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泾阳县地震监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地震管理保障。地震观测;地震信息服务。 | |
住所 | 泾阳县马庙巷 | |
法定代表人 | 孙国涛 | |
开办资金 | 33.8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泾阳县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02万元 | 29.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地震监测中心的精心指导下,泾阳县防震减灾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践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立足防大震,稳步推进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西咸都市圈监视防御区战略合作和泾阳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一是高频部署。县委县政府坚持定期安排地震监测工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2次听取全县防震减灾工作推进情况,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措施落实。二是夯实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任”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县长郝瑞耀为组长、县政府全体副县长为副组长,19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和8个街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泾阳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领导小组,实施“三网一员”网格化管理,签订《2023年防震减灾目标责任书》,明确53名领导干部、13名一线人员防震减灾职责清单。三是强化考核。县委县政府将防震减灾工作列入全县重点考核内容,制订《泾阳县2023年防震减灾目标责任考核细则》,采取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分4个批次对8个街镇、36个部门防震减灾进行检查,促进工作有效落实。坚持跟踪研判,提升监测质量。一是认真落实省市防震减灾会议精神,科学部署安排泾阳县年度震情跟踪工作,及时完善年度震情跟踪应急准备方案。着力提升监测预报质量。今年以来,累计分析处理、传输上报模拟观测前兆数据345组,收取并分析处理数字化微观前兆数据501120组(分钟值),收取宏观观测数据48组。二是制定实施《泾阳县2023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有效推动落实。根据月会商分析预测,编制震情分析专报12期,切实做好年度特别是“两会”、高、中考期间的震情跟踪监视、短临预测预报和保障服务工作。三是加强地震监测台站管理和仪器设备巡检维护,新增两台预警系统装备推广预警系统的应用,覆盖面涉及2村5800人,确保全县地震监测环境不受破坏、监测台站稳定运行。(三)强化依法履职,提升震害防御能力。一是坚持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严格执行不同区域的7度或8度设防,把牢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关,共完成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行政审批5项。二是联合住建局、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对县区内重大建设工程、学校医院主要建设工程、一般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抗震设防措施和质量等全方面进行检查,共检查2022年5月以来一般建设工程、学校、交通等25个项目。三是推进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估,对于新建设的企业园区、产业园区、学校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及抗震设防备案5个,推进县级标准地建设备案1个。(四)多点持续发力,深化科普宣传教育。一是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暨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为契机,推动防震减灾知识“六进”活动,开展各类宣传活动8次,展出展板76张,发放各类科普资料6000多份,发放25000元宣传物资,做到地震科普和“防抗救”基本技能走进百姓日常生活;二是组织参加全省地震科普宣传竞赛活动,荣获得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参与全市地震科普宣传竞赛活动,2人获得优秀奖;参与市地震监测中心防震减灾手抄报、征文活动,2人分别二等奖、三等奖。三是推动县科普主题公园建设,在泾干湖公园设立地震科普知识宣传阵地增设地震科普宣传专栏4处,把地震科普宣传形成常态化。四是邀请市级专家举办地震科普大讲堂活动,培训40名科级以上干部,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防震减灾意识。(五)健全应急体系,应急演练常规化。一是健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体系,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建设,优化和健全地震应急指挥协调、响应联动、应急救援等工作机制;二是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物资储备、调用等机制建设。全年更新两处应急避难场所的指示牌、标识;完善应急物资储备5000元;三是推进应急演练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先后在雪河中学、泾干中学等校园;县农林局、县应急管理局等机关;冀东新型建材、声威水泥、宏远燃气等企业开展地震应急演练60余场次,增强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二、存在的问题2023年度,我县稳步推进防震减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震情预报预警建设存在短板,全县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大多数还未安装地震预警系统。二是监测人员不足,导致监测台站管理不够规范,管理措施落实和观测数据录入、转换、预处理等工作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防震减灾工作的推进。三是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及科普阵地建设不到位,宣传效果不够明显。三、整改措施一是积极配合省局、市局完成台站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在工作中提升监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认真参与每一次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争取做到更高效、更精准的监测分析工作。二是根据省市两局签订的发展规划,努力推动全县符合条件的场所配备地震预警系统,为全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再上一层保险。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4年,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增强防震减灾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牢防大震、救大灾的底线思维,推动防震减灾各项工作。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持续抓好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一是抓实地震监测台站管护。加强台站外部环境隐患排查、仪器设备的巡检、标定和维护,严密监控各类观测仪器运行状态,对常见的仪器故障进行排除和检修,现场指导、培训看护人员,确保地震监测环境不受破坏、监测台站稳定运行。二是抓实观测资料分析处理,做到发现异常及时组织核实、报告。三是抓实震情跟踪研判。根据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加强地震活动趋势分析研判,做好年度震情跟踪监视和短临预测预报工作。四是加强地震预警终端建设。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配合省市局做好地震预警终端建设工作。(二)抓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一是抓实重点时段宣传。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推动防震减灾指示“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多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二是抓实日常宣传。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宣传。三是抓实舆情监测处置。及时收集涉震舆情信息,根据舆论声量、扩散范围和影响规模,开展涉震舆情处置工作,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