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甘泉县> 甘泉县文化馆(甘泉县群众文化艺术指导中心)

甘泉县文化馆(甘泉县群众文化艺术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11 11:24
单位名称 甘泉县文化馆(甘泉县群众文化艺术指导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相关培训、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收集、整理、保护民族民间文艺遗产资料。
住所 甘泉县县屯体育场
法定代表人 吴生斌
开办资金 58.3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甘泉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1万元 57万元
网上名称 甘泉县文化馆.公益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深入基层服务巩固常规活动1、围绕“文化添彩•点亮生活”为主题,举办了春节系列文化活动。(1)是安排了“美水润甘泉,万众迎新春”义送春联、剪纸活动,送出剪纸5000多幅、对联5000多幅;(2)是举办了“来我村,过大年”迎新春民俗活动;(3)是举办了陕北说书专场演出,传承了技艺,增添了节日喜庆;(4)是刊印了美术册页,展出1080幅作品;(5)是举办了非遗小传人优秀剪纸作品网络展,拓展了非遗进校园的空间。2、通过公益性、艺术性、亲民性活动,拉近了群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更让本土艺术家、艺术爱好者找到了展示作品与艺术交流的平台。在延安群众艺术中心举办了“甘之如饴泉涌丹青”美术展活动,接待参观者2万多人次;开展“唱响甘泉”歌词创作培训;免费为全县各单位进行了声乐和舞蹈培训;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办甘泉“美文斋”文学栏目;联合开展“我的甘泉,我的城”文学、摄影、短视频大赛。3、继续常年开展群众文化公益培训,打造多元化、全覆盖的“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培训网络。包括剪纸、书法、美术、声乐、舞蹈、甘泉紫砂陶艺”工艺培训班、水墨绘画班、广场舞培训等门类,下派舞蹈干部6人,巡回各乡镇培训,直接受训人数达到500余人,间接受训5000多人基本实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点的有效覆盖。4、围绕“全县创卫”这一工作,参与义务宣传志愿服务活动30多次,有效地带动市民参与创卫的意识,引导大家讲文明、树新风,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二、围绕“数字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民间自乐班和民间文形态工作。开展线上庆祝七一诵读活动,录制节目10余期。并在单位公众号推出好作品30余篇(条),受到全县人民群众充分肯定。三、非遗工作有序推进,“三进”活动扎实有效。(1)是非遗展示展演成效斐然。2023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开展了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的宣传展演活动。征集非遗传承人民间美术作品,邀请非遗技艺传承人开展展示、展销、展览活动。征集剪纸作品150多幅,农民画120多幅,刺绣80多幅。(2)是举办了大型宣传晚会,演出非遗传承类节目15个。(3)是举办了“中国民间文学之乡”授牌文艺晚会。(4)是举办了“传承民族经典坚定文化自信”庆“双节”文艺晚会。(5)是绘制了甘泉民间文学系列连环画册第一册《美水泉传说》,已经印制完成2000册,第二册正在绘制中。(6)是围绕“文化促旅游”这一中心,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在大峡谷游客服务中心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推荐甘泉非遗传承人及作品,展示甘泉非遗曲艺节目,促进文旅融合,助力旅游发展。目前,传承人从事非遗相关经营活动的达人20余人,非遗文化产品产值预计150多万元。开展“非遗进校园”农民画主题教学,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全县每年有3000多名学生接受非遗技艺知识教育。“甘泉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高英凤的“甘泉元芝民间文化公司”,长期开展剪纸、刺绣、手工艺等技能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创造妇女就业岗位300个,达到了带领传承的目的。四、是对外交流活动开展常态化今年,组织县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相关企业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丝博会、文传会、文博会等展示展演,推介甘泉非遗资源。五、夯实队伍加强凝聚力抓干部思想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县委召开“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动员会后,文化馆按照“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整顿纪律,提升素质、提升效能”作风建设专项活动要求,积极行动。