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佳县> 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03-11 15:34
单位名称 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榆佳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提供管理和服务。负责编制园区规划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负责园区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以及管理和服务园区内企业。
住所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王家砭镇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幸福路1号
法定代表人 柴孝勤
开办资金 8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佳县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3688.16万元 76290.09万元
网上名称 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公益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变更法定代表人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23年,榆佳经开区重点围绕产业链持续发力,主动出击,奔赴西安、上海、北京、江苏等10余省市对接产业链项目,拜访企业20余家,接待客商考察洽谈50余次,大力宣传推介经开区,全年新签约引进项目13个,其中合同项目6个,协议项目7个。(二)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23年,榆佳经开区多措并举,顺利推动全区7个重点项目取得良好进展。续建项目方面,中石油冀东油田西部分公司冀东油田佳县天然气处理站建设项目,总投资10.3523亿元,年度完成投资5.3523亿元,现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试生产;佳县宏远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佳县天然气液化及应急储气项目,总投资5.121亿元,年度完成投资7332万元,现已全部建成,正在调试验收,预计2024年初投产;佳县富绿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食用植物油精炼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年度完成投资1800万元,现已全部建成,正在调试,预计2024年2月投产;陕西八方合创橡塑助剂新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年度完成投资1000万元,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2024年上半年可投入试生产。新建项目方面,佳县中宏天然气液化改扩建项目,总投资1.7亿元,现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试生产;陕西有色天宏瑞科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新建成品销售库房项目,总投资3263万元,现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省级重点项目陕西有色天宏瑞科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8万吨电子级粒状多晶硅产业升级项目,已根据集团公司产业布局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采取质量提升和分步建设的方式进行工艺和建设节奏的调整,同时,榆佳经开区已将项目新增产能纳入总体规划。截至2023年底,第一阶段2.5万吨项目设计方面已完成桩基蓝图,正在开展概算编制;采购方面已完成辐射加热器等10类长周期设备的订购,签署合同82份,合同总金额10.61亿元,完成付款4.33亿元,8个月周期设备正在进行招标采购;施工方面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准备工作,预计2024年3月底施工手续办结后开工建设。(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2023年,榆佳经开区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园区形象及承载能力。市政道路方面,已完成景观大道路面整治工程;正在积极推进景观大道和长兴路的亮化工程、吉园路右半幅的市政道路建设、新区四路的修建,以及天瑞路与景观大道平交路口的改造工程。上述工程将为企业、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交通环境。基础设施方面,已完成中水回用管道和绿化浇灌管道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子坝加固及进场道路改造工程,九路排水口整治等工程,以及榆佳经开区弃土场的批复,有力保障了园区公共设施正常运转,为企业建设生产解决了后顾之忧。(五)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榆佳经开区管委会积极开展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及“十有两禁”专项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各项工作任务已顺利完成;“十有两禁”正在抓紧推进,已完成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修编、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四至”范围明确、园区周边土地规划安全控制线划定、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封闭化管理建设、智慧安环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化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消防特勤站建设等“九有”和化工园区“禁限控”目录、项目准入条件等“两禁”工作,危险化学品车辆专用停车场正在进行场地平整,预计明年6月正式建成投运。大力推进园区智慧安环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应急指挥中心、环保监管设施、安全监管信息化、化工园区封闭化管理系统等软硬件设施均已建设安装完成,并投入试运营。同时,聘请5位专家担任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监管专员,提高园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水平。根据中省市县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2023行动工作要求,成立专职工作专班,扎实开展专项排查行动,全年累计开展检查16次,联合检查12次,发现隐患473处,其中重大隐患6条,挂牌督办企业1家,现已全部完成整改。举办为期三天的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员安全培训班,邀请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授课,增强各企业在职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结合工业园区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开展扬尘治理、兰炭行业整治、裸露土地治理等多项行动,全年共计整治施工现场5处、绿化治理7926.92平方米,种植水地柏等植物1940株,确保榆佳经开区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土壤、水源安全可控。