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蒲城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研究制定全县供销合作经济的发展规划,承担农资、农产品、种子的购、销、储任务;开展土地托管、流转及农业技术培训推广服务,提升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 | |
住所 | 蒲城县青年路3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天军 | |
开办资金 | 36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财政 | |
举办单位 | 蒲城县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7.79万元 | 198.4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农资销售稳步升级。一是坚持质量第一。坚持与中化、浩斯特、阳煤丰喜、沃夫特、赛洋、北京联创等国字号农资企业长期合作,采取“县级配送中心+基层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农户”的经营服务方式,深入农户动态了解农资需求,及时补足适销对路的货源,定时定线配送至田间地头。2023年16个镇辖150个村直供配送农资10832吨,较上年同期增长6.2%。二是加强镇村合作。积极对接镇党委和村党支部,联合紫荆街道办、椿林镇召开绿色农资供应座谈会,增设农资供应服务点,通过村集体对接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服务农业生产,壮大村集体经济,走互利共赢之路。三是健全网络体系。6月30蒲城县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定为“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县,陕西省仅此一家。(二)项目建设抓早动快。一是投资90.6万元万佳建材市场提升改造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市场品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合作共赢。今年新招引入驻商户20多家,2家商户送来锦旗;二是工业品公司与城投公司合作投资140万元建设停车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三是积极争取市级“新网工程”基层社提升改造项目1个、“三位一体”综合合作项目1个;四是积极争取省农业厅项目建设建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粮食烘干服务点1个;五是投资13.5万元对党睦供销社、坡头供销社等3家基层供销社门店进行屋顶防水处理、室内涂白亮化等,确保社有资产发挥效用,增加收益。(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拓展。全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22.68万亩。一是测土配方用肥。在全县16个乡镇主要针对西甜瓜、葡萄、甜桃、酥梨等经济作物为农户测土12800亩,配方施肥9600亩。二是实用技术培训。邀请农技专家,在紫荆街道和高阳、洛滨、龙池、陈庄、苏坊、椿林等镇与村党支部联合开展田间地头示范培训45场次,受益人次3100人;三是组团农机服务。入股领办建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深松、机耕机播、无人机飞防等,服务面积19.2万亩;四是优质良种推广。推广北京联创优质良种5000袋,小麦良种6200袋;五是再生资源利用。与五友再生资源公司合作,回收废旧农膜12100吨,生产节水滴灌带1650吨,龙带330吨;六是建立示范样板田。在紫荆街道、苏坊、椿林、洛滨等镇打造小麦、葡萄、瓜菜、樱桃等六个产业示范基地1000亩,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领着群众富。(四)社有资产管理到位。一是建立工作台账(职工基本信息台账、社有资产台账、经济运行台账、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台账、服务社员台账、为群众办实事台账),健全资产管理体系,规范和加强社有资产监督管理,确保社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人员变化、社有资产管理、经济运行、社会化服务等情况,为县社年终责任目标考评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实行预算支出管理。按照“以收定支、量力而行”的原则,年初各单位编制费用支出预算,经县社党组会讨论通过后执行,企业按照预算在会计核算中心报账,会计核算中心按照票据管理规定审核后在预算范围内据实支付,严禁超预算支出,年终对各单位收支进行决算,编制企业会计报表。三是红蓝预警监督。县社资产管理股根据各基层社和县直公司租赁门店到期情况进行社有资产经营检查督导,对未按时上缴的单位,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履行监事会职能,建立红蓝牌预警制度,对多次沟通仍不能按时上缴承包费的单位负责人予以停发工资和通报批评,适时由相关包联领导进行诫勉谈话。(五)信访稳定和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一是为落实信访责任制,成立了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共收到14件信访案件,对不属于本单位管辖或不合理的信件来访,做好了解释工作,减少了重复访和越级访。二是年初与供销系统各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具体要求,对系统各单位开展了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坚决堵塞安全生产监管漏洞,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六)驻村帮扶务实创新;一是成立第一书记工作室。建立第一书记“2211”服务模式,“2”:群众“三事”工作室、实用科技咨询室;“2”:物流快递服务厅、绿色农资展示厅;“1”:一块科技示范田;“1”:一座增收致富棚。2023年与村两委干部协同解决村民“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20余件,村民自发向工作队送来“农资快递利民便民,网游追款排忧解难”锦旗。二是开展为农服务利民。2023年,驻村工作队组织配送绿色农资118吨2690袋,每吨便宜150元,农民直接减少投资近17700余元。累计为村民开展免费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技术咨询培训16余次。2023年工作队开展“保底收益”的土地全程托管模式,建立8亩科技示范田1块;与瓜农梁金钢合作开展甜瓜全程技术托管服务和直播带货帮销服务。三是持续开展快递进村便民。工作队立足余兴村,将快递进村服务延伸至周边的化木村、寨子村,2023年免费快递进村达3.6万余件,小举动、大服务,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3年以来,县供销联社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在上级社的业务指导下,紧扣综合改革主线,凝心聚力,夯实基础,积极投身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着力在绿色农资统供、项目建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现代流通等方面探索,服务三农能力不断提升。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各基层社之间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供销社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二是社有企业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服务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干部职工队伍老化,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行业人才匮乏等等。(二)改进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问题和不足,立足供销合作社职责使命,找准定位,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职能,转变作风,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按照“红色领航、绿安保障、稳中求进、创新共享、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服务三农、助力振兴”的总体工作思路,奋力开创供销合作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一)做好农资保供稳价。根据农时季节提早进行农资储备,和镇党委、政府积极对接与村党支部合作开展绿色农资供应,加强对农资经营网点的监管,保证农资货源充足、价格稳定、质量过关,确保年完成绿色农资推广12000吨。积极实施“绿色农资”提升行动试点县工作。(二)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加强技物结合、建立服务联盟、延长服务链条等方式,因地制宜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生产托管服务和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确保全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4000亩,农业科技培训50场次,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22万亩。(三)完善基层组织。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社网点,年底完成新建农村综合服务社10个,开展农资配送、资金信用、代收代缴、快递收发等多项惠民服务,实现村级网点“一点多能”多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积蓄可持续发展动力。(四)培育壮大项目。供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一体化开展农技培训、土地托管、农资配送、资金信用、统防统治、物流配送等多种服务项目,形成推动全县供销综合改革的核心支撑。做好蒲城县甜水井供销社粮食储运为农服务中心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盘活社有资产,延长产业链条。(五)做实驻村帮扶。依托“第一书记工作室”,持续推广第一书记“2211”服务模式,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引领群众增收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做好产销对接。规范有序推动消费扶贫工作,通过“832”消费扶贫产品直联直报主流平台、消费扶贫产品专馆、农产品电商体验馆线上线下促销扶贫产品,规范农产品销售和数据的采集、统计、上报。积极参加省、市社及县政府组织的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组织农业企业参加推介,帮助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七)注重合作共赢。全面推广供销村级服务站与中通公司开展快递物流合作;与五友公司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合作;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合作开展金融合作。(八)规范财务管理。强化社有资产清收、租赁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严格按照“以收定支、量力而行”的原则,据实支付。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