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州区> 商洛市商州区气象局

商洛市商州区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4-03-11 17:31
单位名称 商洛市商州区气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服务。承担全区气象行业管理、地面气象观测、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等工作。
住所 商洛市商州区大赵峪街道办事处龙山村
法定代表人 郭涛
开办资金 3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79.3万元 1470.6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的业务活动(一)固本强基,切实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一是认真开展汛前业务自查,修订完善了2023年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二是学习培训常态化,切实增强业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三是举办了全区气象信息员培训班1期;四是全年共计发布各类重要气象信息350期。向各级防汛责任人、应急联络员、气象信息员、为农服务对象发布天气实况预警短信179次、322890条,受众28万人次。与商洛自然资源局商州分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4期。(二)守正创新,全面落实“三个年”活动。一是以学促干,下好理论学习“先手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二是党建引领,树立思想意识“主心骨”。将“三个年”活动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三个年”活动走深走实。积极向省市争取风廓线雷达和激光雷达落实商州;三是制度约束,牵好纪律规矩“牛鼻子”。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统筹谋划,逐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努力补齐“清廉建设”工作短板。(三)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一是先后开展2023年春节收假后正风肃纪集中教育整顿工作、以案促改和第22个党风廉政宣传月活动;二是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三是扎实开展“三会一课”、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组织党员集体学习12次、召开党员大会4次、组织生活会2次、民主生活会2次、支部书记讲党课4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四是全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五是积极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四)强化监管,扎实履行防雷安全监督职责。一是区气象局联合区应急局印发文件,要求相关单位、企业,落实防雷安全责任。二是与全区防雷重点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明确防雷安全监管责任;三是指导全区41家防雷重点单位开展信息维护,防雷重点企业管理平台登录率和维护率均达100%;四是对辖区内41家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开展安全大检查,确保全年防雷安全持续稳定。(五)加强宣传,积极传播气象科普知识。我局围绕气象科普宣传主题和单位重点工作,及时组织开展“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全年,共完成宣传刊稿232篇。其中,中国气象报3篇,陕西气象内网170篇,商洛日报3篇,商洛气象外网6篇,商州区政府网站44篇,学习强国2篇,风清三秦2篇,廉洁商州2篇。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我局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获得了2023年度全市气象部门“发展地方事业工作”先进集体、“特别突出贡献”先进集体、“业务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及“目标考评优秀达标单位”四项荣誉表彰。三、存在的问题1.气象台站探测现代化水平不高。综合气象观测能力与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不相适应,全区气象观测站网的布局尚需科学设计,观测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和维护保障能力有待提高。2.公共气象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加强。现代农业气象业务能力亟待加强,农村气象信息覆盖面亟待提高;突出地方特色、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意识不强、思路狭窄、举措不多;公共气象服务的针对性不强,业务系统尚未建立或不够完善。3.人才队伍结构和人才素质需要优化和提高。基层台站业务任务繁重,缺编比较严重;台站人员长期得不到更新和补充,队伍结构明显老化;队伍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气象专业的人员比例偏低。四、整改措施1.提高气象台站探测现代化水平。一要加大对气象台站的资金投入,更新和升级气象观测设备,提高观测精度和数据质量。二要优化全区气象观测站网布局,根据需求合理增设观测站点,加强关键区域的监测能力。三要建立健全观测系统的运行维护机制,加强设备维护和技术保障,确保观测系统的稳定运行。2.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一要着重提升现代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加大农村气象信息的覆盖和传播,提供更精准的农业气象服务。二要强调地方特色,拓宽思路,创新举措,推动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三要增强公共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建立和完善业务系统,根据不同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3.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和提高素质。一要适当增加基层台站的人员编制,缓解工作压力。二要加强人才引进和更新,吸引年轻人才加入气象队伍,解决队伍结构老化问题。三要优化队伍专业结构,提高气象专业人员比例,通过培训和进修等方式提升人员素质。五、下一步打算1.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持续强化“两个责任”落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二是持续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三是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四是带好班子、带强队伍,强化责任担当,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推动商州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2.持续推进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一是持续优化综合观测站网布局,有效提升气象探测能力和气象服务精准化、数智化水平。建设城市加密自动气象站1套、气候关键区加密自动站3套、北斗自动气象站6套,更新六要素自动气象站4套,购置2套北斗站配件,进一步强化地面监测预警和设备保障能力。二是建设CMAcast(中国气象局新一代卫星广播系统)卫星通讯小站1套,确保紧急状态下接收中省气象部门天气会商。三是继续优化完善商州区气象局气象防灾减灾指挥调度“三合一”平台,为城市“人盯人”“人盯车”实战演练和防汛“双‘2+5’”模式提供科技支撑。3.持续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减灾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新建人影作业站1个(陈塬上河村),升级改造人影工作站1个(板桥蒲峪),持续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炮站布局,改善作业站点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人影作业点标准化建设水平。购置新型火箭装置3套、新型高炮4门、地面烟炉1个、卫星设备2套等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实现作业站点高炮、火箭自动化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人影作业能力。4.持续加强基地遥感垂直廓线观测能力。以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和消除重点区域观测盲区为目标,着重增强中小尺度天气监测能力。建设地基遥感垂直廓线观测系统,建设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对流层风廓线雷达各1部,加强商州国家站遥感垂直廓线观测能力。5.持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体制建设。一是优化极端灾害性天气“吹哨叫应”规则,以便在灾害发生前及时发出预警。二是完善基于气象灾害预警的调度指挥“三合一”多部门协同机制。三是开发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系统,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靶向发布机制。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灾害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预警级别,并针对不同受众采取不同的发布方式。6.持续推进气候康养品牌创建工作。一是创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避暑旅游目的地”等气候康养品牌。二是打造7个国家级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分别为龙山晓日、熊耳晚霞、金凤山花海、秦岭江山红叶、戴云山云海、蓝关古道雪景、秦王山雨凇,让游客真实感受到“醉美鹤城康养商州”。三是开展2个省级特色气候小镇品牌创建。四是开展1个国家级(或省级)“气候好产品”品牌认证,赋能特色农特产品溢价。7.持续推进商州区防灾减灾科普园建设。依靠商州国家气象站建市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完成单位院落硬化绿化任务,设立气象科普宣传展板,增加人工影响天气互动平台。建立高层次气象科普专家团队,大力发展气象科技志愿者队伍,积极打造气象科普品牌,探索让群众入脑入心的科普宣传方式,把科学知识、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转化为群众能够掌握、易于操作的清单;繁荣气象科普作品创作,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提高气象科普原创能力。8.持续强化重点领域气象服务保障。加强在安全生产、交通保畅、能源保供等领域气象服务保障,突出数字气象赋能商州产业发展,气象服务效益更加显著。完成张峪沟片区乡村振兴一体化开发项目8套负氧离子站点建设任务。9.持续优化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构建“气象+”服务业务,融入城市大脑。将气象元素融入文明实践、文化旅游、学校研学等教育实践精品线,培育形成气象主题文化旅游研学线路。10.持续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推动气象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素质水平提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