二、取得效益(一)经济指标稳步增长。2023年,榆佳经开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34.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实现税收1.8亿元(不含退税),实际引进内资27.8亿元,其中省内项目到位资金4.7亿元,省外项目到位资金23.1亿元,累计进出口贸易1877.3万元人民币,各项经济指标均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势头。(二)完成化工园区认定。2023年7月,榆佳工业园区化工产业园正式获批成为陕西省第二批化工园区,为更多化工项目落地创造充分条件。三、存在问题(一)建设资金短缺,生活配套不足。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入驻企业、运输车辆的增多,能源大道、吉园路单幅路面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车辆,急需修建另半幅路面,二期地块横纵道路均未实施,项目难以落地建设。另外,园区生活配套区刚刚起步,配套设施不足,影响着项目的引进入驻,不利于留住企业人才。(二)产业链条短,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目前经开区入园企业中,三大主要产业链条延伸路径研究不多,重点头部企业及关键技术不清,引领性和战略性项目储备不足。光伏和半导体产业链仅投产陕西有色天瑞公司一家,盐化工和盐穴储能产业链仅投产榆能盐化公司一家,整体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不足。(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相关工作推进缓慢。随着榆佳经开区的逐步发展,现有人员捉襟见肘,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工作局面。如安全、环保、统计、招商等专业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管委会对经开区整体的管理与服务。四、整改措施(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快推进麻王路和榆佳铁路建设,争取市上开通榆林到园区的公交专线,让经开区融入榆林半小时经济圈,实现“榆佳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经开区区位优势,同时,加快实施能源大道和吉园路右半幅以及二期生活区规划的市政道路;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债券项目资金,完善建筑垃圾填埋场、综合管廊等基础配套设施,持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三是进一步完善交通、金融、商场、酒店、社会保障等生产生活配套,提升经开区企业职工和居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创建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二)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一是根据招商目标路线图,建立上下游项目库和企业目标库,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强化重点项目攻坚,着重引进一批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投资规模大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二是大力整治项目占而不建、不按规划实施、圈地占资源等问题,盘活园区闲置资源。(三)加快推进园区改革,激发园区活力。一是实质性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引进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做好人才干部队伍保障。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对接、梳理清单、简化流程,加快项目手续办理,缩短项目建设周期,进一步优化园区营商环境。五、2024年工作计划(一)聚焦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强招商引资。充分发挥陕有色天瑞、冀东西部分公司在产业链上的号召力和吸引力,重视其在招商中的带动作用,建立上下游企业目标库,实行产业链招商;并充分化工园区和“佳县-扬州产业园”平台优势,抢抓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契机,着重引进一批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优化产业结构。二是推动现有产业投产达效。在光伏和半导体产业链方面,协助年产1000吨新型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办理手续,争取年内开工建设;主动对接服务年产2000兆瓦光伏跟踪支架生产线建设项目,力争上半年推动项目投产。积极对接陕煤、隆基等产业链“头部”企业,争取实现产业链新突破。(二)聚焦高标准实施,园区建设上展现新面貌一是加快规划报批。加快推进榆佳经开区总体规划及总规环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报批工作,并加强贯彻执行,引导产业协同发展,确保资源最优配置,提升园区的整体效益,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二是完善基础配套。高标准实施景观大道和长兴路的亮化工程、吉园路右半幅的市政道路建设、新区四路等建设工程,完善交通路网建设;高标准实施危化车道、建筑垃圾填埋场、综合管廊等基础配套设施,补齐公共设施短板。(三)聚焦高效能护航,园区管理上实现新提升一是加强污染防治。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保持环保治理高压态势,督促企业落实环保政策要求,确保辖区全年无违规排放事件;继续开展非法采砂、扬尘及裸露土地治理行动,确保园区大气水平持续达标。二是加强安全监管。常态开展重点领域、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持续做好安全宣传、安全培训等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规生产行为。正式投运智慧安环体系,加强监管能力,确保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四)聚焦高效率服务,营商环境上取得新成效一是积极推行改革。尽快报批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行“竞聘上岗、绩效考核、按岗定薪”新机制,引进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真正激活园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活力,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形成强大的人才动力体系。二是加强企业服务。贯彻全程代办工作机制,积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流程的主动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人才等要素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