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甘泉县旅游景区开发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服务全县旅游事业和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全域旅游创建、高A级景区创建和规范运营。推动旅游项目策划、开发,区域合作和市场开拓。推进旅游形象宣传推广,旅游产品的研发、促销和旅游品质提升等。 | |
住所 | 甘泉县美水街道迎宾路3号 | |
法定代表人 | 高志玉 | |
开办资金 | 1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甘泉县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8万元 | 8.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全力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有序推进1、高标准推动A级景区创建。一是服务指导石门豆腐小镇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此项工作已于2月17日在石门镇政府召开会议正式启动,按照《石门豆腐小镇国家3A级景区创建任务分工方案》,明确了创建主体、组织机构、实施步骤,全力指导标识系统、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一系列改造提升,我们将按照时间节点,逐步推动石门豆腐小镇3A级景区创建任务的落实,已创建完成。二是服务推动甘泉大峡谷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前期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一级、二级游客中心、景区连接线的建设。三是推动劳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创建、美水泉遗址公园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目前,两个景区均创建成功。针对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形成问题整改台账,明确了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目前已完成整改。2、特色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一是逐步开发出了“峡谷观光游、长征洗礼游、绿色康养游、徒步探险游”4条精品旅游产品路线,以及民俗文化、教育研学、田园观光3条乡村旅游线路,分别规划了3日、2日、1日旅游品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需求,重点突出了大峡谷景区龙头品牌效应,带动全县旅游业态发展。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年”活动精神,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生态资源,开发徒步旅游线路,秉承服务旅游企业发展和引流入甘的理念,在今年“五一”期间,积极招引上海毅行旅游企业,组织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有限公司中高层员工190余人在甘泉开展为期两天的“激情燃烧走延安,团结奋斗新征程”的徒步旅行活动。(二)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资源品质1、指导景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升级的过程,也是完善基础设施的过程和提高服务品质的过程。一是对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指导甘泉大峡谷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动蝴蝶谷、月牙谷通景道路以及甘泉大峡谷景区配电工程建设项目进度;甘泉大峡谷一级游客中心暨地质博物馆(一期)、牡丹沟二级游客中心、甘泉大峡谷一级游客中心至各景点连接线及区域维护项目已完成设计、土地勘界等前期工作,目前已开工建设。二是延安劳山森林公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后,丰富了旅游项目,增加了售卖点和烧烤区、帐篷营地等,指导延安劳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游客接待中心、康养大楼等基础设施,谋划推出中医+休闲康养游、美食+运动康养游、养老+服务康养游等一系列康养旅游产品,真正将景区打造成为游客常住的集康养度假休闲、游憩观光、乡村旅居为一体的生态康养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三是美水泉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新建了户外烧烤区域,丰富了非遗馆展品,搭建舞台,游客量不断增长。我县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2、严要求提升A级景区管理水平。一是扎实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监督工作,旅游服务质量关乎全县旅游整体形象,关乎全县旅游对外口碑,关乎全县旅游长远发展,此项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关键,我中心已制定了《甘泉县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甘泉县旅游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2000余份,下一步,将采取月调查、季点评、半年一通报的方式对全县各景区进行服务质量提升指导和监督检查。二是指导景区开展服务规范和业务水平培训工作,从景区服务礼仪、服务流程、岗位职责、礼貌用语等方面,全面提高员工素质,统一规范标准,让优秀的服务质量持续支撑景区的良好口碑。三是按照《全国A级旅游景区创建标准和评定细则》,每年对A级景区进行一次自查自评,发现问题,限时整改,对拒不整改的或出现“一票否决”事项的、影响全县旅游形象的,建议启动降星程序。(三)宣传推广,提升旅游品牌形象1、高质量宣传全县旅游资源。一是开拓思维,创新方式,编制全县旅游资源宣传折页,包含历史、人文、红色、自然等资源,重点介绍县域内的旅游景点。