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横山区> 榆林市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榆林市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2 09:39
单位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防疫保障。疾病监测;疾病防治研究;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与监测;突发卫生事件处理;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卫生防疫培训与技术指导。
住所 榆林市横山区河滨路
法定代表人 石崇峰
开办资金 54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横山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54.47万元 525.59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转型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我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区卫健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市疾控中心年初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认真履行防控工作职能,落实重大疾病防控措施,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传染病防控、地方病防控、慢性病防控、免疫规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工作开展情况(一)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1.健全组织体系做好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我中心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任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组建了6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每个队员配置了应急箱以及应急物质。2.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全面提升专为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我中心狠抓专业人员的强化培训,围绕甲型流感、新冠、手足口、鼠疫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年初制定了中心业务人员和卫生应急队队员培训计划;对基层防疫人员开展集中培训4期,对中心业务人员开展应急培训2期,对卫生应急队员培训4期。3.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我中心内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发生疫情后及时进行网络监控,并及时上报,提高了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4.保证应急物资储备:我中心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积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每年均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各类防护用品、消杀药械、检测设备等,作为传染病流行应急处置专用,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立即启用。5.组织开展防控应急处置演练,增强卫生应急综合处理能力:为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加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现场处置能力,分别开展了“鼠疫疫情”“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演练 。在演练中按规定程序认真操作,特别是隔离服的穿、脱程序进行了重点演示。(二)重点传染病监测、防控规范有序1.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区累计报告传染病17种1683例,发病率为0.58%,死亡病例1例(为艾滋病感染病例),发病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87.20%,其中乙类传染病13种888例(新冠发病500例),发病率为0.31%,丙类传染病4种795例,发病率为0.28%。顺利完成了新冠病毒、手足口病、流感、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2.艾滋病防控:我中心认真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继续推进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截止12月31日,艾滋病感染者8例(确诊病例2例,HIV6例,死亡1例),免费咨询755人,全人群检测20486人,累计干预238人,并为高危人群开展艾滋病检测工作。3.结核病防治:截止12月31日,结核病门诊共登记初诊病人175人,查出结核病人24人,接受免费治疗的病人19人,实验室共痰检涂片166张,免费拍胸片128张,查出初治涂阳病人8例。大疫情网报告疑似结核病人188例,有效报告175例(死亡3例,住院1例),总体到位158例,总体到位率92.4%。(三)免疫规划工作扎实开展1.提高疫苗接种率,确保完成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目标。截至12月底Ⅰ类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疫苗、流脑A+C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白破疫苗)接种率均达到国家要求的95%以上。同时对辖区内21个乡镇接种单位开展了13次冷链运转,共送各种疫苗100853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共下发64301,非免疫规划疫苗共下发36552支)。2.积极开展AFP、麻疹、流脑、乙脑、白破、百日咳、15岁以下儿童乙肝的主动监测工作,每月按旬深入到辖区区级各监测医院相关科室主动搜索,截至12月底未发现相关病例。(四)慢性病综合防控成效显著1.慢性病自我管理:重点人群管理质量稳步提升,全区慢性病自我管理逐渐规范,高血压、糖尿病控制效果明显;截止2023年12月底,高血压实际管理24368人,规范管理率达70.62%,血压控制率61.41%,糖尿病实际管理7220人,规范管理67.34%,血糖控制率62.01%。2.死因监测:2023年共上报本年度死亡卡2068张,补报卡1264张,完成我区年度报告粗死亡率≧本辖区常住人口的0.75%的目标。3.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截止11月份我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累计登记建档1286人,累计死亡179人,目前在册患者1107人(知情同意患者1076人,危三及以上患者341人),患者患病率为0.39%,患者规范管理率90.06%,面访率93.95%,体检率54.11%,服药率72.09%,规律服药率57.18%,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率67.44%,精神分裂症患者规律服药率54.90%。(五)地方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完成1.碘缺乏病监测:2023年共监测居民食用盐315份,碘盐覆盖率为100%;完成105份孕妇尿碘监测,碘盐合格率为94.92%,无非碘盐。2.饮水型氟中毒调查工作:对全区212个行政村进行检测,共检测491份水样,检测结果水氟均合格。3.开展布病防治工作:全年上报布病确诊病例23例(14例由外报本,9例由我中心检出),完成布病高危人群检测245人次,流调摸底516人;开展职业人群防治干预313人,职业人群血清学监测217份。4.鼠疫防治方面:今年我中心在全区境内进行了鼠情踏查,将雷龙湾、波罗两个乡镇确定为本年度的监测点。全年共布笼2108次,共捕获夜行鼠4种28只,总捕获率是1.32%。采集野鼠血清20份送市地防所进行血清学监测,结果均为阴性。(六)公共卫生工作有序开展1.学校卫生工作:我中心分别于3-4月和10-11月抽取了横山区幼儿园、横山区第二幼儿园等7所学校进行视力、龋齿、血压、身高、体重、脊柱弯曲异等常见病监测,共计监测学生4277名。并完成区级和农村10所(8所重点监测学校,2所常规监测学校)中小学营养餐常规监测工作。2.生活饮用水监测:按要对全区23个监测点,共46份水样、进行常规检测、监测工作,结果均已上报国家水质监测网。3.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截止12月31日共上报了352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并对各乡镇卫生院及街道办事处食源性疾病开展了四次督导检查。4.职业卫生工作:2023年底我区共有职业性尘肺病患者161人。已随访并上报了155位患者,随访率达到96%。剩余6位未随访患者,暂时无法取得联系。并督促各体检机构将职业健康体检个案卡进行上报,截至12月31日共审核职业健康体检个案卡8603例。二、疾控中心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全区6个产科医院安装并使用陕西省新生儿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实现全省所有接种单位均可从该系统调取到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信息,达到接种信息系统互通。(二)落实并发放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结核病患者关怀费,并建立结核病手机管理平台,及时通知反馈患者推荐、转诊、追踪、管理等信息。(三)联合市精防办为25家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活动,使得严重精神病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干预治疗。三、主要存在问题(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短缺,整体学历层次、工作水平相对较弱,不能满足疾控新形势任务需要。(二)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现有的实验室设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和业务的进一步开展。(三)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特别是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仓储、物资、设备等不能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四、整改措施(一)引进高学历人才和送出去培训等方式。(二)争取财政投入,增添设备。(三)争取政府投入经费,储备应急物资。五、下一步工作目标(一)做好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流感、结核病、艾滋病、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为抓手,加强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科学分析研判疫情,开展预警与预测。(二)加强冷链及疫苗管理,规范进行信息化系统操作;及时准确、规范、填写疫苗出入库登记;熟悉掌握疫苗免疫程序、补种程序,及时接种各类疫苗,禁止出现不合格接种现象。(三)加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能力提升培训和应急演练实践,畅通信息报送和应急值班制度,规范应急处置。(四)持续强化公共卫生安全监测工作。开展食源性疾病、生活饮用水、食用碘盐、病媒生物监测等工作。(五)积极落实学生健康监测工作。通过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视力不良、肥胖等主要常见病情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效预防控制学生常见病的发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证书号:43675158561082311j1009有效期限:自2019年3月26日至2024年3月25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