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第二小学

榆林市第二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3-11 16:12
单位名称 榆林市第二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榆阳区北大街280号
法定代表人 张磊
开办资金 955.0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92.63万元 663.04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第二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1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提升校长素养,引领学校发展(一)在学习中提升。为了让这所百年老校能够绽放出新时代的光芒,我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汲取行动的力量。同时,通过线上学习、校本培训、外出培训、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研讨交流,被榆林学院聘为“国培计划(2022)”——陕西省小学骨干校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授课专家。(二)在交流中共进。向学生、家长、教师及对外应邀作专题讲座多场,校内外听、评课110节,在与同行们相互交流中提升自我素质。指导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类大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年来,本人当选为区人大代表、榆阳区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被榆阳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被榆阳区教体局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高考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被榆阳区慈善协会评为“支持慈善工作先进个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被辖区社区评为“优秀下沉干部”等多项荣誉。学校被考核为年度优秀单位,论文《“以1234”党建工作模式,提升党建实效》在全区交流并发表于《榆阳教育》。(三)在创新中彰显担当。在校长的带领下,以艺术教育为特色,走出了一条学校发展之路。二、加强学校管理,推动学校稳步发展学校在党建工作引领下,坚持“严、细、实、新、活、纳”的六字管理特点。(一)严。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师生员工,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人根本务。(二)细。做任何事都必须行之有据,按章办事,有规可依,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人都要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各项工作必须有制度,有过程,有监管,有反馈,有整改,最核心的是落实。(三)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及一日常规要求,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夯实工作质量。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课后服务教师职责》、《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课后服务考核方案》、《班主任考核方案》、《综合学科教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的二小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落实。(四)新。激励工作中出新招、立新意、出成效的广大教职员工,与时代同频共振。(五)活。就是形式灵活,方法多样。灵活多变的管理策略是实现高效管理的有效手段,将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既要以制度为准则,约束人的行为,使人按规则做事,又要以人为本,尊重人、激励人,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三、夯实“三个课堂”,赋能学生全面发展(一)深耕“第一课堂”,紧扣教学主阵地,聚焦教育教学质量。学期初,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及时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让新教师扬长避短,更新观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年度还实施了创新大赛、思政课大赛、解题大赛等活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开展了全学科“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开展“青蓝结对”师傅示范课展示活动。为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学校推行了“集体设计、资源共享、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分层布置、精准施策”的作业管理规范,优化了作业设计,创新了作业形式,压减了作业总量,控制了作业时长,落实了作业公示,做到了作业不出校门,切实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本学年实施了“抓两头,促中间”的质量提升办法,让优秀生更优秀,让待进生迎头赶上,突出差异化教学,实现全员提升。(二)丰富“第二课堂”,提升核心素养,彰显课后服务特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五育并举”,课后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每天两课时的课后服务,一课时完成基础学科作业,另一课时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五的课后服务安排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校内实现学业的提升和特长的发展。一年来,学校依据校情,把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开设了陕北腰鼓、陕北剪纸、榆林小曲、经典诵读、古诗词等40多个课后服务特色课程,优化了课后服务内容。特别是非遗榆林小曲社团,成为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引领着全区学校对榆林小曲的传承和发扬。我校榆林小曲社团,参加了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参加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会演出,我校承办了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组织的榆林小曲专场演唱会,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四、创新德育活动,助推学生终身发展学校构建实施了“55321”德育工程和晨会系列、月份系列教育模式。(1)“55321”德育工程:坚持5条标准:①德育为首;②校长负责;③人人育德;④任务落实;⑤形成合力。组建5支队伍:①校长为首的领导队伍;②教师队伍;③学生干部队伍;④校外辅导员队伍;⑤家长队伍。开辟3条渠道:①学校教育;②家庭教育;③社区教育。建立2类基地:①校内:升旗台、文化橱窗、板报、各部室和墙壁;②校外:烈士陵园、民歌博物馆、民兵治沙连、军旅园、邓宝山将军纪念馆、法庭等红色教育基地。形成1套运行机制:5支队伍有效运行。(2)晨会系列、月份系列教育活动:晨会系列德育教育活动内容有:星期一爱国主义教育,星期二文明礼仪教育,星期三社会公德教育,星期四心理健康教育,星期五环境保护教育。月份系列德育教育活动内容有:一月份看进步、展未来;二月份勤实践、乐体验;三月份学雷锋、树新风;四月份缅先烈、学精神;五月份勤学习、爱劳动;六月份蓝天下、心连心;七月份颂党情、报党恩;八月份学军人、守纪律;九月份仰师德、感师恩;十月份爱祖国、辨荣辱;十一月份练本领、学创造;十二月份传文化、善读书。五、取得主要成绩和社会效益安全是学校的一条生命线,离开了安全,学校的所有工作皆成了一句空话。鉴于此,学校实行了“谁主管,谁负责”“一把手负总责”的管理体制,形成“事事有人管”的局面,并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制定完善学校各类安全工作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重点做好疫情防控、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和防溺水、防意外伤害、校园欺凌等教育,开展好每月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每周值周领导负责开展安全工作检查,排查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有详实的安全台账记录。六、存在的不足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1、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设备还有待于完善,教职工活动室的场地和器材有待于投入,校园文化的层次还需要提升。2、要继续加大教育教学研究、注重通过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一如既往地抓德育工作,始终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4、非基础学科的管理考核缺乏具体、有效的可行性方案,今后我们将在保证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总体课程计划,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网络,明确职责,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细则。5、教务处进一步完善教研组长工作考核激励机制。促使我校业务检查落到实处,教学业务更加规范、更加精细,做到奖罚分明,提高教研组长们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促进学校教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6、在维修方面,还要加强与各处室联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在卫生方面偶尔留有死角、巡查力度不足。7、随着形势的变化,应不断地完善健全各类制度。8、要重视工作执行力的提高。七、下一步工作计划各位老师,我们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努力提升办学品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名校加倍努力!谢谢大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