二是与客运办共同开展城市客运服务质量提升暨全域旅游资源宣传培训,积极推广“一码游甘泉”小程序,在出租车张贴二维码,最大限度让更多的旅客、商务人士、走亲访友等群体了解甘泉、认知甘泉、游玩甘泉。三是持续做好新媒体、自媒体和传统宣传营销活动,开通“甘泉旅游”官方抖音、快手公众号,截至目前共发布视频32条,宣传文稿35篇,利用短视频、美图、评书等方式宣传县内资源,积极参加全国各地旅游推荐会,有针对性的宣传甘泉大峡谷、延安劳山森林公园、长征国家公园“重走长征路”等重要景点。2、全力提升甘泉旅游品牌。一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来甘旅游,甘泉大峡谷景区在3月1日-4月28日期间推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的政策,延安劳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免费烧烤露营板块,美水泉遗址公园设施日趋完善。二是开通“西安—甘泉大峡谷”旅游专列,大峡谷景区在西安开拓一日游市场,景区知名度逐年增长。三是重大节庆假日,联合景区开展一系列非遗进景区、文化演出进景区等宣传活动,全力推动我县旅游业发展。3、对外交流助推市场复苏。为进一步助推甘泉县旅游市场复苏,擦亮我县文化旅游金字招牌,吸引更多游客旅游观光。一是在4月8日至10日,赴无锡市参加“延锡有礼•惠游圣地”系列推广活动,发放宣传册30000余份。活动期间,将本县优质旅游资源和特色民俗文化贯穿于此次宣传活动的全过程中,以极具本县特色的文创产品、特产以及小型纪念品等进行展示,甘泉大峡谷为参展市民免费发放峡谷景区门票1000张,活动取得各界高度评价。二是在8月17日至20日,赴西安市参加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2023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活动期间,全方位展现本县文化特色,通过现场发放宣传折页20000余份,展示图片视频、文旅商品展销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本县文化旅游特色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让更多的人了解甘泉、喜爱甘泉、走进甘泉,为甘泉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及时组织景区和农特企业参加农高会、广州武汉等城市组织的旅游推介会,组织县域内企业参加2023陕西(第八届)旅游商品大赛,甘泉县八千里豆业在旅游商品大赛中荣获铜奖,通过各种渠道、方法广泛宣传推介我县旅游资源,不断提高甘泉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中秋”“十一”假期在甘泉西高速路出口开展“安全出行畅游甘泉”旅游咨询宣传服务点进行宣传引导,发放宣传折页10000余份。(四)提档升级,改善旅游环境1、动态调整农家乐评星定级。一是2021年制定出台了旅游农家乐星级评定实施方案,并联合卫健、应急、环保等部门单位对全县农家乐进行走访排查并星级评定,共计评定星级农家乐15家,至今动态管理,2023年10月10日又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新的方案,对县内所有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农家乐经营户进行新一轮评定,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评,评星授牌的三年后一年一审,2023年11月8日对县域内原有的15家农家乐进行复核,其中6家申报星级晋升、对新申报的6家农家乐进行评定,目前星级农家乐共20家,三星7家,二星9家,一星4家。对经营业绩、管理水平、服务档次等达不到认定条件的要及时进行摘牌处理,一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对营业中如产生游客投诉、欺客、宰客、私自带游客前往未开发景点等影响我县旅游形象破坏旅游市场行为的,视情节予以降星或摘牌处理,一年内不得重新申报。二是重大节庆假日前夕,对全县农家乐进行了走访调查,对农家乐价格公示、食品安全、服务质量等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对15家农家乐共提出28条整改建议,限期整改。2、联合执法,整顿旅游市场环境。近年来我县旅游发展迅速,但一些“黑导”“野导”也随之而生,扰乱旅游环境,破坏旅游市场秩序。我中心配合县文旅局、联合县文化综合执法大队等多个单位开展了多轮的执法活动,对扰乱旅游秩序、组织游客进入不安全的峡谷游玩等行为进行了及时制止,全县旅游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五)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1、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石门豆腐小镇、道镇田园综合体以山水田为生态背景,以民俗文化为底蕴,以特产种植为特色,打造集田园观光、乡村休闲、文化体验、主题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打卡地,做活文化旅游产业链,成功创建石门豆腐小镇为3A级国家旅游景区,对标3A级旅游景区创建标准,持续推进道镇田园综合体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推进下寺湾镇、石门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村创建,打造特色民俗乡村游,吸引游客亲近自然,体验民俗魅力,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2、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我中心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定点帮扶工作的要求,切实履行帮扶单位职责,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一是政策宣传,加强贫困群众对政策的了解,贫困群众对帮扶政策的知晓率进一步提升。二是固定投资,共投资1万元用于稻田基础改造。三是发动领导干部购买贫困农户的农特产品,约5万元,间接增加农户人均纯收入600元左右,总收入和人均收入较上年均有增长。四是开展常规工作,单位主要领导每月带领帮扶干部深入被帮扶人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入户开展走访慰问、关心关爱等工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