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富县> 富县信访接待室

富县信访接待室

发布时间: 2024-03-12 15:04
单位名称 富县信访接待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和承办网上信访事项的交办、转送。
住所 富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一楼
法定代表人 丁广成
开办资金 7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万元 -1.2万元
网上名称 富县信访接待室.公益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接待群众来县访329批1908人次,其中集体访100批1654人次;到市上访125人次;赴省上访12人次;进京访79人次,无非访和重大信访安全问题发生。网上信访204件,其中不予受理21件,受理183件(按期办结162件,未到期正在办理中21件)。信访事项受理及时率、办结率均为100%,群众满意度信访部门纳入考核件81件,满意率为97.27%。群众参评率为90.16%。二、取得的成效推动化解突出信访问题。夯实领导包案、专班协调工作责任,持续推动“五个楼盘”信访突出问题化解,保持了一批涉众信访群体性的稳定;及时关注涉军、涉教和老放映员“三大群体”动态,加强对接退役军人、教育科技、宣传部等部门,做好有关政策宣传引导工作,“三个群体”未发生越级信访问题。坚持从落实责任抓起,对中省第三批交办13件重复信访案,全部落实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单位负责,全力推动化解,目前,全部办结。三、存在的问题当前,一些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和关键环节的信访矛盾依然突出、解决难度大;一些部门单位源头化解信访问题的主动性不高、措施不够有力;一些重点人长期缠访、存在越级访风险。四、整改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提高信访工作处置能力。完善信访事项首办责任制实施细则,突出首接首办、快接快处,力争一次性化解矛盾、解决难题。深入推进诉访分离,坚决把把涉法诉讼从信访中剥离出来,积极引导群众按规定通过司法渠道解决问题。探索建立依法处置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会商机制,积极聘请律师、人民调解员参与信访工作,推动信访问题深层次解决。二是推进信访矛盾攻坚工作。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加大城乡建设和劳动保障等领域突出问题化解力度,切实做好我县烂尾楼盘信访问题的化解工作。持续推进集中治理重复信访专项治理,完成中省交办重复访案件化解工作。针对“两会”等重大政治活动,加强统筹协调,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聚集上访、极端恶性事件和因工作不力引发的负面炒作。下一步工作计划1、强化源头排查化解。持续强化组织乡镇和部门单位开展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分类梳理,落实措施,提前做好化解。同时,充分发挥“两说一联”便民联动机制作用,通过“群众说事”,将苗头性、一般性矛盾纠纷由村民自治自行消化;通过“法官说法”,把矛盾纠纷引入法治化轨道化解,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2、加强领导坐班接访。继续加强县级领导轮流坐班接访,加强对接落实,确保每天有县级领导接待重要信访事项,推动化解信访问题。推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部门单位,制定相应工作安排,落实班子成员轮流值班接访,开展下访活动,主动解决问题,大力化解矛盾纠纷。3、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以信访工作“五个法治化”为主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运用“浦江经验”,以强化依法履职和责任落实、维护群众权益和社会稳定为重点,全力推动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全过程的信访工作法治化,实现信访预防制度化,信访事项受理、办理更加规范化,信访责任监督追责常态化,信访秩序更加有序化。4、强化工作协调配合。加强公安、信访、劳动监察、司法等部门协调配合,实行县信访大厅联合接访,整合工作力量,分类处置农民工讨薪、涉法涉诉和非法信访问题,坚决维护良好信访秩序,确保信访工作有序开展,防止集体突发信访事件发生。加大违法证据收集工作,及时有效坚决制止违法信访行为,营造良好信访工作秩序。5、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业务培训。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每月10日前调度一次乡镇部门信访业务和信访接待室全体干部,开展一次业务和信访法规培训,每季度集中开展一次《信访工作条例》宣传活动。规范信访办理。严格事项来访登记,限期转办、定期督办,强化责任单位书面答复信访人环节,引导信访人对不满意信访答复结果按程序复查、复核,做到“三级终结”,推动信访工作顺畅开展。6、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从信访接待室班子成员抓起,严格分工管理,明确工作责任,主动查找问题、整改不足,提升班子工作能力水平。实行全员参与接访,人人都是接访员、人人参与接待信访群众,提高整体配合能力。设置信访大厅来访引导员,第一时间接待引导,方便来访群众反映诉求,提升服务质量,树立信访干部良好形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