业实际,特别聚焦蔬菜、水果等“菜篮子”产品,在辖区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中广泛推广、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按照“应纳尽纳、应开尽开”的原则,指导企业真实规范开具合格证。积极探索、推广和应用适合咸阳的“合格证+二维码”模式,促进追溯体系与合格证制度相互融合,最终实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追溯二维码“双覆盖”。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结合农时季节,采取现场教学和集中培训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开展巡回技术服务,不断提高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水平,为我市农产品产出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计划全年开展巡回技术服务4次以上。六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按照定量监测1.7批次/千人任务要求,进一步扩大例行监测的项次和频次,逐步将小农户纳入监测范围,不断提高例行监测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配合开展好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行动。针对风险较高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适时开展专项监测。加大日常快速检测的力度和频次,计划完成快速检测样品3.2万个以上,其中畜产品样品不少于8000个。七是加强科普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绿色安全生产知识宣教活动,引导安全生产、放心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八狠抓业务素质提升。利用省市县三级专家平台,组织市县乡村(生产基地)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业务培训,有效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业务精、本领强、作风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队伍。计划举办县、乡两级监管人员培训班2期;举办检测人员培训班2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