2、在表演队伍上,组织开展了甘泉县最大规模广场舞大赛,调动了全县干部群众热爱生活,积极健身的热情。3、在非遗保护队伍上,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培训、技艺展示、展演、解决传承传习难题等系列活动。围绕非遗保护和非遗传承,县级第三批非遗保护名录的13个项目筛选和申报工作已经全部完成,通过了县常务会议。省文旅厅非遗处专家来甘调研和考核评估,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项目“甘泉黄酒制作技艺”通过验收。非遗保护工作有了理论研究文章,2023年,非保人员创作,工作调研报告《关于如何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调研报告》;论文:《论张俊功对陕北说书的影响》、《论陕北民歌中的红色历史》3篇。从理论上为我县非遗保护工作寻求依据。六、精品创作亮点不断非遗作品惊艳时光2023年,文化馆亮点纷呈,在各个专业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荣誉和成绩。牢牢把握文艺时代性、人民性的要求,积极发动业务干部、非遗传承人。(1)是文化精品创作连年增加。我馆干部王东迎的原创歌曲《你从未离去》被延安大学音乐系收录,并公开发行。我馆创作完成的歌曲《追随长征英雄的足迹》经过不断的修改雕琢,被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推荐参与了全省群文奖决赛。这是甘泉独立完成作品,第一次参加省级决赛,为我县文化创新发展开创先河,找到了方向。我馆干部参加陕西省群文系统业务干部技能大赛张登建、李稷荣获优秀奖,姚媛荣获三等奖。完成新创歌曲:《唱这首兰花花》、《榜一之歌》、《保家卫国》《啊,甘泉》《喝烧酒》《新年到,年来了》。小品:《石门欢迎您》《病房普法》、《乡里乡亲》、《狄仁杰和张英英》。歌词:《你好,甘泉!》、《峡谷》。陕北说书:《王教授回村记》《窑洞里的女人》等。微电影剧本:《欲望直播》。这些文艺作品被搬上舞台,极大地丰富了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文艺欣赏品味。(2)是非遗作品惊艳了时光2023年,非遗宣传方面被央视报道2条、省台54条、学习强国省市平台报道125条,甘泉新闻官方公众平台101条,市公众平台。吴晓芸、刘冬冬、郭春梅等非遗传承人开通快手、抖音号通过自媒体进行技艺宣传和网络教学,粉丝数量多达12万人。甘泉文化馆公众平台全年发布消息274条,其中非遗稿件70条,群众文化相关稿件74条,其他稿件130条。组织完成“非遗里的中国·走进陕西”摄制、直播。高英凤艺术团队的农民画多次入选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23年展作品选集,她本人也被陕西省民协评定为民间美术工艺大师。七、规范管理,完善运作机制。1、根据上级主管局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按照文旅局要求,严格落实巡视组检查后的情况反馈,根据文化馆实际情况,深入自查,反复研究,针对重点,进行整改落实。办公室制定修正甘泉文化馆馆内各项管理制度,逐条明确。完善工作制度的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了馆内工作纪律。2、坚持把深化学习教育放在首位,抓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督促党员干部结合区干部学习网、“学习强国”APP、及区内重要学习文件等内容,抓好个人学习。开展了12次主题党日活动,30余次集中学习,党建活动2次,文化馆党支部不断创新学习形式,精心制定学习计划,采取原文学习、交流研讨、专题讲座、时间活动学习等多种形式,切实做到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3、争资争项方面收获颇丰通过协调对接,今年向省市争取到资金①市文化和旅游局争取陕北生态文化保护经费20万。②国家公共文化免费开放经费20万元。③美水泉景区非遗陈列馆升级改造经费30万元。④甘泉县民间文学系列连环画专项金费10万。4、包村帮扶工作成效显著2023年,单位组织包村、包户干部深入到张家沟村进行了多次调研,研究制定出了帮扶计划,理清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有针对性的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计划,尽全力为巩固户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先后投资一万多元,助力张家沟春耕生产和产业发展。八、2024年工作思路2024年文化馆中心工作将围绕县委、政府工作为指引,按照文化和旅游局、党委重点工作安排,全力做好群众文化的组织引导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培养和培训,扶持县域内业余文艺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加强单位文艺骨干培训,邀请省、市艺术人才举办至少遗产艺术培训活动。组织举办1次大型的文化演出或比赛活动;继续在全县进行广场舞的培训。组织、引导、扶持反映甘泉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开展,声乐、文学作品创作,全年至少新创作品10篇(件)。继续挖掘整理甘泉文化遗产项目;组织自然文化遗产日宣传工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的升级改造;组织开展好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活动。组织一次非遗项目赛事提升非遗产业助理旅游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