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安塞区> 延安市安塞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延安市安塞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4-03-11 11:39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安塞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教学改革研究;中小学、幼教方法探索;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检查、教学质量、办学水平评估;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检查和指导;勤工俭学安排、检查及校办产业管理;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工作指导。
住所 延安市安塞区文化艺术中心大楼1210室
法定代表人 刘学红
开办资金 18.2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安塞区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56万元 10.78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安塞区教育教学研究室.公益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教育体育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水平1.教科研队伍不断壮大。聘请35名区级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为兼职教研员,涉及中小学、幼儿园各个学科领域,形成了区、校两级名师研修团队,组建了安塞区小学语文工作坊”“安塞区理化、英语学科理事会”,陆续成立了安塞区第二小学名师工作室、延安保小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国培研修团队成员的研修作用,一支学科齐全、专兼结合的优秀教研队伍正在形成,为实施课程改革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2.加强教研员自身学习。一是强化管理促提升。进一步规范了教研员日常考勤管理,实行上下午签到制和周工作通报制。二是3、强化室内研修,提升学科指导能力。一是按照“坐得住、静下心、有事干、出成果”的十二字学习要求,严格实行一月一检查,例会通报制度。二是强化培训促提升。通过全体教研员线上线下集中研修,通过聆听报告、跟岗实践、送教下乡、总结提升等形式提升了教研员的整体素质,三是严格执行外出培训汇报制度,所有参训人员必须专心学习,认真记写笔记,在单位交流学习后,方可按规定报销差旅费,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四是继续全面推行室内教研员“五个一”工程,即承担一个课题、包抓一所学校、发表一篇文章、记写一本笔记、培养一名教师。今年不同学科教研员作报告共计3次。二、以“鼓乡名师”工程为抓手,加强教师培养培训1.教师培训全面加强。一是成功举办第十一、十二期“鼓乡教育大讲堂”,强化教师全员培训。二是以教学名师示范引领为突破口,不断增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能力。三是以“学习新课标”活动为主渠道,全面提升教师业务能力。2.骨干队伍进一步壮大。继续实施“鼓乡名师”工程,完成了第一批区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评选认定工作,评选区级教学能手60名、学科带头人30名、教学名师10名。继续强化区级以上名师培养,4人被评为市级名师;10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19人为市级教学能手。三、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课程改革有序推进1.全面实施课题带动。先后制定了出台了《安塞区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安塞区规划课题评审标准》、《安塞区规划课题结题办法》等文件,逐步实现课题研究管理规范化。强化课题研究培训,采取管理和培训同时跟进的办法,一边指导研究方法,一边规范研究程序,一边强调推广应用。2.加强研修团队引领。为切实做好送教下乡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乡村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解决乡村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构建高效课堂。针对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利用“专题讲座”、“校本教研”、“示范研讨课”“同课异构”等形式对基层学校的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工作进行指导,力争使学校的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工作走向正规化和常态化。四、以规范学校日常管理为主线,常规教研扎实开展1.强化日常教研指导。我们坚持“重心下移,靠前指导”原则,严格执行教研员下乡必进教室,进教室必听课,听课必交流和点评制度,指导一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日常指导,不仅提升了教研员专业化水平和业务指导能力,而且促进了基层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2.加强教学视导工作。配合区教育局完成了对开学的常规督导、放假前的年终考评检查工作。按照局里的统一安排,对3所中小学进行了教学视导,学科教研员带领教学名师采取课例加微报告的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科建设;通过看、查、访、问等形式对学校的管理、德育、教学、安全后勤全方位检查,形成反馈报告,提出合理的建议,助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每学年,组织实施小学五年级创新作业抽查活动,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纳入各校量化考核积分,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科均衡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